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率先推行DIP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医保管好钱 医院“挣分值” 患者看病更安心
医保基金是老百姓的“看病钱” “救命钱”。为用好、管好医保基金,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我市在全国率先推行医保定预算、医院“挣分值”的DIP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并以此撬动医保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确保基金收支平衡,让医疗服务系统在良性竞争中惠及广大群众,实现医保、医院、患者三方共赢。
半年前,市民贾先生不慎摔倒造成脑外伤,经过手术治疗后,入住厦门弘爱康复医院进行康复治疗,目前病情趋于稳定。以往,像这种术后稳定期需要长期进行康复的病人,由于住院时间长产生费用高,容易影响医院病床周转率以及担心占用医保额度,可能会被迫出院或转院,而贾先生自住院半年以来并没有遇到这样的困扰。这得益于我市创新探索的DIP医保支付改革下“长住院按床日急慢分期”结算方式,破解了长期住院病人被推诿的难题。
弘爱康复医院长住院患者家属 贾先生:我父亲住院时间半年多了,也产生了比较高的医疗费用但是医保报销比例也很高,也减轻了我们的负担,可以让我们安心住院,不用各种转院,这边可以给我们提供长期的服务。
医保支付方式是医保部门与定点医疗机构结算医疗费用的方法,DIP是其中较为先进和科学的一种。具体来说,在厦门医保不再对单家医院额度设限,而是把医疗机构收治的住院病种、医师工作量、医疗机构服务量转化为分值,再配套相应的激励约束评价机制,年终凭分值在区域总额预算内“挣分得钱”,分配医保基金。这个改变并不直接面向患者,而是引导医疗机构聚焦临床需求,因病施治、合理诊疗,避免大处方、滥检查,更好保障参保人的权益。
同时,DIP改革鼓励医院开展提高医疗效率、减少医疗服务资源消耗的服务。从2019年开始,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紧跟改革步伐,探索开设了我市首个日间手术中心,患者从入院、手术、出院可以在24小时内完成,不仅降低了医疗费用,也减少了患者因住院带来的不便和心理压力。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保办副主任、心内科主任医师 庄志成:例如有位肾结石患者住院时间从以往的7天缩短到了1天,费用也降低了近四分之一,通过实施标准化流程,严格筛选适应症,不断提高诊疗技术,加强术后随访,我们才能让患者既享受到费用和时间上的节省,同时确保患者获得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在此基础上,市医保部门不断深化DIP的应用,把DIP从单一的医保支付功能扩展到了医保基金的审核监管、绩效评价,以及医院管理等医保综合治理领域,实现了纵向全贯通的系统性治理。此外,我市还创新建立了医保基金绩效管理机制,推动医保与卫健、医院协同发展,在DIP框架下,叠加建立“优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基金分配正向激励,与年度协议考核的“反向约束”双管齐下,引导医院主动加强院内管理,优化医疗收入结构,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据了解,该项改革做法在全国71个试点城市评估中名列第一,获全省机制体制改革创新项目评比第一名。
改革后,全市医疗费用增幅由19.82%降至年平均 9.18%;全市医疗总费用中检查化验占比下降2%;近三年住院患者病例组合指数(CMI)标化例均费用下降3%;患者平均住院天数7.6日,低于全国9.2日的平均水平;厦门医保平均缴费费率全省最低,实现了以较低的征缴费率保障了较高的医保待遇;参保人门诊住院全病种均可医保报销,异地就医也无需“打折”,切实增进民生福祉。
市医保中心副主任 王菁菁:通过我们的DIP改革,医保基金的使用更加高效,医疗机构的发展基础更加夯实,老百姓的就医保障更加充分,基金每年在DIP的预算内单独保障大病患者使用国家谈判药品超2亿元,确保了国谈药品的顺利落地,减轻了老百姓的就医负担,实现了医保、医院、患者“三方共赢”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