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用志愿服务 构筑城市之美

厦视直播室 2020-12-05 21:29:22

2020-12-05 21:29:22

国际志愿者日:厦门举行庆祝第35个国际志愿者日活动

今天(5日)是第35个国际志愿者日,志愿服务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在厦门,志愿服务已成为市民奉献爱心、服务社会、展现文明的重要方式。无论是在疫情防控的战役中,在厦门连续6届入选全国文明城市的道路上,还是在“爱心厦门”的建设中,爱心互助、志愿服务,早已成为厦门靓丽的风景。

昨天下午,我市庆祝第35个国际志愿者日活动在仙岳公园举行。在现场,志愿者们重温志愿服务誓词和“志愿礼”手势,展示志愿者风采。

厦门市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 张永昌:未来我应该会更努力,付出更多的心血在我们志愿服务工作上面。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山海志愿服务驿站”亮灯仪式,我市山海步道景区内6个爱心驿站正式启用。

厦门山海步道景区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郑娜萍:爱心驿站主要提供的是一些像咨询服务,还有一些简单的医疗救助服务,接下来就是月底我们驿站还会上线20台的AED,给全线提供紧急救助的服务。

如今在厦门,志愿服务已成为市民奉献爱心、服务社会的重要方式,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活动形式不断丰富。在刻满时光印记的老街巷里穿行,鹭江街道的志愿宣讲员正带领市民游客寻访红色遗址。土堆巷68号是厦门总工会旧址,志愿者徐友群向大家生动地讲述了曾经发生在这里的故事。

市民 许秋玲:作为鹭江街道的居民,我真的是第一次听到这么详细的讲解,让我了解到自己居住的街道有这么多的红色遗址,感觉到非常自豪。

鹭江街道志愿宣讲员 徐友群:我把这个文化传递出去了,大家对这个地方更加喜爱了,作为志愿者应该是幸福感自豪感。

今年9月,鹭江街道启动了爱“邻”联盟行动计划,倡导“近邻”文化,号召更多的人加入志愿者行列,通过开展红色文化宣讲、文明劝导、关爱老人幼童,为困难群众送温暖等志愿服务活动,传递文明实践满满正能量。在厦门街头,您随时能看到志愿者活跃的身影。晨曦志愿者在火车站南广场开展全年无休的便民服务;文物保护志愿者自愿认领全市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义务交警每天下班晚高峰出现在无灯控斑马线前。疫情期间,自愿下沉社区的党员干部和主动走出家门的市民群众,筑牢了厦门基层防线;金鸡盛会期间,热情服务的志愿者们当好东道主,用真诚的微笑迎接八方宾客……志愿服务已成为我市文明城市建设最亮丽的一抹色彩。

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市共有注册志愿者近80万名、志愿服务团队4953支、志愿服务项目6.4万个。全市117个公共场所志愿服务驿站、264个社区志愿服务站、96个爱心志愿服务驿站常年开放,为群众提供各种志愿服务。

厦门有人人争当志愿者的文明风尚,也有礼遇志愿者的浓厚氛围。去年的这个时候,厦门发出共建“爱心厦门”的倡议。一年来,厦门制定工作纲要,设立“爱心办”,分阶段分重点推进“爱心厦门”五大行动和四大机制。“优化爱心志愿服务”机制是四大机制之一。而今年也是市委文明办连续第四年为全市注册志愿者统一投保,在厦门市志愿者官方实名注册平台“志愿厦门”网站、微信公众号上注册的志愿者均受保障。

此外,今年《厦门经济特区志愿服务条例(草案)》也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从长远出发,为规范和提升厦门志愿服务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新闻观察:用志愿服务 构筑城市之美

今天的新闻观察,我们有情观察员:余蕊。目前,在厦门有近80万名志愿者。据说目前全国的注册志愿者,达到了1.92亿,志愿服务这个概念在我国出现的并不算早,但是发展很快,你怎么看?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特别是2020年初,疫情突然来袭,更是让我们集中看到志愿者在社会发展和突发事件中的力量,可以说中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离不开广大志愿者的付出。

中国志愿服务这个概念出现的并不算早,上世纪九十年代才开始出现第一个志愿者机构,到2008年,因为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志愿者数量剧增,并且改变了之前志愿服务以政府组织为主的模式,出现了大量民间志愿者组织,志愿者服务的形式变得更加多元化,所以2008年被称作是志愿者元年,从此中国志愿服务蓬勃发展,现在人数已经达到了1.92亿。

中国志愿服务这个概念虽然出现晚,但是发展迅猛,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志愿服务的精神其实和我们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高度吻合,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作为人类文明成果的体现,志愿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相契合,价值取向相通共融。从学雷锋到志愿服务,这样的价值观一直是中国人倡导的主旋律。

另外,随着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精神层面的需求日益强烈,帮助他人、快乐自己“行善立德”的志愿服务也成为很多人自身的精神需要,也推动做志愿者成了风尚。

厦门志愿者人数差不多占到常住人口的五分之一,可以说“红马甲”成为厦门最亮丽的一道风景和常见的一道风景线,也让我们厦门的文明程度令很多人交口称赞。从去年开启的 “爱心厦门”建设,更是进一步推动厦门志愿服务,并且 具体提到了要“优化爱心志愿服务”,倡导加强志愿服务阵地建设,组建专业志愿服务队,鼓励引导全市志愿者积极参与助老扶幼、助学帮困、助医助残等12个重点领域志愿服务活动。也就是引导厦门志愿服务不仅要有量的增长,更要质的飞越,鼓励更专业更有针对性的志愿服务。

当然厦门有人人争当志愿者的文明风尚,也有礼遇志愿者的浓厚氛围。其中为全市注册志愿者统一投保,成为很多地区学习的样本,而且保障项目越来越多,额度也越来越大,有狂犬病疫苗保障,意外重症监护住院津贴,交通意外伤害身故保障,今年还增加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保障,保障了志愿服务者的权益,让志愿者们更安心“冲锋陷阵”,也让社会看到对于志愿者群体的爱护。

另外,在我们正在审议的《厦门经济特区志愿服务条例(草案)》里就提到了,建立对志愿者的回馈激励机制,如探索建立志愿服务“时间银行”制度,志愿者本人有志愿服务需求时,有权优先获得相应的志愿服务;博物馆、图书馆、体育场馆等公共服务机构和公园、旅游景点等场所、城市公共交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有良好志愿服务记录的志愿者给予优待。

有什么样的土壤才能结出什么样的果,正是厦门努力营造尊重志愿者、利于志愿者的氛围,才能让厦门志愿服务成为一种城市风尚。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