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比起满足消费欲望 陪伴或许更是儿童节的关键
今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首先,我代表栏目组祝 “大朋友们、小朋友们”节日快乐。尽管这两天一直在下雨,但我市不少学校、社区,都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想方设法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充实、多彩、快乐”的儿童节。“六一”儿童节不仅是大小朋友的节日,也是商家“争奇斗艳”促销的好时机。记者走访了解到,我市不少商家 借力“儿童经济”,推出各种儿童节主题促销活动和新颖产品,不断寻求新的消费热点。
“六一”儿童节, 不少家长选择 带着孩子在玩乐中庆祝节日, 萌宠互动、儿童乐园、亲子运动等 亲子消费市场热潮涌动 。 集美世茂广场的这家儿童乐园 在这几天迎来了客流高峰。 门店负责人介绍,整个园区 游玩面积大约有3000平方米,项目近90个, 融合游乐、教育、剧场等多元体验,主 打高质量“沉浸式遛娃”。 节日期间,他们还 推出会员7折套餐、抽奖等促销活动, 激发亲子家庭消费热情。
家长 黄素知: 因为平时在上班会有比较少时间去陪伴 (孩子) 。也希望她跟小朋友们能够玩得很开心,能够感受到“ 六一 ”儿童节是他们专属的快乐的节日。
儿童乐园 店长 陈云云: 我们整个园区其实不单单是一个游乐场,我们有加入一些课程,所以家长在带孩子过来玩的时候,也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参加我们的一些亲子互动的课堂。从“ 六一 ”的预定量来看,这几天的客流量大概一天下来有三四百组(家庭)。
“六一”儿童节不少家长会选择给孩子们买个节日礼物,在SM厦门二期,商家也紧跟节日热点推出各类活动,像这家童装店,就以“六一”为主题推出了精选商品促销活动,吸引不少家长前来选购。
服装店店长 王馨雯:很多家长也会陪伴着小朋友一起,到门店来挑选他们的礼物,“六一”儿童节氛围,像我们门店布置,还有一些营销活动,销售额整体还是呈现上升的趋势。
记者观察到,除了小朋友过儿童节,许多成年人也加入了“过节”行列。不少商家打出“特色牌”,通过联名IP、节日营销来吸引各年龄层的客户。在这家玩具门店,不仅有各类赛车、城堡等造型的拼搭积木玩具,还有不少与知名动画、影视IP联名的玩具套装,吸引很多“童心未泯”的大朋友前来购买,追忆童年。
乐高SM厦门二期门店店员 施佳芳:“六一”儿童节到来也拉动了我们店内的消费,很多家长带小朋友来挑选礼物,也有大人给自己买礼物,所以我们店内销量也是有增长的。
【新闻观察:比起满足消费欲望 陪伴或许更是儿童节的关键】
家长们都想让孩子过一个快乐的儿童节,正是有这样旺盛的消费需求,让商家得以借力“儿童经济”,不断挖掘新的消费热点。对此,你有什么观察?
给孩子精心挑选一份礼物,带着孩子享用一顿充满童趣的午餐,今天“儿童经济”迎来了集中地爆发式增长。在我看来,“儿童经济”的走俏,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也具有社会意义。现在,社会节奏迅速,商品经济蓬勃发展,满足消费欲望,似乎已经成为了成为一种情感表达的手段。不论是父母,还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的亲戚朋友,儿童节为成年人提供了一个以消费、礼物为载体的社会交往渠道。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用消费换快乐固然简单、直接,但是这并不应该是儿童节的全部意义。儿童节的初衷在于保护儿童合法权益,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所以,不论有没有给孩子准备礼物,能不能带他们去消费,希望更多家长们都能放下手机、暂停工作,多陪陪孩子,听听他们的心声。或许,比起礼物,他们还有更多想向家长倾诉的。
“儿童经济”在拉动消费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商家在其中掘金的同时,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就是——质量安全。为此,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也在持续完善,有6项婴童用品国家标准,就从今天开始正式实施,这些国家标准对于相关产品的“材质安全、机械物理性能、试验方法、标识”和“使用说明”等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明确要求。
【六部门部署开展2024年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守护行动】
同时,监管也在不断加强。近日,“市场监管总局、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通知,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2024年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守护行动”,将针对“新型网红产品、学生相关产品、婴童产品”等重点儿童和学生用品,着力解决“生产、流通领域”的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儿童手表违禁词引吐槽 内容监管边界在哪?】
当然,儿童用品的安全问题,不光涉及产品质量,也体现在内容和功能等方面。比如:儿童电话手表,其自带的“上网、交友、游戏”等诸多功能,以及其中潜藏的不良内容,就常常被家长们诟病。前两天我们才报道,中消协点名“儿童手表内置App”游戏化严重。不过,在不断趋严的监管下,一些厂商的做法也出现了疑似“矫枉过正”的倾向。近日,有家长反映,自己通过儿童手表跟孩子聊天时,“我是你妈”等表述,被系统提示为“可能含有不适宜内容”,令人哭笑不得。那么,内容监管的尺度究竟该怎么把握呢?我们接着来看。
记者在社交媒体平台搜索发现,不少家长都发文表示,自己遇到了儿童手表违禁词“过于严格”导致无法和孩子正常沟通的情况。“我是你的妈妈”“脱衣服”“晚上给你钱”等表述均被屏蔽,无法发送。对此,家长们意见不一。
家长:我近期也发现孩子给我发一些正常的话语,它可能就也是存在这种发不出去的情况,你不刻意去关注它,它可能还没什么事,这种频繁地阻碍阻挡,可能就相反的就跟那什么一样,就跟小孩子性教育一样,是吧?你越去刻意地去强化它,相反可能会引起小孩说这个话怎么怎么样。
家长:尽量在孩子面前规避这些敏感的词汇,我觉得孩子也就不会再发信息,或者打电话,我觉得是没问题。
家长:适当去规避一些,敏感一些的词可以规避,也没有必要所有的词都给它规避。
前不久,一些儿童电话手表和学习平板收到涉黄色、暴力内容,曾引发广泛关注。专家表示,如今出现的“严格审核”可能与此前的涉黄涉暴事件有关,但这也让事件走向另一个极端,是一种“免责式”管理。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熊丙奇:这些智能手表的生产商或者运营方,为这个避免出现这样的一些问题,然后就设置了严格的这种过滤词,那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的是,这并不是一个负责任的态度,而相当于是一种赌气式的,或者是免责式的一种管理,这个其实我们是要加强过程性的监管。
还有专家认为,这一问题的本质是电话手表厂家的服务、技术能力和人工投入 未能让消费者满意。与其讨论“违禁词严到什么程度合理”,不如关注如何构建固定关系模式,避免“削足适履”地让孩子适应所谓敏感词系统。
北京市网络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王四新:不仅要通过技术手段人工智能的手段算法等等,把交流的这个对象给他精准识别,那么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来给他做一些备选的项,你比如他是十岁以下的,他是十五岁以下的,那这个年龄阶段区分好的情况下,我们再给他进行二次三次的这种限定。
专家也表示,平台对“聊天安全”的管理负有重要责任,但不能完全取代家长的作用。关心孩子的“聊天安全”,核心在于更多地“赋权家长”,单纯靠人工智能粗暴切入,反而效果不好。
【新闻观察:儿童消费产业迅猛发展 新的安全问题层出不穷】
对于儿童用品的监管,你还有哪些观察?
确实,“儿童经济”作为一些企业新的消费增长点,正在释放无限潜能。当前,儿童已成为带动家庭消费的核心,新一代父母育儿观念的改变,也促进了儿童消费产业的发展。然而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儿童经济”的消费模式与众多行业相融合衍生出了许多跨行、联名的新型产品业态,其中不乏有好的创新,但也有不良商家混入其中,让“儿童经济”的安全边界开始变得模糊。
儿童用品质量问题绝非小事,需要加强治理、久久为功。监管部门要不断制定完善认证标准,加强产品抽查检测,从落实产品召回到严把进口产品质量关。比如,刚刚新闻中提到的,在聊天软件中,商家对一些聊天内容“一刀切式”地过滤,这其实是企业的“偷懒”,相关监管更要持续性和精细化,及时发现问题,如何通过改进技术和服务,更好地解决问题。对于家长来说,购买产品时,要把安全性放在首要位置,应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儿童用品,在购买之前要了解产品性能,尤其是安全使用的注意事项。明确了解产品的风险,加强预防。更重要的是,孩子使用这些儿童用品过程中习惯的培养,安全风险的防范,也不能仅靠产品本身,还需要家长的“春风化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