根脉(十三):"墨墨"耕耘 两岸"守"艺人传承制墨古法

两岸新新闻 2021-01-23 21:54:46

2021-01-23 21:54:46

继续来看系列报道《根脉》。墨,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符号,无论是中国画还是书法,都十分重视对墨的驾驭。墨承载着文人墨客的风流气韵,演化至今已成为具有一定收藏价值的工艺品。一缕墨香飘两岸,制墨工艺也在时光洗练中更显珍贵,大陆制墨工艺传至台湾,两岸工匠默默守护这门古老技艺,将民族文化和匠人诚意浓缩在方寸之间,抒写出两岸共同的文化传承。

古人云,天下墨业,尽在徽州,徽墨,以"落纸如漆,万载存真"的美誉,成为文房四宝中墨的代名词。古法制墨的技艺在安徽歙县老胡开文墨厂被完整保留下来,得以进入当代人的视野。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墨"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安徽省歙县老胡开文墨厂厂长 周美洪:徽墨技艺有一千两百多年了,徽墨作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厂(歙县老胡开文墨厂)也是徽墨保护单位,而且是唯一一个保护单位。

歙县地处丘陵地带,松树资源丰富,地下水含铁量高,具有得天独厚的制墨优势。历代工匠因地制宜,取松树根茎炼烟,搭配牛皮胶、麝香、冰片、珍珠粉等多种材料制墨。中草药入墨,令墨块芳香馥郁,落笔时渗透性和延展性强,墨迹多年依旧如新,被盛赞"一点如漆"。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墨"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安徽省歙县老胡开文墨厂厂长 周美洪:现在修复文物,我们故宫修复文物,黑的部分肯定是用我工厂的墨块,还有古籍图书的修复,撰写历史文献,就是要用墨块。

纯手工是古法制墨的灵魂所在,每道工序皆藏着匠心。比如徽墨上的图案,就取决于墨模的雕刻,内容大致有民间传说、山水画与书法作品等,雕刻时必须反雕,因此要求雕刻师要心中有图,落刀有数。

周美洪:描金需要眼睛好,能静下心来,能坐得住,描金车间女工最大的优点就是脾气好。

描金步骤是为徽墨锦上添花,工匠笔锋柔和,不疾不徐轻轻着色,让墨块图案栩栩如生。一块徽墨,将中国雕刻、装饰等艺术融合到了一起,不但观赏性十足,更具有收藏价值。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墨"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安徽省歙县老胡开文墨厂厂长 周美洪:学懂做墨可能六个月就学懂,如果能做好这块墨,就不一定,那就要好几年。

老胡开文墨厂的客户遍及日本、韩国及部分东南亚国家。在周美洪眼里,徽墨的兴盛,除了一方水土的恩赐和徽商的发扬光大,更重要的是匠人们的不懈坚持,一人一桌一椅,一干就是大半辈子。而随着老一代匠人的逐渐凋零,这门手艺要如何传承下去呢?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墨"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安徽省歙县老胡开文墨厂厂长 周美洪:我们一帮老工人,包括我自己,很愿意就是三个人饭五个人吃,像这种手工业的工厂,要没有,可能几天就没有了,

要再建立起来,那可能就很难。

这咚咚咚的锤墨声音,来自台湾硕果仅存的一间制墨工坊,名叫"大有制墨",工坊主人陈嘉德,14岁就跟随福州制墨大师林祥菊学习制墨,学成后自立门户。然而随着时代变迁,台湾的制墨厂逐渐式微,苦撑之下,陈嘉德放弃了廉价墨市场,转型制作高级松烟墨,打响自家名号,享誉海内外。

陈嘉德的儿子 台湾手工制墨师 陈俊天:这个墨又很特别,历史记载松烟墨,它又可以镇宅辟邪,又可以当药引,所以很多书法家都会来买,像是(两岸)交流,有大陆安徽(制墨工厂)厂长,也是带了十几个师傅来拜访我爸。

几年前,陈嘉德因病退休,儿子陈俊天接过招牌,全身心投入到这门手艺中。他不分寒暑,忍受闷热油黑的工作环境,双手由于长期揉墨,皮肤里渗进了密密的黑色斑点,但陈俊天不忍父亲一手创立的制墨工坊就此落幕,更不愿制墨工艺在台湾成为绝响,他年复一年,默默坚守。

台湾手工制墨师 陈俊天:整个人像黑人一样,整个脸,洗澡尤其是眼睛洗不掉,会像烟熏妆一样洗不掉,有时候你出去人家还一直看你,会问你为什么不睡觉(有黑眼圈),我说我不是不睡觉,我是做墨的。

近年来,随着两岸民间交流不断加深,陈氏父子制作松烟墨的名气也传到大陆,还受邀到大陆参展。为了将制墨工艺发扬光大,陈俊天培养起接班人,徒弟林上育虽然只有20岁,但他用年轻的文创思维,开发墨条的IP价值。

陈俊天的徒弟 林上育:文创的话像口红墨,让现代人以更方便的方式书写,墨条我们把它装进到口红胶里,你把它磨完可以直接收起来,方便携带。

在歙县,周美洪也探索出了徽墨传承的新路子。他成立徽墨传习所,培养学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制墨行业后继乏人的问题。儿子周健在大学毕业后加入工厂,分担周美洪肩上的重担。父子俩把生产车间改造成观光式工厂,让更多的人了解体验传统制墨技艺。

周美洪之子 周健:做研学,让更多年轻人进到我们工厂,体验一下徽墨的制作,心里面播下一个种子,多多少少都会有人喜欢和感兴趣。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墨"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安徽省歙县老胡开文墨厂厂长 周美洪:传承传统文化,墨这个行业非需不可,我现在每天到工厂,最幸运(福)就是看到工厂里有年轻人上班,这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面对未来,陈俊天说要像父亲一样,活到老做到老。他和徒弟们在这间小小的作坊里,用匠心和创新,让笔墨生花。

台湾手工制墨师 陈俊天:这几千年来的传统,文房四宝是首要,墨是首要,对于这个文化还是有个使命感。

人磨墨,墨磨人,一锭墨磨砺出古今多少中华儿女的功名学问,也磨炼出代代匠人的工匠精神,两岸手艺人默默耕耘,让承载民族文化的这一笔浓墨,继续在两岸间熠熠生辉,代代传承。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