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改革创新 聚力发展转型(二):以创新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厦视新闻 2023-10-18 19:50:20

2023-10-18 19:50:20

继续来看“聚焦改革创新 聚力发展转型”系列报道。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当前,厦门正以科技创新引领发展动能转换,通过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高标准建设厦门科学城,推动高能级创新平台,狠抓基础研究和核心关键技术攻关,探索出一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新路。

高小平博士是碱性制氢领域的国际资深专家,他带领团队自主研制的1000标方碱性制氢电解槽,可以用可再生能源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创新的设计可以提高能量转换效率,节约能耗超过10%。从美国回国后,高小平考察了全国多个地方,最终,在嘉庚创新实验室的推动下,高小平将创业起步点选择在厦门,公司从筹划到落地,短短一年半内高小平就探索出一条将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推向商业化的路子。目前,企业估值超亿元,产品在风光电离网制氢等“双碳”战略中发挥关键作用。

嘉庚创新实验室技术总监 华商厦庚氢能技术(厦门)有限公司董事长 高小平:一个是资金的支持,嘉庚创新实验室给我们这个项目投资了2000万做研发;第二个是实验室这边有很多公用的设备,所以我们不需要去买高端的设备,我们就可以研发在原子分子层的数据。

嘉庚创新实验室是我市加快关键技术转化的高能级平台。目前,嘉庚创新实验室已孵化18家科技公司,引入外部投资超4亿元,建成亚洲首座无噪声实验室、智算中心、电子显微平台和谱学分析平台等公共支撑平台;人才规模达1300多人,实施储能、氢能和硅能等9大项目群60多项科技与产业化项目,在氢能、锂离子电池、光伏、半导体等领域攻克关键技术难题20多项。

相距不远的翔安创新实验室,则围绕疫苗、诊断试剂、药物等展开研发。全球首个戊肝疫苗、首个国产 HPV 疫苗、全球首个新冠总抗体检测试剂、全球首个鼻喷流感病毒载体新冠疫苗、全球首个艾滋尿液自检试剂等创新产品均出自这里。厦门积极推动创新平台提质升级,打造高端创新资源集聚“强磁场”,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初一公里”。

翔安创新实验室高级工程师 李廷栋:转化过程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这就需要研究者和合作企业能够密切合作,厦门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还是很快速的,我们也跟厦门的生物医药公司有非常密切的合作,这就促进了前期的创新成果能够实现一个快速转化。

以科技创新引领发展动能转换,推动产业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厦门正从高标准建设厦门科学城,高层次打造创新平台、高质量培育创新主体等方面入手,不断把科技创新的土壤培植得更加肥沃。

作为厦门原始创新策源地、创新要素集聚地、未来产业培育地的新载体,厦门科学城建设不断提速。厦门科学城基金湾区投入运营,未来产业重点跟踪的40个创新项目总投资335亿元,超过1400家企业入驻厦门科学城核心园区,首个“创新飞地”厦门科学城北京成果培育基地投入建设,将牵引带动北京15家“双一流”高校科技成果来厦转化……

厦门科学城中关村大学科技园联盟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负责人 刘临:创新基地已经有48家域外的企业落户在厦门(科学城)1号孵化器,还有100多个备选的企业和项目准备落户厦门科学城。厦门市通过在创新资源集聚的科学城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创新飞地,将为高水平大学丰富的研究成果,与厦门的产业实现对接,创造出更多样更新颖的未来产业。

晓瑜智能(厦门)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 黄北辰:厦门政策配套非常完善,对外来企业家的引入计划,包括提供类似科学城这样的孵化器、园区、硬件设施等,包括一系列服务,对厦门的人才储备,包括我们公司要扩,去吸纳人才肯定是非常有帮助。

目前,厦门正把握科技创新规律,紧跟技术前沿,紧贴企业需求,谋划推出《厦门市关于进一步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若干措施》等政策,市科技局立项支持29个重大技术攻关项目、6个“揭榜挂帅”项目,带动项目总投入7.1亿元。此外,我市积极推动重点领域的技术创新,加速布局柔性电子、新型显示、第三代半导体等未来产业。今年,厦门跃升至全球“科技集群”第80位,比去年上升11位。厦门力争到2026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超过3.6%,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5000家,城市创新能力指数进入国家创新型城市前10位,打造成为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海峡科技创新核心枢纽。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