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争议源于消费者吃得不明不白

厦视直播室 2024-03-24 21:16:59

2024-03-24 21:16:59

预制菜,想必大家已经不陌生了。近年来,我国预制菜产业快速发展,通过标准化和流水线生产,预制菜能够大大简化烹饪流程,并提高服务效率,因此迅速占领人们的餐桌。然而,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新的消费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来看报道。

如果外卖和堂食提供的是预制菜,商家会不会提前告知消费者呢?近期,广西南宁有记者在某外卖平台随机选择了3家外卖店点餐,这3家外卖店均未标注菜品是否是预制菜。拿到外卖后,记者发现其中2份色泽鲜艳,蔬菜看上去也比较新鲜。而另一份,菜品颜色明显较为暗淡。于是,记者根据外卖平台显示的地址找到了这家门店,并以消费者身份,现场再点了一份与外卖相同的菜品。在此过程中,商家也没有主动告知消费者,菜品是否为预制菜,直到记者主动问起。

南宁某外卖商家:没有现炒的是预制?嗯,预制吧。出餐一分钟来十几单,你说你能炒得及吗?出餐的速度永远赶不上,我告诉你。

记者注意到,这个商家提供的餐食中,米饭和蔬菜类为新鲜制作,但肉类菜品均为预制菜。当记者询问为什么没有在外卖平台标注菜品为预制菜后,商家选择了沉默。

记者走访发现,不少堂食餐厅也会使用预制菜,而且大多餐厅在顾客点餐时,服务员也没有主动告知菜品为预制菜加工。一些预制菜供货商透露,南宁目前有一半以上的早茶餐厅都在使用预制菜,其中肉类的预制产品销售情况最好。

南宁某茶点预制菜供货商:这个排骨、金钱肚、牛仔骨,什么都有,全部都是肉,味道好。

那么,消费者会在意“蒙在鼓里”点预制菜吗?带着这个问题,记者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不少受访者对于预制菜持较高的接受度。不过,大多数受访者表示,如果商家故意隐瞒供应的是预制菜品这个事实,他们难以接受。

受访者 陈先生:有点被欺瞒之类的这种感觉。

受访者韦先生表示,由于工作繁忙,在家烹饪时有时自己会选择预制菜,但如果是外出就餐,他倾向于品尝新鲜烹饪的食物。

受访者 韦先生:预制的不是现做的这种(如果)没告知我,可能我会心里面也会有点不太舒服、不太开心。

此外,预制菜会不会过度添加防腐剂、色素、增味剂等化学添加剂?也是一些消费者担忧的问题。受访者周先生表示,去餐厅就是想吃师傅的手艺和新鲜烹饪的食物,如果商家提供的是预制菜加工,应该提前告知消费者。

受访者 周先生:比如说它一锅羊肉,它羊肉它是预制菜,但是它配料是后面补进去的,你可以告诉我这样子,那我再选择吃不吃,但你不能完全说是新鲜的材料新鲜做,这是两码事。

【央视315曝光安徽阜阳“槽头肉”预制菜制作乱象】

下面是新闻观察,今天来到演播室的观察员是肖鑫。预制菜已经成为了我们餐桌上的“常客”了,却不断引发争议。除了刚刚新闻中提到的几个问题,预制菜的原材料,也是让消费者不放心的一个重要因素。今年的央视3·15晚会就曝光了安徽阜阳个别企业用劣质槽头肉来制作梅菜扣肉预制菜,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人们对于预制菜的这些顾虑,你有哪些观察?

【新闻观察:争议源于消费者吃得不明不白】

烹饪简单、方便,不用洗菜、切菜,轻轻松松就能搞定。现在预制菜的种类之丰富,让我有着广阔的选择空间。有了预制菜,我在家就能吃遍全球美味。凭借着这些明显的优势,以我个人的生活来看,预制菜以越来越高的频率,出现在的我的餐桌上。同时,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预制菜行业也成为了我国餐饮行业产业化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但随着预制菜爆火的同时,争议也是一直不断。我们也能看到,消费者并非不能接受预制菜,而是对预制菜的透明度和品质存疑。比如说我自己作为消费者,我确实很担心预制菜在加工的过程中卫生情况差;会不会有很多的“高科技”?与此同时,正如刚刚新闻当中的记者调查,我个人和一些被采访者一样,我希望在餐饮店消费的过程中,我能明确知道,我吃的是不是预制菜,或者这道菜当中有多少属于预制的部分。

【预制菜国标出台:首次明确预制菜定义和范围】

从刚才的采访中,我们也能看到,消费者并非不能接受预制菜,而是对预制菜的透明度和品质存疑。此前,关于预制菜的定义范围、安全标准一直没有厘清,加上一些负面案例,让预制菜在被贴上了“不健康”“没营养”之类的标签,甚至引发了一种“反预制菜”的情绪。为此,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于近日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首次明确了预制菜的定义和范围,并要求强化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推动预制菜食品安全标准和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具体还有哪些内容和亮点?我们接着来看。

到底什么算预制菜?对预制菜的概念,公众一直比较模糊。通知明确,预制菜是以食用农产品等为原料,经工业化预加工,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同时明确,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仅经清洗、去皮、分切等简单加工未经烹制的净菜类食品,以及速冻面米食品、方便食品、盒饭、馒头、糕点、肉夹馍、面包、汉堡、三明治、披萨等主食类产品均不属于预制菜。专家表示,将预制菜与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进行了边界划分,有助于防范“预制菜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带来的诸多问题。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反面案例让消费者“谈预制菜色变”。消费者对预制菜的担忧,主要集中在生产者、经营者信誉是否有保障,产品是否添加防腐剂、添加剂等。通知明确,预制菜不得添加防腐剂;要严把原料质量关,依法查验食用农产品原料的承诺达标合格证等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严格食品添加剂使用。

业内人士表示,预制菜国标出台,对预制菜生产企业提出了更严格的质量管理要求。不允许添加防腐剂、严格食品添加剂使用,意味着,预制菜产品的研发生产和储存运输环节难度提升,对从业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很多预制菜工厂采用冷链或者速冻方式进行保鲜和延长保质期。未来预制菜规范发展,就要采用更加科学的调味、保鲜、保质方法。

而针对目前消费者普遍关注的餐饮环节预制菜使用的情况。通知提出,要大力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我们常说一句话,存在即合理。预制菜的蓬勃发展,肯定是因为有需求、有市场,它作为一种工业化集中生产的产物,正在呈几何倍数地提升餐饮行业的整体效率和规模。(据业内统计,2023年,我国新增注册预制菜企业超过4000家,总数目前已经超过7万家;2023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突破5000亿元,正加速驶向万亿元赛道。)在这个大背景下,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发布预制菜新规,推动预制菜食品安全标准和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对此,你怎么看?

【新闻观察:强化监管 决不能任由预制菜行业“野蛮生长”】

当前,快速扩张的餐饮业已经不太可能彻底回避预制菜,行业的扩张、连锁的拓展、翻台率的上涨,背后都难免有预制菜的身影。因此,当前这一阶段,预制菜“国标”的发布可谓直面“痛点”,回应社会关切、公众疑虑,迈出了关键的一步。《通知》明确了预制菜的定义和范围,明确了预制菜“不添加防腐剂”、“严格食品添加剂使用”,同时,要求大力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这些都让消费者很大程度打消了之前对于预制菜的疑惑,同时,也提高了生产企业“准入门槛”,引导企业加强技术革新,大力改进生产工艺、包装材料和贮存方法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在强监管上做实做细。对预制菜生产企业提出了更严格的质量管理要求,有利于营造预制菜行业良好的发展环境。

预制菜行业发展迅猛,已经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着大量企业进入。当前预制菜市场企业众多、鱼龙混杂,决不能任由其“野蛮生长”“败光好感”,因此,“国标”的出台可谓非常及时。把“国标”落到实处、从源头上切实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既是对消费者食品安全负责,也是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一方面,企业要强化行业自律,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强食品生产经营风险管控,守住生产的底线。另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切实负起责任、用心加强监管更为关键。要严格许可审查和现场核查,严把预制菜生产许可关口,提高预制菜行业准入门槛,同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通过制定严密标准、进行严谨监管,甚至对违法违规企业进行严格的处罚、问责,形成全链条监管闭环,兜牢食品安全底线,不断提高消费者对预制菜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