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牢制度笼子,严防医保基金变“唐僧肉”
安徽芜湖二院超收21万元医疗费、违规使用医保基金事件余波未平,又有医院被曝在医保基金使用上“栽了”。据湖南省医疗保障局官网消息,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在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违法违规使用医疗保障基金,被处以罚款98万余元。而今年3月,该院才因为重复收费、超标准收费被罚248万元。
违规使用医保基金的医院,恐怕并非个例。国家医疗保障局2022年度医保基金飞行检查情况公告显示,被抽查的48家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存在重复收费、超标准收费、分解项目收费问题;46家存在串换药品、医用耗材、诊疗项目和服务设施问题;43家将不属于医保基金支付范围的医药费用纳入医保基金结算,等等。
显然,一些医院将医保基金当成了“唐僧肉”,变着法子从中敲骨吸髓。问题之所以高发、多发,也是因为医疗机构的骗保手法越来越细密、隐蔽,加上医疗信息内容专业且庞杂,给社会监督造成了不小的难度。以芜湖二院事件为例,如果不是当事人以博士“调查研究”的心态和方法较真到底,最终能否揭露此事就很难说。但显然,发现问题不能全靠个人,更要从制度上堵住漏洞。
目前,对于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问题,主要治理措施包含飞行检查、专项整治等,这些举措也确实起到了一定效果。国家医保局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2年,对违法违规的医药机构处理154.3万家次,追回医保基金771.3亿元,曝光典型案例24.5万件。
但近期连续曝光的案例也显示,仅依靠抽查等手段是不够的,医保基金各种“跑冒滴漏”的老问题尚未得到根治,保障医保基金安全的制度性笼子需要进一步扎牢,日常监管尤其要得到强化。
由于医保基金数据量庞大,治理不妨引入大数据,运用技术手段提高监督效率。今年5月,国家医保局公布《医疗保障基金智能审核和监控知识库、规则库框架体系(1.0版)》,通过明确知识库和规则库,医保部门可以通过智能监管系统将监管关口前移,自动拦截“明确违规”的行为,提示违反合理使用类规则的“可疑”行为。这样的举措有必要进一步落实到位,以细化、强化日常监督网格。
另一方面,也应加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追责处罚力度,让医院和责任人付出代价。同在今年5月,国办印发《关于加强医疗保障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强医保部门与公安、财政、卫生健康、中医药、市场监管、药品监管等部门的贯通协同,并对涉嫌违纪和职务违法、职务犯罪的问题线索及时移送纪检监察机关,建立健全重要线索、重大案件联查联办和追责问责机制,强化震慑效应。尤其对一些问题频发的医院,追责问责不能只停留在通报、罚款层面,还应处罚到人。
医保基金是普通民众的看病钱、“救命钱”,是社会安全感的重要来源,绝不允许有人对其动歪脑筋、打坏主意。给医保基金扎牢防护网,需要制度建设持续发力,让其无缝可钻,也让以身试法者付出沉重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