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厦门筹集关爱助学资金逾7000万元,受助人数近13万

厦门日报 2020-12-24 11:01:29

2020-12-24 11:01:29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但关心下一代工作,爱心厦门不曾放缓脚步。记者近日从市关工委获悉,今年以来,我市通过厦门关爱联盟平台共筹集善款7133万余元,资助和奖励贫困学生12.98万余人次,参与捐赠的爱心单位523家,与去年同比分别增长11.2%、76.5%和8.3%。这组特殊之年来之不易的数据,是全社会踊跃关爱助学的生动写照,也为我市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心剂。今日,一场精心打造的厦门关爱联盟成果展将在市政府网站和厦门网同步亮相。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一年来,我市关爱助学活动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指导下,在关爱联盟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和广大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效和进展,富有厦门特色的关爱活动始终保持蓬勃向上的活力和旺盛的生命力。关爱联盟教育基地和快车团队开展线上线下活动近千场,受教育人数超80万人次。各关爱联盟成员单位含教育基地(快车团队),持续丰富拓展关爱助学内涵,不仅在物质、资金上予以帮扶,而且拓展到思想、心理、卫生、科技、艺术、体育等多个领域,有效促进了广大青少年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市关工委将进一步扛起责任,汇聚广大“五老”在内的各方力量,更好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成才;担当作为,充分发挥“厦门关爱联盟”平台作用,主动融入“爱心厦门”建设,努力打造全社会奉献爱心、关爱他人的爱心之城;唱响主旋律,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身边的凡人善举,不断扩大关爱联盟助学工作的影响力,引导广大青少年争做国家、社会的栋梁之材,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和追梦人。

日前,市关工委主任陈炳发、第一副主任黄杰成专程带队走访调研了厦门市海峡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厦门市国正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并为他们颁发关爱助学荣誉牌匾,感谢他们为厦门关爱联盟助学活动做出的贡献。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关工委勇于担当,创新举措汇聚多方力量,取得显著成效,我市关爱助学活动呈现出五大亮点。

【亮点1】

首创线上成果展

探索“互联网+关爱”模式

今年厦门关爱联盟成果展首次以线上展形式呈现,图文并茂地展示五年来全市各界在关爱助学领域取得的成果,旨在使关爱助学成效得到更大范围的宣传推广,以唤起全社会更多的关爱力量。

打造线上厦门关爱联盟成果展,是市关工委探索“互联网+关爱”模式的新举措。今后市关工委将进一步拓展线上关爱活动,运用微信、微博、B站等新媒体新平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线上活动,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推动线上线下关爱活动优势互补健康发展。

对“互联网+关爱”的探索,还体现在市关工委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今年厦门关爱联盟教育实践基地规范化建设开展了调研。据悉,厦门关爱联盟目前已在厦门、漳州、泉州等地设立了29个教育实践基地和24支快车团队。为使基地建设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经线上线下调研,《厦门关爱联盟教育实践基地管理办法(试行)》目前已完成意见征求,拟于2021年1月出台施行。这对加快实践基地建设步伐、提高管理水平、更好发挥综合效益、促进实践基地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亮点2】

汇集爱心力量

彰显城市精神高度人文温度

关爱助学的成绩单,来自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关工委勇于担当责任、凝聚社会合力的努力。

我市今年以来举办多场活动,引导青少年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级关工委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争当时代新人”活动805场,从关爱青少年思想品德、知识素养、身心健康、法律意识等入手,发动“五老”志愿者,组织科技、健康等快车团队深入基层,服务有需求的青少年,开展关爱困境儿童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爱心慰问活动。关爱助学工作更紧密、更有效地融入“爱心厦门”建设之中。

【亮点3】

创新工作模式

线上线下结合 开展特色助学

针对今年疫情实际,我市创新工作模式,线上线下相结合,走出一条疫情期间关爱助学工作的特色之路。

疫情发生后,全市各级关工委动员爱心企业、爱心人士慷慨解囊,捐赠防疫物资,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学校复学复课等。广大基层关工组织和“五老”在捐款捐物奉献爱心的同时,还为战疫一线人员、小区保安、驻地环卫工人等送去姜汤、茶水及防暑降温饮品,做了大量爱心帮扶、协助解决困难家庭实际问题的工作。

各级关工委还及时开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工作模式,例如,组织青少年参加网上学习党史国史知识答题活动,开展线上共读和亲子手工课程等。线下除了开展日常活动外,还参与组织新编《小小雷锋》舞台剧,用新时代雷锋精神引领青少年成长。今年举办的第十二届海峡两岸关爱下一代成长论坛采取线上线下结合交流的方式,线上开展“两岸儿童自然生态教育成果演示”,线下主要围绕海峡两岸《传承优秀家文化,携手培育下一代》主题会议进行。此外,还举办两岸青少年交流夏令营。

【亮点4】

精准帮扶关爱

物质精神双扶 提升助学成效

在帮扶工作中,今年更注重结对帮扶、精准助学。市关工委从关爱基金中拨付12万元,向南洋学院学生和深田、溪岸、前埔南、祥店等社区困难家庭儿童发放助学金,还捐助厦门市援疆对口单位昌吉州吉木萨尔县关工委10万元,为当地困难儿童赠送“温暖包”。市妇联通过开展“春蕾计划”等民心工程,做好困难学生的调查摸底工作,今年共帮扶760名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市教育基金会继续组织志愿者队伍走访贫困大学生家庭,资助贫困大学生854人,同比去年增长18%,资助金额529.4万元。市慈善总会与厦门日报社联合举办2020新闻大篷车“慈善助学专列”活动,发动社会参与结对,其中,“雨露育青苗”结对项目今年帮扶近2000名孤困儿童,累计支出400余万元。

除了物质援助,还有精神关怀。厦门关爱联盟各成员单位及团队今年以来组织近千场教育培训、义诊咨询、心理辅导等活动,既创新和丰富了关爱助学内涵,又给贫困学生送去精神温暖和关怀。

【亮点5】

树立先进典型

推动社会助学蔚然成风

市关工委精心选树关爱助学的先进典型,广泛传播先进事迹和突出贡献,树立鲜明时代价值取向,彰显社会道德高度,形成德者有得、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在榜样力量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市民加入关爱助学大军,成为“发光发热”的一员,更多助学故事传递着城市的温度。

市关工委还充分发挥关爱联盟组织联系广泛的优势,汇聚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关爱联盟运作、上下联动的社会化助学网络格局。各联盟单位利用各自的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资助活动,个人捐赠也蔚然成风。厦大副教授陈大冰和他的妹妹将省吃俭用存下的百万元遗产捐出,用于资助贫困学子;87岁台湾籍爱心奶奶王丽华今年又捐出一万余元助学;家住后溪的“抠门”老兵庄林坚持拥军助学21年,疫情期间,向集美区红十字会捐款并捐献医用口罩等。

【链接】

荣获2020年厦门关爱联盟

助学荣誉匾牌单位及个人

(排名不分先后)

●厦门市海峡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厦门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厦门春华集团有限公司

●厦门市青年企业家联合会

●厦门八零后高尔夫球队

●联发集团有限公司

●厦门天能电子有限公司

●罗丽芬控股

●厦门市龙岩商会

●厦门市佑机工贸有限公司

●厦门市国正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福建省同心慈善基金会

●福建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厦门吉宝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厦门市语言艺术协会

●湖里区慈善会

●厦门钰德服装有限公司

●集美区工商业联合会

●厦门建霖健康家居股份有限公司

●海沧区教育基金会

●海沧区三都教育促进会

●福建省明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同安区工商联(商会)

●同安区同心慈善会

●翔安区马巷青年创业促进会

●翔安区德孝教育促进会

●翔安区马巷镇观音宫

●翔安区大嶝街道

●翔安区新店镇

●翔安区马巷镇

●翔安区新圩镇

●厦门市阳光视线眼镜有限公司

●厦门柯依达工贸有限公司

●厦门市和延药业有限公司

●厦门瑞丰制面有限公司

●庄友隽

●游文晃

●游玉棋

【点击】

厦门市海沧区教育基金会

弘扬慈善精神

聚力帮贫济困

基金会秉承“筹集教育发展基金,资助公益文化教育活动,推动教育改革创新,扶植教育人才,促进教育交流”的宗旨,健全体制机制,建立有效运作模式;大力兴学助教,持续服务教育民生;聚力帮贫济困,弘扬慈善公益精神,助力海沧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以奖教奖学为例,2017年基金会成立至今,持续开展区教育系统优秀教职工表彰奖励活动,表彰超过300人次,奖励金额近250万元;设立高考、中考优秀奖和进步奖,奖励相关学校及优秀教师和高考、中考成绩优秀学生,累计奖励师生300余名,奖励金额近100万元等。向教育系统罹患重大疾病教职工58人发放慰问金共计17.2万元;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00人次,累计发放慰问金57.6万元等。

福建省明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关爱寒门学子

投身东西部扶贫协作

公司在董事长叶连生的带领下,近年来在低保户、困难户、寒门学子帮扶,慈善公益捐赠等多方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公司每年年初都会对捐资助学进行安排和预留保障资金。今年是公司连续第3年通过教育基金会、公益项目捐款、帮扶协议等多形式对家庭困难、品学兼优的学生进行资助,累计资助金额达20余万元。公司还在东西部扶贫协作方面有所作为。今年4月,叶连生随海沧区有关领导赴甘肃临夏调研,与当地寨子沟乡瓦窑沟村签订结对帮扶协议,并捐赠4万元帮扶瓦窑沟村80个建档立卡户家庭学生就学,捐赠给大庄小学、阳山小学10台笔记本电脑及200份学习用品、体育用品等共计5万余元。

公益图书馆人

用阅读之光

点亮孩子未来

2014年1月,一群热爱阅读的人们发起“鸟巢计划”,在厦门火车站附近创建了中国第一家365天、24小时不间断开放的图书馆——厦门一号社区公共图书馆。这家公益图书馆既可以成为心灵相通的驿站,也可以成为一个教化育人的场所。这样的初衷来自厦门“80后”法警颜钰棚。2016年,颜钰棚在集美区后溪镇港头村建立了港头公益图书馆。孩子们可以在这里免费看书、借书,图书馆还安排各类专家讲师,为孩子们举办国学、手绘、科学等公益课程。此后,公益图书馆在厦门越来越多,目前已经在厦门落地的公益图书馆近30家,另有10多家正处于筹备阶段。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