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四力”显担当:我们记录城市变化 见证特区发展

厦视新闻 2020-11-08 20:13:51

2020-11-08 20:13:51

今年是厦门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回顾这40年,记者可以说是城市发展变迁的见证者、记录者。在记者节里,我们也寻访了几位不同年代从事新闻工作的记者,去听听他们如何用手里的笔和镜头,记录城市变化,见证特区发展。

厦门广电集团原资深记者 陈文化

我是1978年到厦门电视台工作的,那时候用16毫米的胶片(摄像机)拍电视新闻,后来升级转换成电子摄像摄录 设备。上世纪80年代,厦门经济特区的建设从湖里开始,在开山炸石的时候,我带着设备去拍爆破的画面,离得很近,爆炸一炸开石头就飞到我眼皮底下,当时只想着要把这个画面拍下来,这就是一种责任吧。

后来,我们记者的拍摄装备也在不断更新 不断进步,我镜头里的厦门也在不断发展。作为厦门第一代的电视摄像记者,我见证了厦门经济特区从基础设施建设到如今快速发展的过程。现在回头看,我觉得厦门这几十年的变化真是令人惊叹。

同安区广播电视台台长 王英瑞

我是1999年开始从事新闻工作的,当时同安是厦门最偏远的区,很多村庄都是非常落后、非常偏僻的,我们去采访交通都很不方便。但现在,就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如果没有提前预订,军营村、白交祠村的民宿你是根本订不到的。我们发现,越来越多人喜欢到这里来看看,看看这两个村的发展,这两个村的新变化。

从同安最偏远、最贫困的村庄发展到今天拥有的新面貌,我认为是厦门经济特区发展和跨岛发展的一个实例。作为媒体人,我们要继续与特区同行,记录这样的厦门故事。

海峡导报融媒体中心副主任、资深摄影记者 吴晓平

我是20年前来到厦门工作的,一来就进入海峡导报当记者。那时候厦门经济特区建设正在飞速发展,但当时并没有太多高楼,我拍照爬十几层楼就可以拍厦门的大景。这些年厦门的发展特别快,从二十多层、三十多层到六十多层,楼越来越高,我相机里记录的厦门高楼越来越多,建设速度也越来越快。

我觉得作为记者,我手里的相机就是城市发展最好的见证。现在厦门的变化发展太快了,不是按年算,而是按月算,甚至按天算。我有幸在这些年里能见证厦门大大小小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也不断朝更好的方向发展。

厦门日报记者 张江毅

2020年6月1日,我有幸跟“嘉庚”号科考船从厦门出发,一路南行到南海去科考。作为一个唯一的随团记者,我身兼数职,传回了不少视频、图片,还有一些文字,把我们厦门的海洋精神、嘉庚精神往外传播。

记者是这个时代的记录者、见证者。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吹响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代号角。我们年轻一代的记者应当肩负起新的使命,把厦门故事、中国故事传播得更远。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