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守牢公平底线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厦视直播室 2024-09-06 21:04:54

2024-09-06 21:04:54

就业是民生大事,眼下又到了一年秋招季,目前不少单位、企业都已官宣——启动秋招。其中,公开招聘是事业单位择优进人的主要途径,涉及广大应聘人员的平等就业权益。近日,“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通知》,针对当前有的地方和部门“蓄意规避公开招聘程序和要求、招聘资格条件设置不合理、资格审查不规范”等突出问题,提出了新举措、新要求。如何更好维护应聘人员平等就业的权益?如何更好促进就业扩容提质? 我们先来了解此次事业单位招聘新规的几大看点。

看点一:合理设置资格条件,防止“萝卜招聘”。所谓“萝卜招聘”,指为有关系的候选人“量身定制”的招聘条件或者职位,从而帮助其成功应聘。人社部介绍,针对公众高度关注的“萝卜招聘”“因人画像”等问题,通知要求,综合分析研判岗位职责要求和近几年招聘情况等,明确招聘岗位类别和等级,科学设置学历学位、学科专业、年龄、工作年限等条件,不得设置歧视性、指向性以及不合理的限制性条件。为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通知提出,要按照招聘公告明确的资格条件进行资格审查,符合公告所列条件的应聘人员原则上都应当允许进入下一个招聘环节,不得进行“简历筛选”。资格审查工作不得委托考试服务机构等第三方进行。应聘人员与招聘单位工作人员有亲属关系的,应当要求在报名时主动报告,其中与领导人员有亲属关系的要从严审核把关,切实防范“近亲繁殖”问题。

看点二:切实提高命题质量,确保面试公平公正。围绕少数公开招聘中存在的命题质量不高、考务委托乱象以及高科技作弊等安全风险,通知要求增强招聘考试针对性和科学性,严明纪律要求,坚决防止出现试题抄袭拼凑、重复使用等问题。自主命题的,应当抽调熟悉人才测评技术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相关政策规定、了解拟招聘岗位履职要求的相关领域专家参与命题;委托命题的,应当选择专业水平高、符合保密要求等条件的考试服务机构承担命题工作。通知要求,确保面试工作公平公正。面试考官一般应当在5人以上,其中外部邀请考官人数不得少于三分之一。面试室应当配备录像、录音设备,全程记录面试过程。

看点三:不得自行制定倾斜政策、随意扩大倾斜范围。中央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有明确规定,如面向退役军人、国家设立的基层服务项目期满考核合格人员的事业单位专项招聘政策等。但在实践中,有的地方自行制定出台倾斜政策或者随意扩大国家规定的倾斜范围,违背了公平公正原则。为此,通知要求,各地不得自行制定面向特定人员的专项招聘、加分等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倾斜政策,不得随意扩大国家规定的倾斜政策范围。

看点四:加强公开招聘统筹,避免过于分散。针对有的地方和部门(单位)公开招聘工作过于分散、组织成本较高、考试安全风险较大等问题,通知从确保公开公平公正、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组织成本、防范化解风险等出发,明确要求加强公开招聘工作统筹。通知对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中较低等级岗位由主管部门集中组织公开招聘,地方事业单位分层级、分类别统一组织公开招聘分别提出具体要求。同时,考虑高校、科研院所、公立医院以及其他规模较大、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通知明确可以按照规定程序和要求自主组织开展公开招聘,不简单搞“一刀切”。

除了事业单位招聘新规,对于求职者来说还有一项政策利好。上周,“人社部、中央网信办”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市场规范管理的通知》,该新规也被业内人士认为是及时雨,原因是:目前,正有不少求职者通过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找工作,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我国已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近7万家,2023年全年为3.31亿人次劳动者提供了就业、择业和流动服务。而当前人力资源市场存在的“虚假招聘、泄露求职者个人信息、就业歧视、违规收费”等突出问题,已经被广为诟病。

【政策合力促就业提质:人力资源市场管理新规出台】

因此,此次新规为切实保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合法权益,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举措。新规出台后对求职者有何影响?未来,通过网络招聘机构找工作将有哪些新变化?我们接着来看。

线上投简历、线下跑招聘,不时还看看直播带岗……面对各类岗位信息,求职者最担心碰上“李鬼”公司、皮包公司、虚假招聘。

《通知》要求,各地人社部门严格招聘信息管理,督导网络招聘服务机构落实招聘信息审核责任,规范审核流程,加强审核人员管理,切实保障招聘信息真实、合法。对近年来兴起的直播带岗、零工平台线上招聘等,通知强调规范管理,依法打击服务过程中虚假招聘等违法违规行为;对发布虚假招聘信息、泄露求职者个人信息等违规行为,人社部门会同网信等部门进行依法处置。

求职简历被倒卖、投简历后屡遭陌生来电骚扰,也是求职者面临的一大痛点。为此,通知要求强化个人信息保护,有效防范泄密、泄露求职者个人信息等事件发生。各地人社部门将督导大型网络招聘服务机构完善技防、人防、制防一体化信息保护措施,引导接入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安全、便捷的非明文身份登记和核验服务。

就业歧视问题,困扰了不少求职者。对这一既伤害求职者信心、又有损就业公平的行为,通知明确要求加强监管。按照通知,各地人社部门一方面将完善招聘信息管理制度,防止用人单位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布含有性别、年龄、学历等方面歧视性内容的招聘信息;另一方面将加强监督检查和动态监测,对就业歧视有关关键词开展线上监测。对发布含有歧视性内容招聘信息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通知强调加大惩处力度,情节严重的依法吊销其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

近两年,一些收费几千、上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内推”求职服务暗藏陷阱,“坑”了求职者。业内普遍认为,通知提出规范市场服务收费行为,健全人力资源服务收费监测机制,十分及时和必要。通知要求,对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以“内部推荐”等为名收取高额费用、介绍挂靠“残疾人证”牟取不正当利益、诱导个人参与贷款、以培训等名目设置求职招聘陷阱骗取财物等违规行为,人社部门会同相关部门依法查处,探索实施“一线多查”“一案多查”,健全案件移送、行刑衔接等机制,形成有力震慑。

【新闻观察:守牢公平底线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在社会就业压力上升的大环境下,国家出台相关政策保障用人单位和应聘人员的权益,主要的体现在“公平”二字上,对此你有怎样的观察?

首先,事业单位招聘的规范性,关系到就业公平,也事关政府部门公信力。但相较于公务员招考,事业单位招聘的主体更多,一些程序性要求也有差异,所以在现实中往往更容易出现一些猫腻。组织部和人社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通知”里所提出的这些要求,都可以从现实中找到一些对应的案例。比如,设置各种指向性条件,有“萝卜招聘”“因人设岗”嫌疑的招聘现象,近年来就时有发生;还有因学科专业名称与参考目录有出入而引发争议的,比如有考生因“世界史不是历史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不属于中国语言文学类”,而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当然,《通知》中的很多规定只是提出了原则性要求,具体实施还需要相关地方和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细则。

加强人力资源市场规范管理的通知发布也很及时,特别是加大就业歧视监管和惩处力度这一方面。近年来,很多“奇葩”招聘频上热搜。比如,劳动仲裁成了求职污点,公司不招聘属狗求职者,只因公司老板属龙,觉得生肖相冲。用人单位种种“变了形”的招聘要求,折射出一种畸形的用人观,它不仅打击了求职者的自信心,还会损害用人单位的形象,更破坏了就业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招聘本应是招工方和求职者结合实际、相向而行、互相成就的双向奔赴,我们希望这些政策综合发力,能够更好地保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合法权益,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