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保护未成年网民 亟需全链条、全方位保护屏障
昨天刚刚过完六一儿童节,我们继续来关注与未成年人保护相关的话题。今天的新闻头条一起来探讨网络纠纷低龄化的现象。昨天,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22)》,《白皮书》显示,从2020年至2022年,未成年人犯罪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未成年人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明显上升,2022年较2021年同比上升了82.41%。
【关注涉网络纠纷低龄化现象:四川乐山:8岁女童打赏主播 刷礼物花费上万元】
日前,北京互联网法院发布《未成年人网络司法保护白皮书》显示,未成年人网络行为活跃,涉网纠纷低龄化趋势凸显。涉未成年人纠纷主要因充值打赏、网络购物、网络言论等引发,特别是充值打赏类案件的标的额最高。
家住四川省乐山市的小吕今年8岁,平时一直和外公外婆一起生活。上个月小吕的外婆准备用自己的手机充电费时,结果发现银行卡余额不足。
小吕妈妈 杨女士:发现没有钱充值,剩下只有七块钱,原本卡上(至少)有几千块钱。
小吕的妈妈杨女士一查转账记录,发现外婆银行卡里的钱全都打赏给了一名网络主播。一问女儿才得知她最近一直在登录快手短视频平台,对网络主播进行打赏。小吕说,上个月初她玩快手的时候发现主播私信自己,称如果小吕打赏自己将双倍返打赏金。
小吕:让我进他直播间,他说如果你能给我刷礼物的话,我就能给你双倍的钱,我就进了他直播间,我就给他刷了一个礼物,他就给我发了一个很多人(领到钱)的证据,别人发给他,他发给别人双倍(钱)的证据。
于是小吕多次来到直播间,通过刷礼物进行打赏。虽然网络主播所说的双倍返还,自始至终没有兑现过。小吕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还是给这名网络主播打赏了13000多元。
小吕:(支付)密码是怎么知道的呢?我外婆(手机)付钱的时候我看到的。
像小吕这类充值打赏纠纷不在少数。北京互联网法院发布的《未成年人网络司法保护白皮书》显示,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理的涉未成年人纠纷中,充值打赏类案件平均标的额最高。其中游戏充值平均2.5万元,直播打赏平均6.2万元,充值打赏类案件标的额10万以上的案件占比,接近该类案件的10%。
甚至有的孩子在短短一个月内,对游戏软件进行充值,金额高达61万余元。
白皮书显示,隔代抚养的未成年人充值打赏纠纷明显增加,维权能力相对较弱。北京互联网法院受理案件中,11件涉及未成年人在祖父母、外祖父母抚养期间发生充值打赏行为,占充值打赏类案件的26.2%。此类群体在诉讼主体确定、案由选择、举证能力方面弱势明显。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北京互联网法院通报,该院近一年受理的人格权侵权案件同比增长了111%。北京互联网法院表示,当未成年人作为侵权人时,案件纠纷有的由线下校园矛盾引发,进而在网络上辱骂诋毁同龄人,情节严重者存在逐渐演化为网络欺凌的不良趋势;有的由网络社交矛盾引发,加上饭圈文化、网络玩梗等因素的影响,最终导致了侵权行为的产生。
近日,四川成都一名男孩就成为了网络热梗衍生为校园语言暴力的受害者,他被同学们起绰号,产生抑郁厌学的情绪以及自伤自残的行为。
当事人:全班每天都在欺负我,天天喊我“鸡哥”,在我的书上、本子上还有桌上写“鸡你太美”这些。
视频中的男孩因为名字中有一个“坤”字,被同学们起绰号“鸡哥”,据了解,把“坤”字和“鸡哥”联系起来,起源于一明星的黑粉。有人把明星的歌词“只因你太美”说成谐音“鸡你太美”,在网上迅速传播开来。专家指出,近年来,以网络热梗等互联网欺凌为代表的新兴的校园霸凌形式不断出现,面对互联网中的复杂信息,要发挥好家校社的联动作用,做好正确价值观引导。
中国未成年人检察专业委员会理事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家校社共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宗春山 学校一定要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一个是网络素养的教育,一个是反欺凌的教育让每个人都知道,每个人都有尊严,有边界家长要关注孩子上网的动态你要看到他的情绪的表现一定要去跟他好好沟通,是不是受到什么样的影响和伤害了学生自己不参与网上的这种攻击行为,不围观。
【新闻观察:保护未成年网民 亟需全链条、全方位保护屏障】
今天来到演播室的是新闻观察员肖鑫。肖鑫,你好。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代未成年人不可或缺的成长空间。面对日益增加的未成年人涉网纠纷,我们该如何来加强网络空间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障?你的观察是什么?
互联网时代,如何让孩子们在享受网络便利的同时,远离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面对数量多达近2个亿的未成年网民,在我看来,亟需构建起全链条、全方位的互联网保护屏障。首先,最关键的,我认为需要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和治理,依法严惩利用网络侵犯儿童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当前,不少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未成年人保护意识和保护机制仍不到位,一些“未成年人模式”流于形式,没办法对未成年人形成有效约束。接下来,这需要相关监管部门创新监管方式,加大监管力度,敦促相关平台进行整改。
除了严格的“堵”,还需要细致的“疏”。首先是家庭。为孩子营造健康上网的家庭环境,是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父母的应尽责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一项关于未成年人线上社交产品使用情况的研究显示,生活中如果家人各自上网,缺乏交流,孩子每天多次使用社交媒体的比例更高。这提示我们,让孩子健康上网,家长责任重大,要注重言传身教。现实中,一些孩子之所以沉迷网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少有意思、有意义的替代选择。无论线上还是线下,给孩子们更优质的内容、更丰富的选择、更高质量的关爱和陪伴,才能促进他们健康快乐成长。如今,越来越多图书馆、博物馆、天文馆、体育馆等针对儿童开展特色文体活动,进一步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多带孩子去感受一下,培养孩子的兴趣,我想也能有效引导他们健康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