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了 厦门为啥还那么热?
昨天(7日)是立秋节气,厦门天气却无半点秋意,烈日当空,多地气温超35℃高温线。今年夏天已经热到什么程度了?立秋酷暑难消是常态吗?未来一段时间会不会有台风给厦门送风雨“解渴”?厦门何时才能“脱夏入秋”?……气象专家为您详细解答。
近7年厦门本站立秋日 最高气温均33℃(含)以上
立秋酷暑难消是常态吗?
立秋节气前后,正值三伏天,“火神”副热带高压处在强盛阶段,厦门常是酷暑天
气象部门预测,今起三天,我市暑热依旧,但天气不太稳定,午后有雷阵雨,市民防暑降温工作不能松懈,记得出门带把晴雨伞。
监测数据显示,昨天午间厦门本站最高气温为34℃,比前天高了1.1℃。全市60气象站点最高气温突破高温线,集美塔斯曼生物基地逼近38℃。为此,市气象台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
统计数据显示,8月是厦门平均气温第二高的月份,常年8月平均气温比7月低0.3℃。8月是厦门降雨最多的月份,常年8月降雨量比7月多85.1毫米。今年入夏以来,厦门气温持续较高。厦门(厦门本站)常年高温日数约为7天,而今年截至8月5日,就已出现6个高温日。从7月11日至24日,同安站连续14天高温日,创该站有气象观测以来连续高温日最长纪录。
是什么造成今年高温天气如此持久且强盛?气象专家表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强大是造成高温天气最直接的原因。今年6月以来,副热带高压强度明显偏强位置偏西,南海及菲律宾以东洋面受到副热带高压下沉气流影响,不利于热带对流活动的发展和台风生成。
福建省气象局的数据显示,在全球变暖的趋势中,福建高温天气和高温过程强事件概率增加。统计显示,近60年福建区域性高温过程年个数趋于增加,2000年以来持续居高,最多的是2020年,达到13个,最强的10次过程有8次出现在2000年以后。
气象专家表示,“立秋”这样热并不算异常。该节气前后,正值三伏天,“火神”副热带高压处在强盛阶段,受其影响,厦门常是酷暑天。近7年,厦门本站立秋节气的最高气温都在33℃以上,其中2020年为35.3℃。
厦门发布高温预警 漳州发布冰雹预警
立秋日为何现“冰火两重天”?
专家表示,与高温一样,冰雹等强对流天气也是夏季的“常客”
昨日是立秋,我市气象部门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昨天15时37分,漳州市气象台发布冰雹橙色预警信号。前天,龙岩市武平县东留镇出现了冰雹……放眼福建全省,连日来“高烧不退”,多地持续发布高温预警,为啥还出现“冰火两重天”?
气象专家解释,冰雹是由局部强对流天气造成的。夏季天气炎热,容易产生大量近地面湿热空气,湿热空气快速上升,温度急速下降,热空气中的水汽碰到冷空气凝结成水滴,并很快冻结起来形成小冰珠。小冰珠在云层中上下翻滚,不断将周围的水滴吸收凝结成冰,变得越来越重,最后就从高空砸下来,就是冰雹。
夏季出现冰雹主要是由充足的水汽、强烈的上升气流、大气层不稳定、温度变化等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夏季,福建出现冰雹并不罕见。如遇冰雹,应立即寻找遮挡物,躲进室内或坚固的遮挡物,若无遮挡物,背着风蹲下、双手抱头,保护头部、胸、腹部不受到袭击,远离玻璃等易碎危险物品。
除了冰雹、雷雨大风、短时强降雨,还有哪些强对流天气要注意?气象专家介绍,强对流天气是指发生突然、强度剧烈的对流性灾害天气,像雷电、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冰雹、龙卷风等都属于强对流“家族”。它们可在短时间内释放出巨大能量,破坏力极强,往往能摧毁树木、房屋,破坏公共交通、电力等设施,甚至造成人员伤亡。
气象专家介绍,夏天的高温让大气能量不断积聚,充足的不稳定能量让大气变成一个可能随时爆炸的火药桶,一旦遇到冷空气就极易被点燃,这样白天大气积攒的能量短时间内被释放出来,激烈的对流天气就出现了,而且往往白天温度越高,对流越激烈。但等能量释放完,强对流天气就结束了,所以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与高温一样,强对流天气也是夏季的“常客”。
未来几天都是酷暑天 近期没有台风雨降温
厦门何时才能“脱夏入秋”?
从统计数据来看,入秋时间通常在10月下旬到11月上中旬,“霜降”才是转折点
今起三天,我市维持酷暑天气,气温较高,城区最高气温在34℃左右,部分镇街还会出现35℃以上高温,早晚暑气难消,城区夜晨最低气温在27℃上下。
眼下正值厦门台风季,大范围的明显降雨往往要指望台风。那么,未来台风的发展情况如何?目前,日本以南洋面上形成一个“台风胚胎”热带低压正在发展,未来可能发展为今年第5号台风“玛莉亚”,并逐渐北上向日本东部洋面靠近,对我国无影响,不会给厦门送来风雨“解渴”。
立秋,“立”是开始的意思,从字面理解就是秋天开始的意思,古人认为从立秋这一天开始,暑气渐消,因此,便将立秋物候概括为: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意思是说立秋过后,吹来的风会让人感到凉爽,清晨大地上会有雾气产生,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但事实上,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仅次于大暑、小暑的第三热节气。“秋老虎还会发威,所以立秋起至秋分,也被人们称为‘长夏’,有‘立了秋,扇莫丢’之说。”专家解释。
气象科学也并不承认“立”字辈的节气,比如,立春不等于入春、立夏不等于入夏,认为只有当天气真正符合一定气象条件时,才算完成了季节转换。气象学上,下半年首次出现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在22℃以下(不含22℃),才被认为真正入秋。可见厦门的立秋和秋季实在没什么关系。
从统计数据来看,厦门平常在10月下旬到11月上中旬“脱夏入秋”,所以,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才是厦门季节气候变化的转折点。清道光年间的《厦门志》也说:“清明以后,南风为常;霜降以后,北风为正。南风壮而顺,北风烈而严”。近年,厦门入秋时间分别为2023年11月11日,2022年11月2日,2021年10月22日,2020年11月10日,2019年11月7日,2018年10月14日,2017年10月25日,2016年11月3日。
近七年厦门本站立秋日最高气温均在33℃(含)以上
2024年8月7日 34℃
2023年8月8日 33℃
2022年8月7日 33.2℃
2021年8月7日 34.8℃
2020年8月7日 35.3℃
2019年8月8日 33.1℃
2018年8月7日 33℃
立秋后还不适合大补
专家提醒,虽然民间有秋后进补之说,但立秋后还不适合大补。俗语说“一夏无病三分虚”,在夏季人们常因过食冷饮,脾胃功能减弱,加之刚立秋后气温较高,空气湿度较大,人们不仅感觉不到秋凉、秋燥,反而要忍受闷热潮湿。此时,若大量进食补品,会加重脾胃负担,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因此进补宜清补而不宜过于滋腻。
“立秋”还是农业重要节气,该节气前后的雨水对农民意义重大,闽南有“立秋雨,秋收喜”“立秋有雨样样收,立秋无雨人人忧”的说法。预计,今起三天,我市午后偶尔有雷阵雨突袭,建议市民出门备好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