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机构服务项目增多
This is a modal window.
在厦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站点是提供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基层卫生机构。近年来,厦门市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但仍然存在一些现实问题。今天我们来聊聊如何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
早上九点半,在集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少患者正在排队看诊、取药。这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范围覆盖周边4.6平方公里、约7.6万人,平常来看诊的大多是附近的居民和与家庭医生签约的居民。
厦门市民:因为我们都有家庭医生,很方便,他们现在服务态度很好,不需要我们都跑到市医院去了。
这些年,集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着力优化医疗服务,开设了女性健康门诊、中医皮肤管理和体重管理等专科门诊,不断提升居民的就医体验。去年一年,门诊量达到34.5万人次,对辖区内65岁以上的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81.76%。不过,因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接了较多的慢病管理、 孕产妇、儿童管理和预防接种等服务,目前发展最大的瓶颈就是缺人手。有居民反映,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排号越来越难。
厦门市民:经常都很挤,排不上号。
集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 陈新梅:这几年其实政府对基层医疗机构也是非常重视,加大了各方面的投入,包括人员的投入。我们中心在2022年到2024年期间陆续招了15名全科医师,虽然人员比以前充足了,但是随着老百姓对健康需求的提升,我们实际上也出现了一些人员不足的问题。接下去也期待在我们基层人员配备方面能加大力度。
居民刘奶奶,今年73岁,因为曾经发生过脑梗,现在每个月都要去东孚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续方取药。虽然家附近也有公交车,但每次来回一趟,基本都要一个小时。
厦门市民:会不会觉得远。肯定是远一点。
厦门市民:算有点远,我过去还是不方便的,因为这边公交还是比较少的。
厦门市民:因为这边这一片区居民还蛮多的,你看地铁社区还有安置房蛮多的,其实还是有点远。
健全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网点
医疗资源仍存在缺口、排号难、距离远,如何解决类似的问题,进一步提升居民的就医体验?
马銮湾地铁社区距离基层医疗机构较远的情况,农工党界别也关注到了。在今年的两会上,他们就提交了一份《关于进一步推进基层医疗机构创新发展的建议》,提案建议,进一步优化基层医疗机构的布局,尤其是在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岛外新城,健全服务网点建设。
农工党市委宣调处负责人 林璐:步行15分钟生活圈的要求对于这些(新城区)还没有完全达到要求的,我们是希望能够落实属地责任,新增一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站点从而进一步健全我们整个网点的建设。
农工党界别也关注到了慢性病患者的用药问题。在提案中提到,基层医疗机构药房空间有限,采购的药品无法与二、三级医院紧密衔接,使得不少慢性病患者在基层复诊时,开不到和大医院一样的药物。
农工党市委宣调处负责人 林璐:基层在基本药物的用药比例限制上会造成跟二级和三级医院存在一些不太匹配的地方,所以我们就希望能够放宽这个比例,让基层的用药能够跟二三级进行衔接,然后实现整个药品目录的一致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