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挤进3.5分饭店”——年轻人的情绪反弹

厦视直播室 2024-01-06 21:26:48

2024-01-06 21:26:48

“3.5分饭店”引热议:年轻人“反向种草”中低分饭店

网络的便利,极大地拓宽了人们的觅食半径,如今很多人出门吃饭,会习惯性到“餐饮点评类App平台”上选餐厅。遇事不决先看评分,在大数据算法的精准推荐下,往往是五星好评店铺优先进入人们的视线。这些店铺中精修图片、大段的好评,很容易激发人们的从众心理。只是,有的高分餐厅到了现场一品尝才发现,“大家都说好”的未必是真的好,而一些评分不高的餐厅反而有惊喜。最近,“评分低的店可能更好吃”、“年轻人报复性挤爆3.5分饭店”等话题就登上了热搜,引发不少网友共鸣。

餐饮点评类平台的满分一般是5分,通常人们会觉得评分接近5分的餐厅比较好,而4分以下就是比较差的。然而最近,“年轻人报复性挤爆3.5分饭店”“评分低的店铺 好吃”等话题在网络上引发讨论,不少网友产生共鸣。这其中的“3.5分饭店”,指的就是在餐饮点评类平台上评分不高的饭店。

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曾经去过一些低分餐厅就餐的愉快经历,而跟着好评或推荐“跟风”尝一尝的网红餐厅却总是在意想不到的地方频频踩雷。一时间,“支持低分餐厅”的呼声高涨,更多的人开始探寻和关注那些被点评类App忽视的“低分宝藏餐厅”。

消费者 谢女士:“3.5分(饭店)”,有时候可能我会具体再看看(差的)评价是到底是什么原因。如果是态度差我觉得是可以接受,但是如果东西不好吃或者拉肚子之类的原因,我就觉得可能我会犹豫了。

消费者 刘先生:(选择)高分的(饭店)一般很少。如果是超过10年的(饭店),它就算(分数)是二点几、三点几,我可能还会更好奇。

不少消费者表示,有些评分只有3.5分左右的店铺,可能是不擅长营销、只会闷头做美食的质朴老餐馆,这些老店成为年轻人反向追捧的主角。

消费者 何女士:我确实发现有很多(评分)3.5到3.8分之间的商家,他不擅长使用平台的工具和自媒体的工具。有非常擅长商业的商家和非常不擅长商业的商家,这是两种商家,两种商家里面都有优质和劣质。我觉得这是很理性的一个事情,就是说他(消费者)不再把分数作为唯一标准,这是一个回归到相对理性的考量。

有专家指出,消费者认可“3.5分饭店”,更多是根据实际消费体验来做出的选择。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刘璐:当前的年轻消费者更加理性,不再盲目跟随网上的店铺、商家宣传信息,而是会根据实际的消费体验来做出消费决策。我也专门做过一些调研,并不是所有的餐饮小店都愿意“触网”。因为上平台对店铺来说也有成本,如果带来的收益提升不明显,对其意义就不大。比如面馆等餐饮小店,本身定位就是服务周边很小范围的顾客,就没有太大必要通过“上网”来扩大宣传。

“3.5分饭店”引热议 :刷单刷分刷榜 让“高分”不再被信任

给餐厅打分,原本是为了反映一家餐厅的饭菜质量、服务水平,给消费者一个参考。那么,高分饭店为何反而不再受到一些消费者的追捧,或者说是信任呢?我们接着来看。

长期以来,一些点评类App上普遍存在刷单、刷分、刷榜的情况。有消费者表示,很多商家通过赠送菜品、打折优惠等营销手段,引导食客“刷高分”,是她不再相信所谓“高评分”的一大原因。

消费者 谢女士 在你差不多用餐完毕的时候,他(服务员)会过来,就态度特别好,会跟你说,帮我写一个5分的好评,然后再送你一个什么东西。可能他们(消费者)会由于对方的态度或者对方会给的一些赠品,去打一个虚假的分数。

消费者 龚先生:因为很多商店他们会有活动,你写个好的评分,他会送你一些东西。还是更相信朋友推荐一些。

有业内人士认为,“年轻人报复性挤爆3.5分饭店”这条网络热搜里,其实隐藏着消费者的真正诉求——那就是让餐饮消费评价体系回归真实、公平、全面。

成都餐饮同业公会执行会长 袁小然 所谓的“3.5分”变成了大众眼中的高分,那么也必会有一些店家会刻意操纵分数,向这样的一个(分数)靠拢。那个时候如果到的话,我想分数是无法反映餐厅的真实水平的。所以这个说法的出现,其实也折射出了我们现行这个消费评价体系中存在着一些造假之风。这样的一些平台的评分软件,应当建立起更加全面、公平、真实的评分体系、点评机制,比如说通过定期的抽查、严格的审核这样的一些方式。那么作为平台,它也有敦促、引导餐饮单位回到好好做食物这样的一个本质,不必要把过多的精力放在所谓的一些好评的泡沫当中去,应该让餐厅逐渐回归真实。

此外,专家表示,对于3.5分的宝藏餐厅而言,也不能被动地守株待兔。短暂走红之后,要想获得更为长久的生命力,就需要思考如何不断适应新的市场环境、新的消费需求。

新闻观察:“挤进3.5分饭店”——年轻人的情绪反弹

你是如何看待“年轻人挤进3.5分饭店”这种现象的?

“挤进3.5分饭店”——年轻人的情绪反弹

现在去餐厅吃饭前,打开手机APP看餐厅的评分评价这个行为,已经快成为当代人的肌肉记忆了。按理来说,高评分,意味着高品质、好口碑、至少可以信赖,但现实还是给消费者上了一课又一课。所以年轻人挤进3.5分餐厅,这看似一身反骨,看似有点无厘头的举动背后,其实是一种情绪的反弹,是消费者针对不良商业风气的反弹。一边是一些评价类APP上长期存在的刷单、刷分、刷榜的情况,一边是花里胡哨、真假难辨的探店视频。消费者踩过几次坑之后,也就学乖了,那既然好评失真,高分注水,我何不跟随自己的舌头和味蕾,去试试那些评价不那么高的餐厅呢?没准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所以这一套看似不按常理出牌的行为逻辑,其实是消费者们领悟到了美食界最返璞归真的道理,相信评分,不如相信自己的舌头。

让真美味打败假高分 让口碑回归口味

你觉得这种反常规操作,除了是消费者单方面行为之外,是不是能引发更多人、尤其是商家还有平台方的一些思考和改变?

这一方面可以视作年轻人对欺骗式营销的反驳,另一方面,也是平台和商家被自身不诚信行为所反噬。一味地对流量的趋之若鹜,不仅会透支消费者对商家的信任感,也会损害用户对平台的认可度。因此从长远来看,刷分绝不是可持续的经营之道。即便你只是想挣快钱,在主打理性消费的当下,这种方式也不再有效。有句老话说得好:“酒香不怕巷子深”,其实你会发现,以前,在互联网并不发达的那个年代,餐厅生意的好坏靠的就是口口相传。那时候想要做好餐饮,就一个途径,用口味换口碑。所以现在年轻人的这波操作,希望能给餐饮商家们提个醒,是时候纠正一下你们关注的重点了,从绞尽脑汁搞噱头,刷高分好评转向真正去做好的品质和口味。与此同时,平台是不是也该考虑如何挤水分、加强约束、怎么去完善评价机制。比如鼓励用户举报,堵住刷好评的“漏洞”,或者是改变“唯分数”的规则,建立更多元的评价体系等等,去把可信度找回来。也希望当下这个现象不止是一场狂欢,而是真的能还市场一个公道,让餐饮行业找回真正的经营之道。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