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社工的职业化水平和社会认可度不断提高
来看头条。提到“社工”,很多人会感觉既熟悉又陌生,是社区工作者吗?还是义工?志愿者?其实这些都不对。“社工”的全称,是“社会工作者”,他们与警察、医生、教师一样,是一种具有专业背景的职业。他们的工作有很多个细分,像是养老、医疗、儿童福利、禁毒戒毒等等,需要常常和困难群体或者弱势群体打交道。这两年,这个相对冷门的职业,热度逐渐升高。今年的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报名最近刚刚结束,报名人数达到了188.9万人,在去年已经有较大增长幅度的基础上,又增长了26%,再次创下历史新高。这一个“再”字,体现的正是“社工报考热”的升温。
那么,今年社工考试有什么新的变化吗?这个原本冷门的职业,为什么会逐渐“热”了起来呢?来看报道。
考证人数刷新记录 成浙江最热门社会考试之一
90后的顾佳君,是杭州华锦社区的工作人员,目前正在协助做社会救助、儿童保护以及养老服务等工作。此前她从事的是企业策划,相关工作经验不足,因此2020年入职不久,她就考取了初级社工证。眼下为了更好地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她正在备考社工高级证书。
杭州华锦社区社工 顾佳君:会考法律法规,内容比如有求助之类的,再遇到问题的话,可能就不会那么心慌了,考试也是为了系统学习理论知识。
不光是华锦社区,杭州建华社区今年也有不少职工报考了全国社工职业资格考试。
杭州建华社区党委副书记 沈卓璟:原先是农村,现在是城市化建设,从农村到城市,这个管理方式完全跟以前不一样,现在对我们社工的要求也是高了很多,社区有14个社工,基本上今年是全覆盖,所有人都报考了职业资格考试。
据了解,社工职业资格考试共分三个等级,分别为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和高级社会工作师。今年,浙江考试和缴费报名人数刷新历史记录,达30.4万,比去年增加6.4万,保持全国第一。可以说,社工考试成为浙江最为热门的社会考试之一。
中央社会工作部五局副局长 郭瑞:今年和以往比全国有十二个省份报名人数增长率超过百分之50,中西部地区报考的人数增长比较多,有些地方比去年还翻了一番,三个级别中,报考最多的就是助理社会工作师,报名人数达到131.8万,比例近70%,报名的人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下的年龄段,大家基本上都是来自于基层社区,包括基层一些村里的“村官”等等,他们都参加了这次考试。
基层社会治理需求大 国家政策在助推
此前,社工之所以是冷门职业,主要是由于收入不高、社会认可度低、职业晋升渠道不完善等因素导致。那么,这几年“社工报考”为什么逐渐热了起来呢?专家表示,一方面是现有基层社会治理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国家在推动。
中央社会工作部五局副局长 郭瑞:去年中央社会工作部成立,今年省市县三级党委社会工作部门也在陆续组建,所以社会工作人才越来越受到世人关注,就业环境这一块,近年来社会工作人才的岗位也不断增多,社会工作领域也将成为就业的一个新天地,今年4月中央社会工作部以中办国办名义出台了《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意见》,文件中提到要支持社区工作者参与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所以今年基层的社区工作者有很多参与了职业资格的考试。
不光是国家在推动,地方也在发力。比如我们厦门,就针对社工出台了不少激励政策。我们接着来看。
激励人才发放补贴 厦门出台相关政策文件超50份
近几年,我市通过在引才育才、专业培训等工作上综合施策,着力推动社会工作发展。
市民政局社会工作和慈善事业促进处一级主任科员 姚远强:从2015年开始,我们每年都会举办4到5期的社工培训,来提升我们这些社会工作者的能力和水平。从2017年开始,每两年选拔一批厦门市专业社会工作领军人才,每人是给予5万块钱的奖励,在厦门就业满5年而且取得高级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的这些人,可以申领8万块钱的一次性奖金。
据统计,2014年以来,我市相关部门出台的各类社会工作政策文件超过50份,其中包括梯队人才队伍建设的激励机制,例如从2015年至去年3月,民政部先后选拔、认定了两批次、84人为全国专业社会工作领军人才,我市有1人获选。
第三批厦门市专业社会工作领军人才 俞玲敏:像目前领军人才的政策,其实会激励我们去做更多的思考研究,能够把一些经验传递给新的社工,去推动这个行业的发展。
到2025年 厦门中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将达到3500人
与此同时,市民政局会面向社区在岗工作人员、民办社工机构新聘用的专职社工发放职称津贴、就业补贴。
厦门市湖里区家馨社会服务中心 李春艳:我们社会认同度不断提高,特别是厦门市政府还有相关部门,他们在推动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当中,非常给力,他们出台了很多政策,包括了一些项目持续购买的机制建设。
市民政局工作人员表示,下一步,全市民政系统将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政策措施,扩大社工机构的资金来源,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力争到2025年,中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达到3500人,专职社会工作者数量超过2000人。
厦门大学社会工作系教授、厦门市社会工作协会副会长 魏爱棠:在机构层面上,我们要更多地加强对一线社工的督导、支持、培训。更重要的一点,我觉得实际上社工的整个服务环境的改善,它不能够仅仅依靠社工行业单一主体来推动,它需要我们整个服务相关的所有这些主体共同来参与改善。
根据《厦门市进一步发展社会工作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施方案》,到2025年,全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要力争达到1.2万人。而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3月,我市持证社工已经达1万1265人,较十年前增长了超过10倍,而且这个数字距离2025年的目标,可以说已经是近在咫尺了,相信厦门能超额完成任务。
新闻观察:社工的职业化水平和社会认可度不断提高
接下来是新闻观察环节,今天来到演播室的观察员是刘宁婕。你好,宁婕,社工报考热的背后你观察到了什么呢?
首先,我认为社工报考热的背后,其实反映出了大家对社工这份工作的理解和认可程度是在逐年提高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种深层的社会问题开始浮出水面,并且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比如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包括像家庭亲子沟通等等。以前,大家会认为这些事找几个热心的人,比如我们以前看的电视剧《闲人马大姐》,就能解决了,但实际上这些问题都需要系统的、长期的关注和处理,需要一支职业化的社工队伍,来提供专业的服务。比如照料社区的空巢老人,不能仅凭邻里之间的关系,偶尔嘘寒问暖,专业的社工会运用专业知识和方法,组织社区志愿者定期探访空巢老人,链接医疗资源,科学疏导老人的心理问题等等。
社工的发展还需要哪些方面的努力呢?
随着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的提升,除了社区外,现在包括医疗、禁毒、司法、教育等各个领域对社工人才的需求都在持续上升。但当下,专业的社工岗位可能还是局限在社区,其他相关领域的开发还不足。所以首先资源的链接非常重要,怎么样打通各个领域之间的人才壁垒,更多的发挥社工的能力,同时也给社工提供更多的机会、平台是关键。另外,眼下的“考证热”是一个很好的势头,但要进一步完善社工的职业生涯规划、落实薪酬待遇保障,吸引和留住更多的社会工作人才,才能够真正发展成为可持续的“社工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