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花:珠绣人生

特区新闻广场 2024-04-14 22:07:30

2024-04-14 22:07:30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厦门珠绣曾经风靡海内外,这项独具魅力的传统技艺为什么一度濒临失传,又如何重新回到大众视野?今天的浪花,我们去了解厦门珠绣代表性传承人谢丽瑜的珠绣人生。

当你活到六七十岁,你会在哪里?做着什么事情?

去年,我们在鼓浪屿遇到了一群喜欢游泳的退休老人。老年游泳队里,一位满头银发的女队员,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爱游泳、玩乐队,聊天中,我们才知道66岁的她,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厦门珠绣的传承人谢丽瑜。果然,高手在民间。抱着好奇的心,我们想去看看这位传承人的“退休”生活。

作为非遗传承人,一天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上班。

国家级非遗项目厦门珠绣代表性传承人 谢丽瑜:我们同龄人该有的悠闲和散漫,对我来说,好像有点奢侈了。

谢老师正在绣制一幅新作品,和在海边游泳和玩音乐时状态不同,工作中的她沉静细致。

其他的绣种都是用线来表达,厦门珠绣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有体积,所用的玻璃珠在光源的照射下,会呈现不同的反射,有一种半浮雕状态,增加了珠绣特别的美感。

眼前的珠绣工艺,在厦门一度濒临失传,2007年,为了抢救这项传统技艺,机缘巧合下,市里相关部门找到谢丽瑜。

国家级非遗项目厦门珠绣代表性传承人 谢丽瑜:她说老厦门的东西,而且当时那么辉煌,创汇大户啊,就在你们这一代手上没掉,你不觉得很遗憾吗?

抢救珠绣,这个念头一下撬动了谢丽瑜的心,因为珠绣曾经是她的整个青春。1975年,18岁的谢丽瑜中学毕业,被分配到了当时的皮件鞋帽厂。从做杂活的女工,一步步成长为珠绣拖鞋的主力设计师,见证了当年珠绣的辉煌。

国家级非遗项目厦门珠绣代表性传承人 谢丽瑜: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中上期,珠绣拖鞋就迎来了它非常鼎盛的一个阶段,它远销到全球各地有58个国家和地区,就在那个短短的十几年,它成为厦门单一品牌的创汇大户。

时代的大浪迎面扑来。上世纪90年代,等到谢丽瑜从美院学成归来,市场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厂濒临倒闭,她只好改行。

国家级非遗项目厦门珠绣代表性传承人 谢丽瑜:大家就一直觉得这样岁月静好,一直永远可以这么做下去,永远都不会饿肚子,员工也都做得很高兴,结果谁想到就遇上了变革。

见证过辉煌,谢丽瑜想要重塑辉煌。离开珠绣十几年后,2008年,谢丽瑜开始了义无反顾的创业。她一个个找回了当初厂里的设计师和技工,东奔西走寻找针线和珠子。

国家级非遗项目厦门珠绣代表性传承人 谢丽瑜:它开始的投资不是很大,(材料)买得起,反正我又不奢华,我半年里面跑了两次香港购买材料,因为不知道要到哪里买珠子、买针,然后辛苦到胃出血,自己都不知道,50岁就不觉得自己是50岁,还以为自己还很年轻,你知道吗?还觉得自己可以做。

那时的一腔热血和孤勇,回头看自己都不敢相信。

国家级非遗项目厦门珠绣代表性传承人 谢丽瑜:那年知道要做起来会这么辛苦,我一定不做,你的时间要用在让这个项目活下去,所有的部门、行政的,什么工商、税务、文旅中心你都要打交道,开拓市场这些对我来说都是我的弱项。

2008年的三八妇女节,当年厂里的4位女设计师正式复工,当年的九八投洽会上,她们创作的珠绣作品首次亮相。几年间,在她们的努力下,厦门珠绣重新回到大众视野。

国家级非遗项目厦门珠绣代表性传承人 谢丽瑜:作为非遗项目被保护下来以后,我们就从它比较传统的珠绣拖鞋和鞋子,延伸到现在所看到的壁挂,还有文创产品,那个时候你就知道说你的产品社会是认可的,那你要做下去才有信心。

为了将珠绣技艺传承下去,谢丽瑜还和团队将珠绣带进了中小学课堂和高校,也培养了许多传承者。

学员:刚开始做珠绣的时候,就是看到图案很闪,很哇塞,然后一下就很喜欢。

学员:知道我们中国也有珠绣,就很惊喜,所以会想学。

学员:对于我来说,不仅是传承,也是一种创新的融合。

从青丝熬到白发,谢丽瑜说人生一场,很难从容胜利,那就输赢笑笑。

国家级非遗项目厦门珠绣代表性传承人 谢丽瑜:现在再回过头来,还可以再把珠绣做起来,让它还有一席之地,至少人家不会忘掉珠绣拖鞋,那也挺好。

谢丽瑜身上,好像有使不完的劲。珠绣之外,她每天还是会去游泳,和老友们玩着音乐,花甲之年,始终活在热爱里。

国家级非遗项目厦门珠绣代表性传承人 谢丽瑜:人怎么样最终做一个比较有趣的人,你肯定要去不断给自己一些提升和完善,也可以说挑战,活到老学到老,真的你去践行你会发现你的生活还是挺丰满的,让你不会觉得无聊,至于它能给你带来什么样子的结果,都不是很重要,关键是你在享受它的这个过程。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