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从点滴做起——厦门湖里城中村消防安全治理报道
作为厦门经济特区发祥地,湖里区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迁入,城中村则以包容姿态,为众多新厦门人提供了落脚点。然而,在飞速发展的城市建设进程中,城中村消防安全,也为城市治理带来难题和挑战,成为湖里区绕不过去的必考题。
治理:从破网畅路、电改建桩开始
一年前,走进湖里街道后浦社,抬头都是杂乱无序的空中“蜘蛛网”,电动自行车随处停放,“车难进,路难行”是进过后浦社每一个人的感慨。如今,曾经的城中村乱象,蝶变成了“城中景”。
后浦社共有出租房233栋,居住人口1万多,村庄密度大、流动人口多、道路拥挤。2022年10月,《厦门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提出到2023年打造一批体现厦门特色、代表厦门水平的城市更新试点项目,后浦社城中村纳入提升改造试点之一。
后浦社的改造提升,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问题首当其冲。由于电动自行车数量庞大,停车难、充电难问题长期存在,入户充电、飞线充电现象十分棘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湖里街道、区消防救援大队因地制宜,推动社区开展电动自行车停放及充电桩建设。在街边巷内的空地画上专属蓝格子,居民停车不超线,保证不占道停车;充分利用社区零散用地,新增设500个电动自行车停车位,对村社内原有的绿地、小公园、废弃场地、拆违空间进行改造,打造成为社区口袋公园、停车场,建设电动自行车充电桩280个。
电气线路改造也是城中村改造的必考题。后浦社统筹实施强弱电改造工程,启动缆线下地、入户电缆“四合一”等改造,新配备箱式变电站7台、四网合一箱233个,规整民居入户线缆233栋,全面告别城中村“蜘蛛网”时代,居民用电安全得到了保证。和电改前相比,今年上半年,后浦社区电气线路冒烟仅有3起,而在电改前,每月电气线路起火冒烟都不少于10起。
城中村经营场所大多以九小场所为主,经营业态复杂,为燃气加装“安全锁”,是湖里区“气改”的成果。在后浦社,85家餐饮店生意繁忙。笔者随机走进一家餐饮店看到,店内的燃气钢瓶上,加装了一个小小的红色报警装置。社区工作人员介绍:“这个小装置是燃气泄漏报警器,如果场所内发现燃气泄漏或一氧化碳泄漏,燃气报警器就会发出警报声,为居民用气安全提供了一道安全屏障。”
救援:一个背包,两人搞定,打早打小
城中村道路狭窄、大型消防车难进,如何解决城中村初期火灾扑救难题?在围里小型消防站,消防车除了放置日常救援装备,还有一个军绿色背包格外引人注意,打开来,几盘水带交错盘放其中。
“别小看它,它大有来头。”围里小型消防站站长詹赟介绍,“这是我们根据辖区城中村特点配备的新型水带背包,里面放置的是40mm小口径消防新型水带,和日常通用的80mm水带相比,40mm水带重量更轻、长度更长,方便携带。背上背包就可以一边跑一边铺设水带。”詹赟曾经组织队里的消防员进行一项测试,一名队员背上背包就跑,铺设近100米距离水带,用时仅40秒,相比日常手拎两盘铺设水带,可以省下约三分之一的铺设时间,灭火救援效率明显提高。
就在今年4月9日,县后社一民房一楼着火,围里小型消防站接警后立即出动,消防员携带40mm小口径消防水带深入城中村内部,近距离出水迅速将火势扑灭。高效的灭火救援效率,坚定了湖里区推广这款灭火装备的信心。围里社区党总支副书记陈伟峰介绍,从去年开始,围里社区率先配备使用40mm小口径消防水带,目前村社内新增33个消防器材箱,全部配备40mm小口径消防新型水带。
因地制宜,因势而生,什么办法管用,就用什么办法。在湖里区消防救援大队的积极推动下,一个小背包、一盘小水带在湖里区城中村广泛运用。在后浦社区微型消防站,笔者目睹了微站队员的演示——在火灾警报发出后,社区微型消防站的两名队员冲出微站,一人连接市政消防栓出水,一人背起水袋包奔跑,40mm从背包口沿路延伸铺设,很快就完成出水。微站队员小李说“很方便很实用,扑救初期火灾,完全管用了”。在围里社区微型消防站,40mm小口径消防水带也成为主要的装备之一,并在扑救初期火灾中展露身手。据了解,鉴于这款水带的实用性,今年的湖里区社区微型消防站消防技能比武竞赛,已经把这种小口径水带操法,纳入竞赛项目。
湖里区消防救援大队负责人介绍,城中村消防安全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现有条件下,大拆大建行不通,通过对症下药,实施电改、路改、气改、消防设施建设,是提高城中村消防安全系数的一条重要途径。
(记者:张家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