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政策规范加人才支持 助力托育领域高质量发展

厦视直播室 2024-01-04 20:49:39

2024-01-04 20:49:39

来看头条。今天我们再来关注托育的话题,随着二孩、三孩生育政策的放开,大家对托育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托育消费成为很多家庭的刚需,当前,我国托育服务机构主要有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服务类型,分为公办和民办两大类。《中国婴幼儿托育市场现状深度分析发展战略研究报告(2023—2030年)》显示,目前公办类托育机构占比40.9%,私立托育机构和社区托育机构分别占比23.5%、20.8%,其他托育机构占比14.8%。不少托育机构处于起步期,以小微企业为主,抗风险能力不足,成本难降、生源不稳、抗压能力弱、建立信任难是普遍问题。

【《厦门市小微型托育点管理暂行办法》实施:全市5家小微型托育点通过备案】

那么如何让这些小微型托育质量有保障,近日,厦门市卫健委会同市市场监管局等五部门制定了《厦门市小微型托育点管理暂行办法》,并于去年12月22日起实施,这项政策有哪些亮点?它会从哪些方面对小微型托育点进行规范和管理,一起来关注。

小微型托育点,是指可提供6个及以上、22个及以下托位,为3岁以下的婴幼儿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的托育服务机构或托育服务点。

在集美区的这家小微型托育点里,孩子们正在保育人员的带领下做游戏、学歌谣。整个托育点共有幼儿10名,他们大多居住在周边小区。机构负责人介绍,在《办法》实施当天,他们就率先通过手机端,递交了备案信息。

小微型托育点负责人 吕小英:《办法》出台以后,只需要在备案系统上提供一份(机构)备案申请书,还有承诺书,还有营业执照和法人身份证就可以备案了。

市卫健委副主任 陈文锋:极大简化了小微型托育点的备案流程和资料,相当于国家目前的托育机构备案办法所需提交的材料的五分之一。

据了解,提供5人以上托位、面积不足200平米的托育服务设施备案,在福建省内尚为空白,《厦门市小微型托育点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弥补了这一空缺。截至目前,全市通过备案的小微型托育点已有5家。

随着“三孩”政策等生育支持措施的落地,托育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成为民生关切。近年来,我市积极构建普惠多元托育服务体系,鼓励社会多种力量进入托育市场,如托幼一体化、企业办托、社区托育等多种托育服务形式多点开花。而这样“小而美”的小微型托育模式,不仅投资成本更低,也更加契合婴幼儿家庭就近入托的需求。

市卫健委副主任 陈文锋:契合我市实际情况,前期我们实地去调研走访,同时组织专题座谈会、行业交流会,也公开征求社会意见,让《办法》更有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办法》对小微型托育点的人员配置、场地设施、安全防护等方面都作出规范化要求。例如,在人员配置方面,小微型托育点每个点位应配备不少于2名保育人员或育婴人员,每人最多可看护6名婴幼儿,收托12个月以下婴儿的,应按照不低于1:3的标准配备保育人员;同时,在场地设施方面,小微型托育点应当设置在民用建筑物的一至三层。不得与厂房、仓库等工业建筑组合或贴临建造,不得设置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及三层以上,应满足抗震、防火、疏散等要求。在食品安全方面,《办法》明确要按规定取得食品经营许可,持有效的《食品经营许可证》或《小餐饮登记证》。由外部配送膳食的,应设置与供餐规模相适应的备餐间,提供双方委托供餐协议书以及第三方的《营业执照》及具备集体用餐配送的《食品经营许可证》,并复印归档留存。

市卫健委副主任 陈文锋:(小微型托育点)消防条件要能符合要求,设置视频安防监控等等,同时加强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和落实要求,为的就是保障婴幼儿的健康和安全。

接下来,我市将建立小微型托育服务分类监管综合评价标准,引导开办者树立安全主体责任第一人的意识,推动小微型托育点健康发展。

【率先全国 厦门推出托育人才资格认定】

托育行业需要发展,人才也需充足。近日,厦门市卫健委联合市人社局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发布了《厦门市托育服务专业技术资格条件(试行)》,为厦门市托育从业人员职称评审和职业发展畅通通道。《条件》将托育服务专业职称设置为初级、中级两个等级,各级别名称为初级托育师、中级托育师。申报需要同时满足资格条件中的学历资历、专业能力、业绩成果等要求。

【新闻观察:政策规范加人才支持 助力托育领域高质量发展】

今天来到演播室的观察员是熊伟,针对托育领域这些政策性变化,你从中观察到了什么?

托育话题我们关注过很多次,这次再来关注的时候,我们看到了支持和规范。新闻当中我们看到,如今职能部门用一份规定来完善托育机构的监管。不仅从监管角度来说有了更完善的依据,对于托育机构也有了更明确的标准,减少了模糊地带。

托育机构的发展,监管当然重要,但如何能够高质量发展,服务内容、质量是重中之重。如何提升服务质量?核心就是人才。所以你刚才提到的托育领域人才资格认定的变化,恰恰是建立了一个人才保障机制。之前我们做过托育领域的调查发现,从业人员流动性比较大、年轻人不多,究其原因就是职业认同感不强和晋升渠道有限。从人才资格认定方面的变化能够看出,托育人才的职业保障体系是在逐渐完善的。我们希望接下来能够看到针对托育人才职业领域更多层面的保障,有了完善的保障才会吸引更多人才。

除了政策保障外,托育行业市场化的发展必不可少,如何运用市场规律让这个行业绿色健康发展,我想也需要决策部门做好相应引导,当然相关的企业、行业也需要参与其中合力完善整个领域,最终让群众受益做到多方共赢。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