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去厦门:骰子声里话博饼

特区新闻广场 2023-09-29 22:16:52

2023-09-29 22:16:52

节目一开始先祝观众朋友们阖家团圆、中秋快乐!在我们厦门,中秋节必不可少的活动就是“博饼”。亲朋好友欢聚一堂,丢骰子、博状元,为的就是吃上“状元饼”赢得一年好彩头。那么“博饼”都蕴含着哪些独特的厦门民俗和厦门记忆呢?今天,我们《来去厦门》就邀请您一起“吃会饼”、聊聊厦门的中秋故事。

现场:都说“小春节 大中秋”身在厦门每逢中秋佳节,大街小巷都是叮叮当当的“博饼”声,月圆的时候,博到状元,是个好彩头多。“博饼”博什么“饼”,有加芋头的月饼“护子护孙”,博到状元那个人,饼上要插一对“金花”,今天我们带您体验厦门“博饼”。

在厦门传统民俗中,“博饼”自然少了会饼。中秋节,鼓浪屿馅饼手工制作技艺区级代表性传承人曾华山,就邀请老朋友们相聚“博饼”,博的就是传统的“会饼”。

鼓浪屿馅饼手工制作技艺区级代表性传承人 曾华山:一秀其实是做个小饼干,里面没有包馅的;二举饼比原来的饼做大一点;三红里面加了蛋黄;四进没有蛋黄,只有馅料;对堂,就两个蛋黄加馅料。

“状元饼”是会饼中最大也最美味的,只有拔得头筹的人才能享用。为呈现最地道的厦门古早味,曾华山决定亲手制作“状元饼”。在厦门“状元饼”的制作中,芋泥是必不可少的馅料。

鼓浪屿馅饼手工制作技艺区级代表性传承人 曾华山:这个时间也是我们芋头最丰收的时候,“芋”在闽南语言当中它是“护”的谐音,闽南人常说 “护子护孙”,所以说我们在团圆的时候,每年都吃有加芋头的月饼,它的寓意来自于说人丁兴旺,大团圆。

“状元饼”制作成型,还要经过20分钟的烘烤,才能将它的咸香美味完全释放。老朋友们如约而至,满心期待着即将开场的“博饼”宴。

现场:饼来啦,博饼,哇。

鼓浪屿馅饼手工制作技艺区级代表性传承人 曾华山:这是一秀,32个,16个是二举,三红4个,这四进8个,对堂是2个,状元这个。

会饼上桌,“博饼”起骰,博饼碗中,6颗骰子每一次滚出的数字,都牵动着每一位玩家的心,大家都希望博得“状元”,赢得好彩头。关于博饼的起源,厦门民间有传说,为清朝初期,郑成功部将洪旭,为了缓解战士背井离乡、思乡之情所发明。不过也有人说,“博饼”应该是从明清时期博“状元筹”的科第习俗演化而来。

厦门市闽南文化研究会理事 黄锡源:明朝就已经有实物的“状元筹”了,参考状元筹这个奖品制,(清朝科举)乡试都在秋闱,月圆的时候,博到状元,是个好彩头,多好,这是民间百姓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一种期盼的方式。

经过数十轮的欢乐角逐,曾华山博得“状元”。

现场:和大家分享这个“状元饼”祝大家好运连连。

在其乐融融的氛围里,老朋友们侃侃而谈,分享那些年印象深刻的“博饼”记忆。

闽南传统彩绘技艺传承人 花现:(90年代)那时候,博到状元那个人,那个饼上要插一对(纸做的)金花,金花还得拿去祭祖,把这个福气分享给家里头。

厦门老照片收藏者 紫日:(那个时候的饼好大呀)中国最大月饼,1996年的一个活动,这是切的过程,当年氛围很浓厚很浓厚对。

厦门市老年摄影协会常务副会长 董复东:1999年就九八投洽会,组织这些投资(客人)来参加体验 这张拍的就是动态,博饼主要是开心,博自己的好运气。

一张张老照片,定格了一个又一个“博饼”故事,时光流转,“博饼”已经在厦门流传了数百年,但大家内心共同的期盼从未改变——博出一年的好彩头,为团圆喜庆,为闽南“爱拼才会赢”的精神劲儿。

闽南传统彩绘技艺传承人 花现:“博饼”它里头蕴含着大家都要奋勇向前,都在争状元,其实是内部向心力的一种驱动。

鼓浪屿馅饼手工制作技艺区级代表性传承人 曾华山:因为这个节日,把我们的乡愁和我们友谊加深,社会不断进步,大家现在已经不是因为一块饼,而是因为一块饼凝聚在一起的心。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