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健身市场的形式正在发生巨大变化

厦视直播室 2020-11-09 20:13:04

2020-11-09 20:13:04

  随着全民健身理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健身房。但是由于健身行业主要以预付费的消费模式为主,这也使得健身房成为冲动消费的重灾区。花费重金办卡之后,就再也没有去过健身房——不少消费者都有过类似的闹心事。


  【山东青岛:健身房何时开门遥遥无期 退款被告知要等营业】

  最近,山东省青岛市市民苏女士遇到了这样一件烦心事。去年,她为自己和父亲各办了一张健身卡,还购买了私教课,共花费一万多元,但并没有开卡。没想到年后,这家健身房一直没有开门。于是苏女士想把健身卡退了,但是健身房却不同意。

  山东青岛市民 苏女士:到了6月份他给我回复是7月份开门,7月份回复8月份开门,一直到9月份,他又说因为房租问题一直谈不好,就一直没有给我明确答复。我说我这个卡也没开过,能不能退卡,顾问就说不开门不能退钱。

  苏女士告诉记者,虽然顾问说可以到其他门店继续上课,不过对他们来说不太方便。

  山东青岛市民 苏女士 :我们只是图你近,主要是为了老人能有个地方活动活动。他让我们去银座去哪儿的,我们都要坐车去,确实不太方便。


  【江苏南通:还没开卡遇装修 想要退款却被拒】

  江苏南通的另一位苏女士,最近也在小区附近办了一张健身卡,还没有开卡,就被告知健身房即将闭店装修4个月,这让苏女士感到很无奈。

  江苏南通市民 苏女士:我是因为住在附近,所以办的这个卡,现在我就要求退卡,当时给我办卡的销售,他说他做不了主。

  而最终健身馆回复称可以给苏女士的卡延期,但不能退卡。

  (电话采访)江苏南通市皇仕堡健身二店店长 胡先生:财务上是这样的,不管你有没有开卡,还是你用过卡了,都是一样的,除了倒闭我们会给你退卡,但是如果说我们正常经营的就说像这种装修什么的,这种正常经营就是不退款的。


  【“退卡难、退费难”成健身行业预付式消费痛点】

  近年来,“预付卡高折扣让利”的消费模式越来越多。但也因缺乏监管,“跑路”风险不断引发争议,维权艰难。据了解,目前市面上大部分健身房的会员服务合同并没有统一的形式,但其中大都含有不退卡、不退费等不合理规定。甚至有的健身房合同中还明确表示,即使发生不可抗力因素,消费者也不得主张退费或其他赔偿、补偿。而一些消费者冲动办完上万元的健身卡,却因个人原因无法继续训练的,只能将自己的健身卡和私教课低价放到二手交易平台转卖。


  【多地出新规保障消费者权益:上海、深圳办健身卡将设“七天冷静期”】

  健身行业消费纠纷解决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采取预收费的经营模式。中国消费者协会在2019年投诉情况分析中指出,预付式消费因市场覆盖面广、进入门槛低、从业流动性大、资金监管难,近年来连续成投诉热点,且已从传统美容、健身个体行业向装饰装修、教育培训等单个消费金额较大领域发展。针对预付式消费的纠纷问题,我国多地正在做出探索。最近,上海、深圳等地就提出设置健身卡“七天冷静期退费”的条款,保障冲动型消费者的权益。

  11月5日,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联合上海市体育局等部门共同制定了《上海市体育健身行业会员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征求意见稿)》。《示范合同(征求意见稿)》中明确表示:“消费者在签署合同次日起的7日内,在未开卡使用会员服务的情况下,都可以单方面解除合同并获得全额退款。”同时,合同(征求意见稿)》对违约责任、合同解除也作出了详细的规定,明确了双方的权责关系。在第七条“违约责任”中,明确提出因经营者违约,发生擅自变更会员服务内容、终止营业、搬迁且未履行补偿方案、暂停营业且未履行补偿方案等四种情形,消费者有权单方面解除合同并获得相应退款。另外,《合同(征求意见稿)》对余额计算、退费期限都做了明确约定,规范引导健身服务经营者,也使消费者的会员卡退费有章可循。目前这份《合同 (征求意见稿)》正在征询意见阶段,公开征求意见日期截至11月20日。

  其实,上海并不是第一个提出健身卡设置“七天冷静期”的城市。今年10月22日,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也曾倡导健身行业“付款后的七天内未消费无理由退费”。深圳市多家健身企业积极响应号召,向消费者承诺:“付款后七日内未消费的,可全额退款”和“不捆绑销售私教服务”。

  需要注意的是,“七天冷静期退费”有“未开卡使用”的前置条件。消费者应重点关注会员卡启用的时间节点,一旦开卡入场使用将直接起算会籍期限,即使仍在7日内,都不再适用于冷静期退费条款。


  【健身市场的形式正在发生巨大变化】

  传统的盈利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下的选择需要,对赌模式的盈利,实质上赚取的就是冲动消费的红利。

  互联网直播的兴起以及当下疫情的冲击,都使得健身方式在不断精进。


  【全民健身重在意识】

  实际上,相比一种消费模式,去健身房也好还是在家健身也好,更重要的是一种全民健身的意识。

  发达国家无论男女老幼,都有健康健身的意识,这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而肥胖人口的持续增长更提醒我们需要注意身体状态的保持。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