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人形机器人将成为新质生产力中重要“新劳动工具”
加速奔跑的人形机器人:27款人形机器人亮相机器人大会 多场景应用“进化”飞速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机器人正在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能干,目前国内已经有不少机器人落地的商业场景出现,比如说前几天我们报道的机器人煎饼店,主厨就是机器人。而在机器人中,人形机器人正成为备受瞩目的热点。它不仅外形酷似人类,而且比普通机器人拥有更灵活的关节和精密的控制系统,能够执行各种复杂任务。正在北京举办的“2024年世界机器人大会”就汇聚了27款人形机器人,创下历届之最。这些参展的人形机器人产品,相比之前已经发展得更有“人样”了,而且还能在工厂、超市、家庭等多个场景大展拳脚。我们先到展会现场看看。
在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上,这些聪明又机灵的人形机器人,既有能歌善舞的“明星”,又有能便捷人们生活的“小帮手”。
参展商 张杰东:我们的人形机器人广泛地应用于文旅场景、汽车场景,还有一些工业应用场景。我们自己开发的类人头部和微表情、灵巧手还有双足行走技术,以及跟大语言模型相连接的人机交互能力是我们这个机器人的特点。
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带来的不仅有可以“卖东西”的人形机器人,也有适合到智能工厂工作的新“打工人”。不久的将来,这些人形机器人将像如今的汽车一样,进入千家万户。
参展商 韩福长:它是一款具有41个自由度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能够应用于工业以及服务业各种人类作业下的场景。现在演示的是一个商超场景下的理货、整货,以及给人售卖饮料的一系列功能。
在众多人形机器人中,“天工”机器人家族算是本届大会的明星展品。“天工”机器人身高173cm,体重60kg,除了可以在地面上奔跑行走,还拥有灵巧手、语音交互、无序抓取等功能。
记者 天工:请把苹果放我手上。
机器人大会现场环境复杂,大会屏幕、手机信号、无线网络等各类电磁环境对机器人均会造成严重干扰,但展区内,机器人“天工”能流畅地与每一位靠近的观众对话交流。
此次展出的人形机器人,在语义理解方面也有了较为显著的进步。这是四川研发的人形机器人“夸父”,目前已在科研、工业、康养等场景应用。
参展商 张涛:这款机器人我们叫它“夸父”机器人。它身高将近一米五,全身一共有28个自由度,这个人形机器人可以在家庭里边或者养老院里边,去照顾老人的起居。
“夸父”除了语言能力进步,在干家务活方面也毫不逊色。
参展商 史亚鹏 把这个西兰花放到锅里边之后,它会把手放下来,手放下来之后它会控制锅,让锅盖上盖子合上盖子,进行一些翻炒的动作,调料通过这个管道进到锅中进行加热。这个动作,全是“夸父”人形机器人现场推理推出来的动作,它是自己学习的,不需要人做任何操作。它之后的成本我们预计未来会降到20万以内,它可以远程和家里的其他人员做互动,实时了解老人的一些情况,未来在家庭养老陪护方面,人形机器人一定会去为人类做更好的服务。
想象一下这样的画面:凌晨,一家工厂的车间里,几排整齐的人形机器人正“不眠不休地”做着流水线任务;一家超市的收银处,一排机器人收银员正帮助消费者结算商品。这些曾经在科幻电影里才会出现的场景,如今已经慢慢照进了现实。工信部此前出台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就指出,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2024年更是被很多业内人士称为“人形机器人的爆发元年”。
有机构预计,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将达到5700亿元,引发众多企业争相入局,数据也显示,目前,我国现存机器人相关企业达到70多万家。
加速奔跑的人形机器人
可以看出市场有预期,但竞争也很激烈,那么加速奔跑的人形机器人在拓展应用场景方面,还有哪些困难要突破?它们离我们的生活还有多远?我们接着来看。
有望率先在工业场景中应用
特斯拉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已有2台特斯拉2代机器人在美国工厂内测试及应用。公司计划从明年开始小批量生产人形机器人,预计特斯拉工厂在明年部署超过1000个人形机器人协助人类工作。专家表示,工业场景正在成为人形机器人企业率先瞄准的突破点,取代只能执行固定流程任务的传统工业机器人。目前受制于人形机器人高昂的制造成本、尚需完善的软硬件协同能力等原因,其大规模落地场景还相对有限。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逐渐降低,未来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场景中的应用前景仍然值得期待,特别是在制造业、医疗保健、服务业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运营总助 韩福长:目前人形机器人的整个应用前景,在大家不愿意去从事一些繁琐劳动的情况下,那用人形机器人去替代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浙江大学智能系统与控制研究所机器人实验室主任 熊蓉:人形机器人作为一种通用型机器人,它模拟了人的形态、运动、功能和智能,使得它可以非常适合于人类的工作空间。当它的功能和智能都具备的时候,可以去无缝替换完成人希望它完成的工作,来替换原来的人工劳力,所以它的应用市场是非常广大的。
未来3—5年将是人形机器人产业爆发关键时期
专家表示,当前人形机器人正处于从实验室迈向产业化的关键节点,各家厂商聚焦自身技术特点,在不同人形机器人应用领域深耕,预计未来3—5年将是人形机器人产业爆发的关键时期。
技术上还需要进一步打磨
但作为机器人领域中复杂度最高的产品,人形机器人发展仍面临不少挑战。例如,通用性和泛化性尚未形成,在关键部件领域与国际顶尖水平仍存在差距等等。
浙江大学智能系统与控制研究所机器人实验室主任 熊蓉:技术上面还是需要进一步打磨,包括从提升整个运动的可靠性,长时间长距离拟人化的各种动态运动,从操作上面,移动等去适应各种场景,它的这种自适应的智能性。从产品上来说,我们要去定义适合这个市场需求的产品,并且要去打造供应链,降低成本,以及面向应用去做各种开发,所以总体从技术产品和它的生态体系上面都还是有很多的工作要去做的。
人才培养需多方面融会贯通
此外,人形机器人涉及的学科覆盖了各个方面,因此对于这些学科的人才也有极大需求。从数量上面来讲,所需人才相对于这个行业的蓬勃发展还是偏少,需要去加大人形机器人方面的人才培养。
新闻观察:人形机器人将成为新质生产力中重要“新劳动工具”
接下来是新闻观察环节。今天的新闻观察员是巨东红老师。巨老师,对于人形机器人的飞速发展您怎么看?
人形机器人将成为新质生产力中重要“新劳动工具”
比尔盖茨在本世纪初预言:机器人即将重复个人电脑崛起的道路。点燃机器人普及的“导火索”,这场革命必将与个人电脑一样,彻底改变这个时代的生活方式。机器人的设计制造有很长的历史,人形机器人首个设计图出现在十五世纪末期列昂纳多·达·芬奇的手稿中,1939 年在世界博览会上展出了一个人形机器人(美国西屋电气公司制造),2010的美国第一个全尺寸人形机器人的问世,人形机器人运用的场景越来越丰富。随着科技高速发展,人形机器人不仅可以从事机械性的工作,在大模型技术支撑下,人形机器人还有了部分交互、陪伴等情绪功能。未来,人形机器人作为新质生产力中“新劳动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助推我国社会经济,这点上毋庸置疑。去年工信部《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中就提到,人形机器人已经成为科技竞争的新高地、未来产业的新赛道、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除了商业化目标之外,人形机器人的高效率、高质量服务可以满足使用者高品质生活的需求。
您认为人形机器人的发展还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未来如果真能像科幻片里那样人形机器人和人类共同生活,人类是否也要调整对自身的思考?
人形机器人引发的伦理与法律思考日渐受关注
从感知、认知、行为三个维度来观察,现阶段,人工智能已在前两个维度做得非常好了,能够将感知和认知能力搭载到机器人平台上。然而,以大语言模型为基础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平台的合作是否能突破行为能力,仍然是未知数。但可以确认的是如果未来人形机器人真能像科幻片里那样和人类共同生活,一定会引发大量的伦理问题。假如有一天,人工智能拥有心理世界,也能觉得烦、感到痛,我们就需要重新审视和人工智能的伦理关系。
就目前来看,人形机器人发展的挑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机器人带来的劳动力替代问题,另一个方面是侵犯隐私等消费者权益保护以及伦理问题。机器人的运用是时代之需,势不可挡,所以劳动力要做好转型准备,培养技术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建立完善以消费者适当性为核心的人形机器人服务消费保护机制;此外,人形机器人的开发设计者们要参照科幻作家阿西莫夫提出的“机器人三原则”:机器人不应伤害人类;机器人应遵守人类的命令,与第一条违背的命令除外;机器人应能保护自己,与第一条相抵触者除外,从而实现人机共存与人机互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