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保住就业才能托起民生

厦视直播室 2020-05-23 21:06:55

2020-05-23 21:06:55

政府工作报告39处提及“就业”

就业,直接关系百姓的“饭碗”和“钱袋子”。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的最高频词,就是“就业”,共提及39次。《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表示,今年对中国来讲,稳住就业是最重要的,稳住了就业就保住了基本民生,这是最重要的任务,也是最大的成就所在。

报告指出,今年要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而无论是“六稳”还是“六保”,就业都是重中之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0%,比3月份上升0.1个百分点;其中16-24岁人口、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分别为13.8%、5.5%,分别比3月份高0.5、0.1个百分点。考虑到叠加今年874万应届大学毕业生和数以亿计的需转移就业的农民工,就业工作面临空前压力。在此情况下,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使各项工作都紧紧围绕着稳就业、保就业这个战略目标来进行,就显得十分必要。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财政、货币和投资等政策要聚力支持稳就业。努力稳定现有就业,积极增加新的就业,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各地要清理取消对就业的不合理限制,促就业举措要应出尽出,拓岗位办法要能用尽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表示,历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从未如此详细对就业问题提出具体要求。

政府工作报告将今年的就业相关目标设定为: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6%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5.5%左右。“900万以上”的目标比去年“1100万人以上”的目标少了200万人,对此,《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相关成员表示,今年的就业压力很大,就业目标适当下调,提出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是实事求是的。如果今年新增就业能达到900万以上,调查失业率就会控制在6%左右,这和现在的经济形势是相匹配的。

另外,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上述2万亿元将全部转给地方,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障就业和民生,就必须稳住上亿市场主体,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针对当前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困难,《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一系列的举措,目的就是为了稳就业。如对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采取了大规模的减税降费举措。在去年减税降费总额为2.36万亿元的基础上,预计今年新增减税降费2.5万亿元。除了减税降费以外,还要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降低工商业电价5%、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降低15%;同时强化对稳企业的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再延长到明年3月底,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应延尽延,对其他困难企业贷款协商延期。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今年高校毕业生达874万人,要促进市场化社会化就业,高校和属地政府都要提供不断线的就业服务。同时,要做好退役军人就业保障。中国包括零工在内的灵活就业人员数以亿计,今年对低收入人员实行社保费自愿缓缴政策,涉及就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部取消。资助以训稳岗,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要使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农民就业问题也是政府工作报告特别关注的,明确要拓展农民就业增收渠道。支持农民就近就业创业,扩大以工代赈规模,让返乡农民工能打工、有收入。

毕业季来了:“云答辩”让毕业生顺利毕业

高校毕业生及时就业是“稳就业”的重点。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把“稳就业”作为“六稳”与“六保”之首,提出要促进市场化社会化就业,高校和属地政府都要提供“不断线”的就业服务。疫情期间,我市高校也早已行动起来,多措并举搭建线上、线下就业服务平台,拓宽渠道鼓励多元化就业,打通毕业生就业“堵点”。

随着高校毕业生的陆续返校,这两天,厦门大学的毕业生们正在完成毕业前的最后一项工作——论文答辩。除了面对面的论文答辩外,针对在外地无法返校的毕业生,学校特别开辟了视频“云答辩”平台,由答辩主席主持会议,学生汇报论文,确保毕业答辩不受影响。

厦门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学位与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 欧阳高亮:视频答辩跟线下答辩程序完全一样,要求视频答辩的过程公开、完整、可记录,要求专家用软件进行不记名投票,不仅不让(毕业生)他们受疫情影响,我们还在七月八月增加了两次授予学位的机会。

毕业生完成学业之后,如何让他们早就业、就好业成了不少高校思考的问题。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促进市场化社会化就业,高校和属地政府都要提供不断线的就业服务。而根据福建省教育厅统计,今年我省省内院校高校毕业生达22.8万人,同比增加1.3万人,加上省外福建生源毕业生和中职院校毕业生,今年全省应届毕业生人数将超过40万人。从“云招聘”、专项岗位,到给予毕业生创业奖励,目前,厦门多所高校都连续出台措施,打通毕业生就业“堵点”。例如,厦门理工学院大力推行网上视频招聘,在积极邀请企业的同时,还为毕业生发放了每人两百元的网络流量补助费用;厦门医学院动员全校教师、校友,为毕业生“牵线搭桥”提供就业岗位,并为家庭困难的毕业生发放帮扶津贴。

厦门医学院学生工作处处长 许树村:我们现在已经发了三笔经费,前一段时间给116名学生每人发了2000块钱的求职补贴,接下来又给77名家庭困难的学生发了1000块钱的一次性生活补助,另外还有一笔就是针对网上招聘资讯流量费,每人又发了200块钱。

仅靠“牵线搭桥”还不够,如何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增加就业机会?面对疫情,厦门大学举全校之力,协调人事部门、招生部门、校友企业、资产经营公司等单位的资源优势,积极为毕业生创造就业机会,仅上个月校友企业专场招聘会,就提供了4万多个岗位。在科研平台上,学校也首次设置了专职科研人员岗位,面向毕业生留用一批科研助理。

厦门大学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主任 高斌:学校还与厦门市政府召开了市校联席会议,通过打造校园引才项目、汇聚校友资源力量、拓展毕业生实习参访渠道等,我们将确保毕业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新闻观察:保住就业才能托起民生

从六保到六稳,就业最为关键。今年全国两会上,就业成为最大的关注点之一,“39”次高频率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传递出什么信号?

印象中,近年来的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很少把就业说得这么详细,整整出现了“39次”,还针对不同人群提出不同的方法,显然,就业问题被放在了“置顶”的位置上。毕竟,就业一头连着老百姓的“饭碗”,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一个人就了业,才能够定身定心,一个家庭有一人就业,就增加一分和谐稳定。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怎么重视都不为过。但是,今年受到疫情影响,就业的不确定性陡然上升,而对冲这种不确定性最好的办法,就是“保”,以保就业的底线思维,将资源和机会首先用来确保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

举个例子,有数据显示,中小企业提供了城镇80%的就业岗位,保就业的关键在于中小企业。只有企业活下去,才能向社会提供更多岗位。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免征中小微企业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单位缴费,个体工商户所得税缴纳一律延缓到明年等举措,正是有针对性的破题之道,对稳住经济基本盘有着积极的意义。

经历了超长假期,眼下,高校又迎来了毕业季。对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你有什么建议?

人才是城市发展的第一资源。厦门坐拥多所高校,就像一座人力资源宝库,这既是厦门的幸运,也是厦门的机遇。在疫情的大背景下,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推动更多毕业生留厦发展,一方面能缓解应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也为厦门的高质量发展补充高素质专业人才。除了刚才新闻中提到的,政府与高校携手做好服务,打通毕业生就业“堵点”,我觉得也要从长远着手,在高校学科专业设置方面,进一步增强与厦门市产业发展需求的匹配度和粘合度,实现从毕业到就业的高效衔接,共同做好人才留厦工作。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