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走过之同安篇(四):老城有机更新 新城拔地而起

厦视新闻 2024-10-07 19:55:06

2024-10-07 19:55:06

同安区是厦门跨岛发展的主区域、主战场、主引擎,在“提升本岛,跨岛发展”战略的布局下,同安区不断推动老城的有机更新和新城的持续建设,今天的《一起走过》同安篇,我们一起看看在大家眼中,同安老城和新城的变化。

记者 樊维:钟楼是同安老城区的地标,也是一个齐集吃喝玩乐的繁华商圈。老字号与新潮美食在这里相互交融,正对面还有景色优美的双溪公园,很难想象,在四十年前,这里是另一番模样。

在古同安历史文化研究院里,同安文史专家颜立水,向我们展示了一张拍摄于1977年的同安钟楼附近的照片。

同安文史专家 颜立水:解放初期上世纪50年代初的时候,这一边都是空的没有楼,这边有池塘,当时市民养猪,猪到处跑。这一些建筑基本上都是上世纪70年代以后才建的,所以原来的地貌地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钟楼南面对着的这一片,原来就是农贸市场。现在是老城区市民文化娱乐活动的中心。

如今,崭新的楼房取代了低矮的平房,宽阔的马路干净整洁,老县衙也变身市民休闲公园,朱子书院等就藏身其中。在同安老城区有机更新的同时,市政道路建设的脚步也不断加快。

(2002年9月9日)厦门拓展海湾型城市的重点交通工程--同安银湖大桥今天竣工通车。银湖大桥横跨同安东西溪汇合处,是国内第一座采用单塔单索面部分斜拉桥形式建设的桥梁。

银湖大桥建成前,西溪两岸的居民往来需要绕行半个城区才能见面。银湖大桥通桥后,居民几分钟就能到达对岸。柯朝明是银湖大桥附近一家小吃店的经营者,得益于银湖大桥的建成,小吃店的生意兴旺了不少。

小吃店经营者 柯朝明:以前,我爷爷就在这南门桥过来这边,挑了一个扁担在这边摆摊,后来我父母继承了手艺之后在这边开的店,自从银湖大桥建好之后,就方便了很多对面的顾客在我们这边消费。周边建了很多公园,环境也变得很好,游客也陆陆续续变多了,我们一开始只做早上的生意,人流量大了之后我们就从早上延时到全天。从2016年开始,我们又多开了这一家店。

记者 樊维:这里就是苏颂公园,边上就是西溪。这条沿溪而建的慢行系统,串联起古城墙、孔庙等文化古迹,让市民游客在休闲散步的同时,也能够触摸同安古城的历史脉搏。而在西溪的下游,一栋栋高楼已经拔地而起,那里就是正在崛起的同安新城。

2010年6月,同安滨海新城奠基暨启动项目开工仪式举行,同安全面拉开了向南向海发展的城市框架。新城建设,教育是基础。2013年,同安区新城小学——这所/以新城命名的学校正式成立,学校办公室主任叶剑波是新城小学第一批入职教师。

同安区新城小学办公室主任 叶剑波:当时学校的周边都是荒地,再往下一点就是往海边一点是滩涂地。

十多年来,随着同安新城建设的不断推进,高楼在学校周边的荒草地上拔地而起,滩涂地建成了滨海浪漫线,学校的人气也越来越高。

同安区新城小学办公室主任 叶剑波:学校从原来的422名学生,发展到现在的2209名学生,教学楼原来使用一栋,现在也增长到5栋。

除了布局优质教育资源,越来越多的医院、大型商业综合体、企业等也不断入驻新城,进一步补齐民生短板,也吸引着更多新同安人、新厦门人留下安居。

智谷公寓居民 王先生:我们是第一批入住的,当年整栋楼好像就二三十户,到目前为止已经入住满了,烟火气息也足了,楼下的药店、吃饭的,甚至那种快递柜现在越来越多了。办公也是非常方便,直接走路上班,5分钟就到了。

而在这个国庆假期,市民游客逛街购物又有了新选择,前不久同安新城内刚开业的爱琴海购物中心,涵盖餐饮、娱乐等多个业态,大大方便了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

市民 张先生:离家500米左右,所以过来也比较方便。我觉得这边业态还是比较全面的,有从小朋友到我们年轻人,到老人家这边都有。

如今,同安老城和新城的蝶变仍在继续。未来,同安区将充分发挥土地面积、农村资源、历史文化、工业基础四个方面优势,加快构建“一圈一轴双翼”城市发展格局,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建设宜居宜业高品质城区,勇当“跨岛发展”的主引擎、主力军。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