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大海》第四集——塑魂

厦门广电网 2020-11-09 10:26:20

2020-11-09 10:26:20

  小朋友的欢声笑语,开启了和政县嘉庚幼儿园的一天。

  陈嘉庚,是厦门人的骄傲,被毛主席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这位生长于厦门集美的华侨领袖,倾尽家财创办了集美学村、厦门大学,奠定了厦门现代教育的根基。

  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一批批厦门援临工作者,秉承嘉庚先生的家国情怀,也将他教育兴邦的精神,带到陇原大地。

  这座高原上的嘉庚幼儿园,占地14亩,可容纳400名孩子入学;但把学校建起来只是开始,教育理念的输入才是灵魂。怀着对学前教育的一腔热爱,张秀梅在三年前第一次到厦门参观学习。

  一批批当地教师从这里走向厦门,一批批支教老师从厦门来到这里;于是,不再是纯输入式的课堂教学,各种游戏与互动,让孩子们在学中玩、在玩中学;不再是整齐划一的课间活动,跑、跳、爬,障碍走、平衡训练,动静结合。从大海而来的,不只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欢愉。

  扶贫先扶智,厦门调配全市师资,派出一周期、一月期、三月期、一年期不同学科的老师,从幼儿园到高中,全学段覆盖,全学科覆盖,对临夏的教育进行全面帮扶。然而,支教时间毕竟有限,怎样才能让这一跨越千里的扶智工程效果最大化呢?

  2019年,刘志强所在的厦门市第二中学,与广河县三甲集中学结对共建。来到广河后,刘老师通过示范公开课、听课评课、开讲座等方式,向三甲集中学的老师们共享厦门的授课理念。

  现代化的制图系统,半自动化的网络改卷系统,大数据与信息化也逐渐从厦门引入到临夏,拓展学生们的视野,便利老师们的教学,让时代的科技创新成果在这片黄土世界绽放。

  农历六月,大暑时节,永靖县人社局的焦兴芳要走访数十个村庄,落实“两后生”到厦门后的情况,并继续招生。

  孙守轩,来自永靖县太极镇的建档立卡户家庭,这是他通过“两后生”招生政策到厦门念书的第二个年头。

  “两后生”指初、高中毕业未能继续升入大学或中专院校就读的青少年。在扶贫扶智中,“两后生”的教育和就业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在援临人的牵线搭桥下,一批批中高考落榜的临夏学子选择来到厦门。

  而今,孙守轩不仅适应了厦门的生活,交到了一群好朋友,还学会了几句带着甘肃味儿的闽南语。

  夏日的热浪蒸发在海岛的空气中,而年轻的临夏“后浪”们,乘着海风,踏着浪花奔向灿烂的未来与远方。

  治贫治愚,扶贫扶志。在临夏传统社会中,女性的职责在于柴米油盐、老人孩子、灶台炕头。厦门在临夏广大乡村建立扶贫车间后,许多到车间就业的女性,竟是生平第一次拿到工资。

  加入一个集体,拥有一份工作,改变的不仅是生活作息,更是思想观念。收入的增加,保障了她们的生活质量和家庭地位,而教育与交流,则激发了她们独立的志气和自我价值的认同。

  周末学堂,是厦门在扶贫协作中开拓的创新教育形式。每周五下班前一小时,厦门的支医支教及专技人才的到来,让扶贫车间闪变成丰富多彩的知识课堂。

  从灶台走上机台,从家里走到工厂,从闭塞走向开放。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一座座学校,一本本图书,一次次课堂,精准帮扶临夏州的厦门实践,既要“塑形”,更要“塑魂”,智随志走、志以智强,志智双扶。

  从大海到陇原,一颗星星,闪亮漫天星辰,一个灵魂,唤醒无数心灵;眼睛看得到的改变落在地上,而眼睛看不到的改变,永远烙印在临夏人的心里!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