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系统治理形成合力 抵制拆卡直播乱象

厦视直播室 2024-06-04 21:03:50

2024-06-04 21:03:50

继盲盒、刮刮乐之后,最近,一种被称为“抽抽乐”的拆卡直播成为直播界新宠,不仅俘获了一众年轻人,也成为不少未成年人的心头好,有人形容它是“一看就上瘾,戒都戒不掉”,不少人为此花费数千元甚至上万元。小小一张三寸卡片,究竟为何让人如此“上头”?一起来看。

在各类短视频的平台上,活跃着不少拆卡主播,也有一群卡牌玩家长期参与。拆卡直播间里,各种IP卡牌应有尽有,既有经典动漫国漫或者电影的IP,也有常见的球星卡、明星小卡等。这些卡牌款式随机,几张成一包,十几到几十包成一盒,几十盒再成一箱。一包小卡的销售价格从十几元到几十元不等,其中还分普卡及不同等级的高位卡,等级越高价格和价值也就越高,但是抽中的概率也相应降低。由于卡牌体积小、价格便宜,因此款式更多,想要集齐全套或者抽出稀有卡,甚至比传统盲盒更难。记者随机进入一个拆卡直播间看到,亚克力架子上摆放着多张卡片以及一堆尚未拆封的卡牌。拆卡主播熟练地拆开包装,查看卡面,按照等级的稀有程度将卡片码放在置物架上,展示完毕后迅速打包整齐,同时不忘催促直播间里的粉丝下单。在校大学生小汤同学,平时就喜欢看拆卡直播,也已经多次下单,她坦言,“买一次就会激发收集癖,让人上瘾。”,同时在拆卡直播间还能认识兴趣相投的朋友。

在校大学生 小汤:主播拆卡,还有一些玩法,比方说可以叠加一些稀有的卡牌或者怎么着,通过看这个能发现自己一直想看到的东西,我觉得也是很快乐的,刚好我们两个可能会抽到对方互相喜欢的(卡片) 这样。的交换其实也是比较常见的,然后我们可能通过这个卡片,友情或者社会关系能够更近一些,我觉得也是好的。

【未成年人消费退款难 抽卡还存在欺诈行为】

另一方面,拆卡直播间的火爆,吸引的不仅是年轻人,很多中小学生等未成年人也沉迷其中。有玩家表示,他所在的社群成员中,大概有70%到80%都是未成年。近日,还有媒体报道称,10岁孩子沉迷“拆卡直播”,下单超过2000元,他的家长要求商家退款被拒绝,向平台申诉也不了了之。除了未成年人消费退款难,记者观察多家直播间发现,一些消费者会被主播以“今天手感不错”为由怂恿多次下单;部分直播间采取限量上架再补货的方式,刺激消费者下单。除各种话术外,不少直播间在拆卡过程中也存在乱象。例如,卡牌可能是无授权或盗版产品;存在称重摸包、拆盒重封、选包后换包等欺诈行为。去年,湖南湘潭警方就破获了一起利用直播平台售卖球星卡盲盒的诈骗案。办案民警发现直播间工作人员存在大量调包球星卡的行为。据专案组统计,该团伙非法获利293万元。

湖南省湘潭市公安局岳塘分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 谭岳飞:直播的摄像头,只能对准主播,主播的镜头会有一部分在画面以外,利用这个视差,通过助手的配合,把他们认可价值的(卡)给受害者看,如果高价值的卡开在直播室里,那个获得者都是他们的托。

拆卡直播火了,流量上来了,其引发的乱象、带来的售后投诉甚至虚假欺诈等问题,数量也随之增加。在黑猫消费者投诉平台上,关于拆卡直播的投诉有400多条,包括实物与直播不符、无法退货退款、诱导未成年人下单等。

【拆卡直播里的“陷阱”以小博大 已经符合赌博特征】

那么,不管是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大家对拆卡直播上瘾,背后究竟是何原因?涉及到未成年人,后续的监管又该如何跟上?我们接着来看。

在一些二手交易平台上,一些高价卡的价格可达上万元。对此,有专家指出,卡牌作为一种文化消费品,如果只是线上销售,属于正常的经营行为。但现在,等级越高的卡片在二级市场拥有更高的市场价值,在当下盛行的“拆卡直播”中,一些消费群体已经是一种渴望获利的心态,这种以小博大的玩法实质已经符合赌博的特征。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徐轶瑛:拆到稀有卡,能够在二级市场上进行售卖 获(利)几千元,甚至上万元不等的价值,那么这种以小博大,希望通过这种小概率的几率,这种机会来获取更大的价值,那么其实就已经把一个人的这种赌徒心理给刺激出来了,所以慢慢地变相成了赌博。

涉及到未成年人领域,记者也注意到,不少拆卡直播间都会摆上“未成年人禁止下单”的牌子,(图片采集)且下单页面写明“同意直播代拆,已成年不退不换”。但在实际下单过程中,大多数直播间并不会核实买家是否为成年人。这意味着,一旦未成年人下单拆卡,直播间便可以此为理由拒绝退款。而直播间内的“未成年人禁止下单”,更像是一则免责声明。对此专家表示,卡牌最大的价值在于IP背后大家共同的情感寄托,但是拆卡直播塑造出来的主要是社交虚荣及情绪刺激,除了容易让未成年人上瘾,造成经济上的损失之外,还会给孩子的价值观塑造带来不良影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徐轶瑛:公屏里边就会出现非常热闹的这种赞赏羡慕之词,就会造成青少年这种社交虚荣,我在这里边被别人高看了,其实是用金钱买来的虚荣心,就会形成一种直播间内的拜金主义。

徐轶瑛说,未成年人自控力薄弱,仅靠直播商家提醒明显难以解决问题,源头更应该回归家庭,再由学校、政府等多方形成监管合力。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徐轶瑛:(未成年人)盗用爷爷奶奶的手机,在直播间里开账户,这个时候平台就没有办法去辨别,这个就需要家庭共同来监管,另外需要学校把这种,直播间的变相消费和赌博行为,要在青少年当中进行普及和认知,去教育孩子们。

【新闻观察:系统治理形成合力 抵制拆卡直播乱象】

拆卡直播间暗藏套路,巨大的沉没成本会让下单用户逐渐上头并且成瘾,成年人都很难控制,更别提未成年人了。你怎么看待这样的风险隐患?

必须清醒地看到,被网络主播们吹得天花乱坠的卡牌,其实并没有固定的价值。所谓“隐藏卡”的稀有性并非天然形成,而是有人和机构在背后有意控制发行量,以此推高价格,营造一种“物以稀为贵”的假象。拆卡直播利用人们的贪婪和侥幸心理,诱使他们不断投入资金。对于成年人来说,这或许只是一种娱乐方式,但对于未成年人来说,这种赌局的影响却是深远的。他们由于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和自制力,更容易沉迷于这种游戏中无法自拔,甚至可能因此走上歧途,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学业和未来,还可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

刚才在新闻中,专家也呼吁,后续的监管要跟上。但事实是,网络监管手段具有滞后性,而网络直播间的诸多玩法具有创新性,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对这些行为的定性存在很多争议,查处起来有一定难度。从未雨绸缪的角度看,平台应当继续编制明确、具体、可操作的直播规范,要求主播遵守;主播也应当加强自律,自觉维护健康网络环境;网络监管部门应当对明显带有赌博性质的直播互动进行严厉打击,打早打小,避免造成重大社会危害。当然,针对拆卡直播的治理不可能光靠国家像“大家长”一样用法律工具管理就能立竿见影,实现治理目的的,应该是系统性的,从政府的治理,到学校、家长,数字素养的提升,再到自我保护,都要全方位进行,这才有办法应对数字化社会中未成年人包括老年人遇到的风险。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