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治理模式让地铁口非机动车停放更有序

特区新闻广场 2024-09-25 21:50:12

2024-09-25 21:50:12

地铁站口的非机动车乱停放问题,是城市治理一个难题。在有限的空间中,既要顾及非机动车停放的需求,又要满足行人的通行需求,如何来平衡呢?近期,湖里城管部门推出了巡查、劝导、规整和适当处罚的“3+1”治理模式,整治地铁口的非机动车乱停放问题,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19日上午9点,记者在地铁安兜站看到,在1号口到3号口的这段人行道两侧,停放了约500辆电动自行车。虽然车辆不少,但是大家都整齐地将车停在停车框内,行人通行没有受到影响。附近居民告诉记者,此前,这里非机动车乱停放的现象很普遍,尤其是上下班高峰期,人行道上都是非机动车,行人寸步难行。

市民:以前就中间一点点(可以过),我每天高峰期的时候都是,比如地铁要出站,大家都要在那里等一下,让电动自行车挤一挤,还是说电动自行车等一下,让人行先走。

市民:这边形成瓶颈一样的,过都过不去,变成很多人会走机动车道,那边就有安全隐患。

市民:特别是在上班的时候,可能也属于一个通勤的高峰期,但是今天的话应该比平时好了非常多了。

湖里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禾山中队队员 巴云生:当时停放最严重的时候,两边各停了将近4排的电动车,会车、双向通行就很困难,这个现象也是引起了周边居民的很多的不满和意见。

8月底,针对这里非机动车的停车乱象,城管部门启动了“3+1”治理模式。在早晚出行高峰时,安排专人定点巡查,劝导市民规范停车,及时规整违停车辆,同时结合适当的处罚措施,整治违停乱象,还路于民。

湖里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禾山中队队员 巴云生:制作一些指示牌,指示电动自行车车主停到相对有车位、宽敞的地方,然后也协调了我们地铁管理方,在地铁口这边使用喇叭广播,宣传指引电动自行车规范停车+特别是在早晚高峰期间,加派人手,把停放不规范的这些地方,规范整齐,保证道路正常通行。

“3+1”治理模式启动近一个月来,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接下来,湖里城管部门还计划将“3+1”治理模式,推广到其他地铁站点。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