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明确理工方向 系统化培养科学人才
今天的头条我们来聊一聊教育的话题,我们都说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那么教育要实现“兴”和“强”,师资力量可以说是非常关键的一环。目前,我国举办师范类专业的院校超过700所,数量众多,但高水平院校特别是高水平综合大学、理工类大学占比不高;师范生培养体量不小,但学科结构和培养层次有待优化。
因此,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就特别提出支持高水平综合大学开展教师教育。最近,教育部也发布了有关中小学教师培养的“国优计划”,从2023年起,首批试点支持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30所“双一流”建设高校承担培养任务,选拔专业成绩优秀且乐教适教的学生作为“国优计划”研究生。
【教育部实施“国优计划” 组织高水平高校培养高素质中小学教师】
到底这个“国优计划”包含哪些内容,研究生具体要如何选拔,选拔出来之后的培养又要如何推进呢,我们来看新闻。
根据《意见》,从2023年起,国家支持“双一流”建设高校为代表的高水平高校选拔专业成绩优秀且乐教适教的学生作为“国优计划”研究生,在强化学科专业课程学习的同时,系统学习教师教育模块课程(含参加教育实践),为中小学输送一批教育情怀深厚、专业素养卓越、教学基本功扎实的优秀教师。“国优计划”采取两种选拔方式:一是推免选拔,每年每校通过推免遴选不少于30名优秀理工科应届本科毕业生,攻读理学、工学门类研究生或教育硕士,二是在读研究生二次遴选,试点高校面向非教育类在读理学、工学门类的研究生,进行二次遴选,结合学生专业课成绩和面试等综合考察学生的从教潜质,重点为中小学培养一批研究生层次高素质科学类课程教师。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储朝晖:(“国优计划”)改进了过去教师过于扁平的状况,有一些可以做些探索,可以做些研究,可以引导中小学生走得更快,更有效的教师。
在培养方面,“国优计划”试点高校,将通过自主培养或者与师范院校联合培养的方式,为“国优计划”研究生系统开设教师教育模块课程,包括不少于18学分的教育学、心理学、中小学课程教学、科学技术史等内容,以及不少于8学分的教育实践。“国优计划”研究生本科阶段选修教师教育课程所获学分,可计入“国优计划”研究生培养相关模块课程学分;参加研究生支教团的,支教实践计入“国优计划”研究生培养教育实践学分。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熊丙奇:名校的硕博有他的学科优势和社会优势,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会带来学校教育教学变革和创新,这个“国优计划”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把综合性院校毕业生志愿到中小学去任教,变为一个系统性的,有针对性的计划。
【教育部实施“国优计划”:如何让“学霸”成为好老师?】
这份《意见》出台之后,在网络上也引发了热议,有人认可也有人质疑,有些人说,怎么能保证入选“国优计划”的学生毕业后一定会去执教呢?也有人说自己是“学霸”就一定能教出“学霸”吗?在展开讨论前,我们也来听听一些专家、业者的看法。
如何确保“国优计划”毕业生毕业后投身中小学教育?“国优计划”探索“订单”培养模式。在推动各地将“国优计划”研究生作为基础教育教师人才,组织专场招聘、做好引进工作之外,支持各地探索建立“双一流”建设高校与中小学的“订单”培养合作关系,通过签订培养协议,强化“国优计划”研究生毕业从教保障。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储朝晖:很多人都认为这些学生(毕业),一定会进入某些特别好的学校,但是这个设定跟我们现在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不相符的,不应该过度强调这些学生,必须进哪一类学校,事实上在我们现实当中,到一些个普通学校,他同样能发挥非常好的作用。
至于高学历教师队伍是不是就能成为高素质教师队伍,“国优计划”要求培养高校要建立从教毕业生专业发展跟踪服务机制,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及中小学校要制订5年一周期的专业发展支持计划。一些业者表示,始终保持学习状态,才能真正在岗位上做出贡献。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熊丙奇:名校毕业的学生不等于就是名师,这些学生在学校期间要加强培养,同时到了中小学具体的教学岗位之上 还要继续学习,继续培训,要有终身学习的这种理念,同时中小学也应该为这些“国优计划”的学生 创造发挥 施展他们才华的舞台,让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相应的贡献。
【新闻观察:明确理工方向 系统化培养科学人才】
教育部推出“国优计划”,引发广泛社会关注,但是,不少人提出质疑,你让清华北大毕业的“学霸”去教中小学,是不是“大材小用”?对此,又华你怎么看?
的确,乍一看,清华北大学霸当小学老师,这句话如果拎出来做成新闻标题,本身就很有“标题党”的味道。但其实我们并不能如此简单、片面地来看待这个计划的出台。我今天细看了一下具体内容,首先不单单是清华北大,首批试点的还包含30所“双一流”学校,其中也有我们的厦门大学,而它针对的学生,相当明确地指出是理工科。这是非常关键的信息点:显而易见,这是应发展之所需。我们都知道,国家当前的发展急需科技人才、理工人才,有了他们,我们在卡脖子的问题上才能有自主权。而这次计划中培养的理工人才,将在未来指向性地担任科学课程的老师,换句话说,就是让我们在“双减”的背景下,从中小学抓起,为我们国家未来理工人才、科技人才的培养,提供系统的、拔尖的师资力量。
可是问题来了,我们国家目前的师范类专业的院校超过700所,他们每年为中小学提供大量师资,这下“学霸”们也来竞争上岗,他们会不会面临严重冲击,是要出局了吗?又华,你怎么看呢?
这个问题分两个面向来看,首先,这次的30所试点学校中,本身也包含师范类院校,同时形式上可以是高校自主培养,也可以和师范院校联合培养,换句话说,计划并不排斥师范院校共同参与;其次,目前我们国家的师范类院校虽多,但是普遍存在重文轻理的问题,尤其是在1998年高校扩招之后,生源质量出现下滑。因此从结果导向来看,也不匹配我们这次的培养目标。因此我认为,“国优计划”的出台,一方面的确会给普通师范类院校造成一定的挑战,但它所带来的意义,是系统性的、战略性的,不仅能为我们国家培养更多理工类的未来之星,更重要的是,可以以此为引领,推动整个教师队伍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