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一线观察:“课间圈养”引发热议
我们来关注教育方面的话题。课间10分钟,本是学生正常的休息时间,但最近,一些地方中小学生课间10分钟被约束的话题引发热议,一些学校出于安全考虑,学生除了上厕所、接水以外,必须待在教室里,形成了“课间圈养”的现象。在厦门,孩子的课间10分钟是怎么度过的?家长和孩子们对课间10分钟有什么期待呢?我们一起来看记者的一线观察。
课间10分钟都做些什么?想要什么样的课间10分钟?
一年级学生 连芮:有时候是丢手绢,有时候玩水果蹲,喜欢找同学玩。
一年级学生 吕知宸:(课间喜欢)出去跑一跑、玩一玩,因为坐在教室里面就很无聊,想出来再运动一下。
五年级学生 陈柏豪:打篮球,如果是有一些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也会在课间完成。
五年级学生 柳丁:可以出去,就是不要去大操场打篮球和踢足球。没有老师看管。
四年级学生 王梓灵:我希望学校可以安排一些大家放松的(游戏)。
四年级学生 谢尘慧:还可以再多多拓展一些别的活动,这样可以让同学们感受不同的乐趣。
八年级学生 白可可:下课的时候有时候会去看一下我从家里带来的书,或者在图书馆借的书,但是有的时候就是在写作业。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多数孩子们表示,课间10分钟他们是可以走出教室自由活动的,尤其是低年段的学生,课间活动的形式比较多样。一些家长认为,玩闹是孩子的天性,在紧张的课程之余,让孩子轻松自在“十分钟”,才能更好地专注于课上的“四十分钟”。充分利用好这“黄金10分钟”的时间,既可以放松身心、提高效率,又能够联络友谊、培养交际能力。
家长 李女士:我觉得小孩就应该让他玩,好不容易有一会儿休息,还不让他玩,下一节课他也不会好好学的,应该释放天性。
家长 查先生:经过一节课40分钟在学习,大脑神经都是在紧绷的,那肯定要缓一缓,要有张有弛。我希望(孩子)在课余的时候,比如可以远眺,看看绿色植物,缓解眼睛的疲劳,提高下一节课的效率。
针对“课间圈养”现象,家长们都表示,安全问题不应该成为孩子在课间自由活动的阻碍,家长和学校都应该更加重视课间活动,合理、安全地安排课间10分钟的时间。
市民 邹武:只要是小孩子,他会活动到的地方都有这种风险,但是我们不能因小失大。我觉得学校应该要有这方面的引导,校园建设可能多一些让学生喜欢走出去的设施。
家长 刘丽丽:我觉得不应该因为安全问题而过度在意,让孩子全部都在教室里,我个人是不赞同的。我们家长的心态我觉得也要调整好,不应该说因为怕出现问题而阻止孩子出去运动和活动。
退休教师 邵艾水:我们理解家长的一种心情,一种担忧,但是从学校来说,从学生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应该把课间活动纳入管理教育的内容。所以要教育孩子在课间活动怎么有序,怎么自我管理,加强安全意识。
【记者一线观察:如何更好地安排课间10分钟?】
保障课间休息或者活动的时间,既是尊重教育教学规律的体现,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如何兼顾学生安全和课间活动?厦门有哪些好的做法呢?我们继续来看记者的报道。
下课铃一响,尚文实验学校的孩子们欢快地跑出教室,有的结伴在活动区跳绳、玩游戏,有的坐在长椅上和同学一起阅读课外书。老师告诉我们,学校鼓励孩子们在课间“动起来、玩起来、乐起来”,不仅在教室里准备了各式各样的益智类玩具,还科学地利用学校空间,设置了专门的活动区,让孩子们玩跳房子、益智拼图和其它趣味项目。为了保证学生安全,学校严格执行导护制度,家长和老师共同参与课间巡视,维护学生活动秩序。
尚文实验学校副校长 陈思思:我们有一个家长义工队,家长可以介入到我们学校的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可以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增强家长对学校的一个信任感。我们希望这课间10分钟是让学生可以得到充分的休息,又玩得很有意义。
同安区柑岭小学的课间10分钟,室内室外也热闹非凡。有的学生在学校架空层扔沙包、编花篮;有的玩汉诺塔、翻花绳等小游戏。考虑到课间10分钟时间较短,学校也正在积极拓展丰富多样的大课间30分钟活动,每周四的多彩大课间由各个班级根据学生意愿组织集体活动,在活动时安排了导护老师,在保证学生活动空间的同时也关注孩子们的安全。
家长 范娟:现在很多孩子跟小伙伴面对面,真实的这种社会交往是缺少的,所以学校利用这个时间 让孩子们进行多彩课间,其实可以让孩子们更多地互相交流,团结互助,让他们交到更多小朋友、小伙伴。
厦门市同安区柑岭小学校长 邵丽莉:我们也打算教孩子接下来玩一些简单的闽南童玩,还有心理小游戏。我们在暑假发布了一个征集通知,向学生还有家长征集适合课间10分钟玩的小游戏,鼓励孩子跟同伴或者家长合作创编。
张弛有度的生活节奏、你来我往的社交生活,不仅仅是成年人的特权,而是所有人的必需。专家指出,无论是未成年人保护法还是学校的管理规定,都明确课间活动时间不得被占用,因此学生有权利在课间10分钟进行室外活动。
福建省特级教师 福建教育学院兼职教授 邹春盛:作为管理者,我认为学校可以出台一些规定,比如把拖课,北方叫拖堂的这种行为,列入我们教学的管理规范,严禁教师随意拖课的现象,把课间时间保证给学生,老师不但不能拖课,在一定的时候还要督促学生起来活动活动。
专家表示,改变课间“圈养”现象,还需要相关部门和家长互相理解,携手合作。相关部门应细化校内安全事故有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学校和老师则应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指导孩子进行有益的课间活动,采取增加防护设施、派设巡查老师等安全措施;而家长的通情达理,能减少学校压力、打消学校担忧。把孩子培养好,需要更多的“双向奔赴”。
福建省特级教师 福建教育学院兼职教授 邹春盛:课间10分钟我们要分类别对待。对于小学低年级乃至幼儿园的同学,在安全保证的前提下,老师做一些有指导的游戏等等,这些是有必要的。那至于高年级,就让学生去自由活动,我们不要过多地去干预。
【记者手记】跑跑跳跳、说说笑笑本应是课间10分钟的“标配”;自由奔跑,欢声笑语本该是校园充满活力的风景。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圈养”养不出身心健康的孩子,让孩子去跑、去跳,即便会有小磕小碰,对孩子而言也许都是成长中必不可少的经历。安全合理地规划课间10分钟,体现的是教育理念和责任担当,考验的是家长、学校和社会协同育人的能力,是真正的“一切从孩子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