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借助社交媒体传播高校毕业典礼可成最好“高考招生简章”
来看头条,眼下正值毕业季,又一批高校学子走到了离别的路口。前几天我们栏目报道了,厦门大学举行2024届毕业典礼,校长在毕业典礼上向同学们喊话“未来无论飞得多高、走得多远,母校的大门永远为你敞开,期盼你们常回家看看”,让许多厦大学子深受感动。除了厦大,这段时间全国不少高校都在举行毕业典礼,各种“花式整活”让今年的毕业季显得格外热闹。从这些“有趣”的毕业典礼当中,我们能够读出什么呢?来看报道。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毕业典礼上,粉嘟嘟的“派大星”博士参与拨穗仪式,让网友打趣“这才是真正的‘地大物博’”;山东理工大学毕业生在毕业典礼上为女校长簪花戴云肩,让网友直呼这是“独属于中国毕业生的浪漫”;大连理工大学一位同学则在学位授予仪式上掏出香槟和酒杯,与为其拨穗的校长干杯,校长虽然很惊讶,但还是笑着一起干了这杯酒。除了香槟,山西应用科技学院的毕业典礼上,毕业生也提前准备了可乐,在台上与校长共饮。
山西应用科技学院毕业生刘晨曦:在去参加毕业典礼的路上,刷到别的学校有跟校长碰香槟的,但是没有提前准备,就去学校超市买了两瓶可乐。上去的时候又激动又紧张,但是校长也很亲和,能和大家一起共享这一刻的欢乐。
应届毕业生们形形色色的“整活”创意和举动,让今年的毕业季显得格外热闹,绝大多数大学生对这样的形式也十分支持。
大学生:比如说和老师们一起喝酒,或者说比一些手势,比如说一起比心这种,都是很好的。
大学生:装饰自己毕业典礼的帽子,装饰自己的衣服,穿一些马面裙,这都能体现出我们新一代年轻人,具有的一些巧思。
大学生:因为毕业是一个开心的时刻,我感觉大家都应该开心一点,而且也是一个难得的可以跟老师表达自己感激之情的机会,毕业之后就很难有这样的(机会)就冲动一把,在庄严的时刻加上一点激情,我觉得也是毕业需要的。
从目前发布在网上的各类视频中可以看出,多数校方与老师都对毕业生们在毕业典礼上的“花式整活”给予积极回应和配合,有高校教师认为,从这样另类的毕业典礼中,读出的是新一代年轻人的个性和活力,也彰显了一种健康的教育生态。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庄忠正:“花式整活”现象的出现,切实体现了学生,他是我们毕业典礼真正的主人,毕业典礼也是他们的主场,说明学生也不再简单地、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参与,积极地作为,这充分体现了新时代青年昂扬蓬勃的精神风貌,同时学校对“花式整活”的包容,以及对学生的尊重和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融洽关系也充分反映了我国当前教育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高校毕业典礼“花式整活”透过仪式感还能看到什么?:青岛大学“开麦”快闪开启“花式整活”风潮】
确实,我们从视频中能感受到青春与活力,那么高校毕业典礼“花式整活”这股风潮从何而来,今后各大高校在毕业典礼上又该如何正确引导学生,让毕业典礼与时俱进,在生动有趣的同时又避免过度庸俗化呢?我们接着来看。
早在2019年毕业季,青岛大学就首次“大胆开麦”,在毕业典礼上设置了快闪表演,《起风了》《同桌的你》等当年脍炙人口的歌曲联唱引来“泼天流量”,还被年轻网友誉为“最好的招生简章”。(协作画面打:青岛大学2024年毕业典礼)随后几年,各大高校也陆续迎来了“花式整活”的风潮,今年6月20日,中国海洋大学毕业典礼在驻青岛高校中首先开唱,随后,青岛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高校的毕业典礼也都安排了歌曲暖场,博士、硕士、学士毕业生们纷纷登台演唱热门歌曲,引来千万网友追忆青春、刷屏点赞。网络上,已经有千万网友蹲守直播平台,在线观看高校毕业典礼“演唱会”。6月23日,青岛大学2024届学生毕业典礼如约而至,据青岛晚报掌上青岛直播平台后台数据,在短短3小时内,就有297.79万人次打卡了直播间,达到一周的访问量峰值。
高校教师表示,“花式整活”并不会消解毕业典礼的严肃庄重,反而使毕业典礼不仅仅局限于一场仪式,更成为了一场多元文化与个人风采展示的舞台。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庄忠正:这确实是他们学习那么多年,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和节点,也体现出他们试图通过自己的方式来体现对仪式的重视,希望通过这种仪式,对其学习阶段做一个总结,也反映出他们对于未来生活的一种向往和期待。
在庄忠正看来,大学的毕业典礼是一个独一无二且意义重大的场合,但正式、隆重并不代表其必须严肃、呆板。只要不违背校规校纪与公序良俗,学生们完全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自己的毕业季,学校也应该共同参与,加强引导,继续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庄忠正:高校应该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积极引导学生,避免“花式整活”庸俗化,出现过犹不及的现象。学生也应该在遵守校规校纪的前提下,不违反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风俗的情况下,接受毕业洗礼,带着老师们的祝福和愿望,走向鲜花盛开的远方。
【新闻观察:借助社交媒体传播高校毕业典礼可成最好“高考招生简章”】
下面是新闻观察时间,今天来到演播室的观察员是高曦。刚才看到新闻中这些高校毕业典礼的整活环节,有没有让您想起了自己大学毕业时候的情景?您觉得这些整活环节越来越多的现象背后,主要释放出了什么样的一种信号呢?
高校毕业典礼,本来就是人生中最具仪式感同时又不可替代的时刻之一。在这一节点,校园生活的点点滴滴涌上心头,那些对母校的自豪与眷恋,对同窗情谊的不舍,对老师们的感激,会共同汇聚成丰富而生动的情感层次。可以说,年轻人之所以愿意在毕业典礼上费心思“整活”,正是因为这份情感是真挚而热烈的,是自然而然流淌出来的。
现在高校的毕业典礼,和以往相比,少了些模式套路,多了些真情实意。以前,大家对于毕业典礼的印象更像是千人集会。反观近些年出圈的毕业典礼,它们不再拘泥于流程式的会议模式,也不追求复杂繁琐的舞台布置,而是在保留部分传统仪式的同时追求创新、彰显个性,侧重于营造氛围、流露感情,但是也照样维持基本的严肃和庄重。其实对于学校来说,毕业典礼有其独特的功能与价值。社交媒体如此发达的今天,一场别具一格的毕业典礼很容易通过网络进行裂变式传播,加上毕业典礼一般都在高考出分之后进行,学校不仅能借这个契机展示文化底蕴,也能将校园环境、学科特色呈现在大众视野中,堪称最好的“高考招生简章”。愿意让学生在毕业典礼上尝试创新的学校,对高考生绝对是有吸引力的。
其实,不管是学校开放毕业典礼上的自由表达环节,还是充分包容并积极参与毕业生的趣味“整活”,这些开放互动本身,也是学校氛围和大学精神的一种体现。如果说毕业典礼是大学的“最后一课”甚至是最后一趟“思政课”,那么对新鲜事物的包容和接纳、对学生自主性的尊重,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您觉得,今后的高校毕业典礼应该更加侧重哪些理念和意识的传导?
我觉得主要是三个方面:社会责任感、吃苦耐劳、感恩的心。
先说社会责任感我觉得有些高校在毕业典礼上会邀请优秀的校友、尤其是对社会做出过突出贡献的校友回来分享成长经历,这对毕业生是个很好的激励。学校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青年社会责任感教育的主阵地。毕业典礼是一堂特殊的“思政课”,要让学子们明确自己所从事或将从事的专业领域对社会发展所起到或将起到的作用和影响,鼓励他们走上社会以后要以服务社会为己任,激励他们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为社会解决问题、创造价值。
再说吃苦耐劳。学子们在校期间一般都会被学校保护的比较好,住宿、饮食、学习等很多硬件条件都不需要同学们去考虑,但是毕业以后到了社会上,这些在大学里不需要操心的事情会变成你每天不得不考虑的琐事。我觉得我们的毕业典礼要有一意识导向就是让同学们明晰,他们今后到了社会上要面临的问题会比在学校多得多也复杂得多,学校在你读书期间保护好你是学校的责任,到了社会上你更多地就要靠自己了,独立自主、吃苦耐劳是你今后必要的立身之本。把社会的实际情况告诉毕业生,引导他们理性、冷静、客观地看待就业和社会环境,激励他们鼓起勇气去应对今后会遇到的难题和挑战,不逃避、不狭隘,我觉得是高校必须做的事情。
最后讲一下感恩的心。我的母校的毕业典礼有个固定环节,毕业生全体转身向坐在后排的教师代表、后勤人员代表、家长代表各鞠一躬。感谢老师的教诲、感谢后勤人员的付出、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虽然这也是个流程,但是释放出来的情况其实是最真诚也最纯粹的。我们希望毕业生们不要都是眼里只有利益而心里没有温度的学习工作机器,而应该是一个个活生生地、有血有肉、鲜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