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物交换”兴起:以物易物 盘活闲置资源
厦门是国家低碳城市试点优良城市,环保低碳的理念除了体现在能源、工业、生产领域,也蕴含在每一个市民的绿色实践中。最近一段时间,“物物交换”在厦门兴起,不少咖啡馆和市集都开设了“物物交换专区”,从生活用品到书籍饰品,品类多样,受到市民追捧。那么,“物物交换”怎么换、换什么?一起跟着记者去看看。
走进集美的这家咖啡馆,店内的“物物交换区”格外醒目,两个货架上摆满了饰品、书籍、玩偶等二手物品。原本要被扔掉的物品,在这里通过交换,又派上了新用场。
物物交换活动策划 罗夏霏:比较多的比如家里摆的玩偶、饰品、衣服都会拿过来换,还有小朋友的玩具之类的,在社区里进行交换活动,让这些东西变废为宝。
这天,华女士带着几个玩偶来店里进行交换。她说,第一次来店里交换物品是因为好奇,慢慢地,这种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让她觉得很有意义,还淘到很多外面买不到的宝贝。
市民 华女士:因为我家里娃娃比较多,这个也是刚夹到没多久,把它传递给有需要的人,我觉得这是非常有意义的活动,非常环保和低碳,可以让闲置的物品流动起来。
这家咖啡馆今年4月开启“物物交换”活动,受到了很多市民支持。除了周边社区居民积极参与,他们还在网络上发布活动信息。
物物交换活动策划 罗夏霏:我们通过网络平台发布信息,市民的热情非常高,周边居民都希望我们继续做下去。
【践行低碳理念 循环市集受欢迎】
这样的“物物交换”活动,还延伸到了户外市集。下午四点,鹭江道的循环市集上,陆续有摊主开始整理摊位,不仅有闲置的收纳盒、衣服、猫窝等物品,还有摊主精心制作的扇子、手机壳等手工艺品。
物物交换摊主 康先生:这些是我女朋友的闲置衣物,还有一个猫窝,把我们不用的东西少用的东西跟别人互换一下,大家都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我觉得这样的活动是挺有意义的。
物物交换摊主 黄女士:第二次(参加),这一次我们都带一些很实用的生活用品,可以带家人一起来参与,有这个机会我觉得挺好的,我妈一来就说她已经认识了隔壁两摊的人了,也让她可以社交一下。
这样的循环市集已经举办了五期,主办方通过社交平台发布市集摊主征集信息,吸引不少人热情参与。在这里,交换的是物品,传递的是绿色低碳理念。
循环市集宣传策划 林静敏:每个月一次,在摊位上找到自己合适的物品,就不会想要再去买新的物品,减少新物品的购买,这样也算是比较低碳的行为,希望让物品流通起来,物尽其用。
在崇尚节约、低碳环保的理念下,物物交换市场逐渐火爆,但如何保证更好保障交易物品的质量、明确交易规则呢?
市民 黄女士:我是幼儿园老师,我们幼儿园会组织小朋友去进行这种物物交换“跳蚤市场”,我觉得可以让小朋友提升他们的分享欲。
游客 陈女士:还不错,但是要看交易的一些物品(种类),比如说学习用品或者说私人物品之类的,可以循环利用的会好一点。
市民 曹先生:(物物交换)有可能两个东西本身不是等价的,但在我心中可能这个东西远超它所有的价值,所以说我可以用来做交换。
【体现大众追求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记者通过采访发现,物物交换不仅是出于经济上的考虑,更是市民对环保生活方式的追求和实践。这样的二手交易可以减少对新资源的需求,对已生产的物品进行二次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参与二手交易的消费者通常具有较高的环保意识,他们倾向于通过再利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王艺明:二手交易平台发展速度非常快,在前几年基本上网上电商的二手交易的整个资金规模,交易额接近5000亿,参与的人口有2至3亿人,每年的增长速度都是以接近20%的速度增长,二手交易它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而且现在年轻人有新的生活方式,一个是追求性价比,二个是追求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如何更好保障二手物品质量 明确交易规则?】
低碳环保、高性价比、自带社交属性,二手交易虽然带来了许多好处,但物品质量难保障、交易规则不明确等问题也让消费者存在忧虑。
市民 孙女士:怕购买的东西,它本来上面写九成新,但是实际到手可能是五六成新。
游客 王女士:我觉得这是一个趋势,但是大家都还在探索这个道路,因为之前有参加过类似的活动,但是大家的规则或者是制定的标准都还不是特别成熟,所以觉得体验感不是特别好,但是能感觉到自己的东西和别人东西交换的时候,还是有意思的,这个事情也是有社交属性在的,可以认识新朋友。
专家认为,由于二手商品的非标准化特性,交易过程可能存在以次充好、假冒伪劣、诈欺行为等风险,同时监管机构很难像监管新品一样对每一单交易进行核查,缺乏有效的信用评价机制,使得买卖双方难以建立信任关系。
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王艺明:我觉得二手市场发展的空间非常大,要推动这方面的发展,从国家角度来说,要完善这方面的法律法规,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对于二手交易的平台要建立一个三方的产品质量,检测评级的标准,也要建立买卖双方的信用评级的体系,这方面完善以后,对于二手交易的发展应该有一个很大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