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将生活浸润在艺术里

厦视直播室 2023-05-29 21:06:22

2023-05-29 21:06:22

静下心,到美术馆看一场展览;放缓步,在艺术街区度过一个惬意的午后;来到剧院,欣赏一场精彩的演出;在街头巷尾,遇见一座艺术雕塑、听一场即兴演唱等等。如今,在城市里,多样的艺术空间、多彩的艺术活动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它在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也涵养着城市的文化气息。厦门,就是拥有独特艺术气息的一座城市,逛展培育审美情趣,已经成为不少厦门人尤其是年轻人青睐的生活方式之一。那么,艺术展览为什么吸引人?如何构建多元化艺术生态?来看记者的采访报道。

以美育人 培育审美素养

近日,市美术馆展出了全国(厦门)工笔画作品展览。238幅工笔画作品有的选题于人文历史,有的取材于当代生活,有的则寄情秀美山河,丰富的表现语言彰显了当代工笔画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价值,让前来看展的市民群众充分享受高雅文化艺术“大餐”。

市民 叶先生:这里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地方,今天来主要是看一下全国的(作品),这个展的层次水平还是很高的,过来学习一下。

全国(厦门)工笔画作品展览创办于2012年,已打造成每两年一届的全国性专业美术展览,这是这一展览第六次在厦门举办,通过举办这类全国性高水平的艺术展览,进一步满足市民艺术文化和美育需求,提升审美素养。

市美术馆副馆长 陈鑫:我们美术馆举办了全国美展,(中国)厦门漆画双年展,对丰富厦门市民的文化生活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美术馆一年的展览,最多的时候大概有80多场。

丰富展览形式 沉浸式体验艺术魅力

除了公办美术馆,民办美术馆同样也是链接生活与艺术的载体。在厦门,个性多元的民办美术馆不定期举办形式多样的展览,丰富市民的看展体验。在集美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无界艺术展正在举办,展出的19位艺术家作品,涵盖摄影、视频影像、绘画以及数字艺术等多种媒介,观众可以触摸电子屏幕,观看人工智能生成技术呈现的影像变化,也可以戴上耳机,沉浸式体验人机交互的魅力。

市民 郑淑灵:我觉得蛮有意思的,特别是可以互动,日常中忽视的一些细节,被放大作为一种作品出现,更多让我去观察留意生活中的细节。

市民 谭杰:我是摄影爱好者,后期的技术或者设备是比较重要的 (展览)偏向于代入的视角,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创作情绪,偏向于交互类的(形式)。

三影堂厦门摄影艺术中心策展人 肖瑞昀:在整体的展陈设计上,我们是以内容进行区分,偏文化内容相关的主题创作,当下社会相关的一些议题。比如人跟机器人的互动关系,我们展览更新的频率也挺多,大展两三个月都会换一次,小展厅每一两个月都有新的内容,观众每个月过来,都会看到新的不一样的内容。

厚植发展土壤 增添城市艺术氛围

在走访多家美术馆后,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厦门的艺术展览越来越丰富,中国国际青年艺术周去年首次在厦门举办,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今年起连续5届10年落户厦门,这些艺术盛事让城市空间的艺术氛围日渐浓厚,艺术也借助展览的形式,形成更广泛的文化影响。2021年底,我市设立厦门市文艺发展专项资金,对具有较高文化艺术含量的展览,以及优秀中青年美术、书法、摄影人才个人作品展提供资助,厚植发展的土壤。不过业内人士也直言,相比上海、深圳等艺术生态更为发达的城市,建议厦门加大对美术展馆的扶持力度,促进形成大体量、区域性、现代化的美术馆布局。

市美术馆副馆长 陈鑫:如果能够形成社会的整体认同度、艺术家本身的积极参与,还有全体市民的积极融入,我们的艺术生态才能够真正地形成。

同时,不少市民也希望,进一步增加艺术展览的数量,展览的主题、形式等可以更多元化,让艺术贴近生活。

市民:展览可以多办一点,可以在不同的地方举办不同风格的展览 办一些不同文化的展览做一些传承。

市民:可以多组织一些著名作品的特展,争取一些全国排名前列的美术作品,把一些好的作品拿来厦门特展。

市民:(内容)是偏纪实和生活,针对女性(话题)的会少一点,我觉得可以丰富一下这方面的题材。

记者一线观察:让艺术生活化

如何增添城市整体的艺术氛围,让艺术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我市充分挖掘丰富的本土文化资源,延伸艺术触角,并创新布展形式,探索更具在地性的艺术发展路径。继续来看记者的一线观察。

挖掘在地文化资源 在家门口就可以看展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文化兴村,丰富的本土文化资源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支撑。在翔安区黄厝村内的鸿渐艺术馆,驻村艺术家金优石的陶瓷艺术展正在展出。金优石介绍,黄厝村周边的气候、水土很适合进行陶瓷的烧制生产,吸引了不少和他一样的陶瓷艺术家驻村创作。驻村三年来,金优石根据黄厝村内的泥土特质以及翔安古窑的烧制方法,制作出了精美的陶瓷作品。今年三月正式揭牌的鸿渐艺术馆,给这些陶瓷作品提供了展出的平台,让市民可以近距离感受翔安陶瓷文化的魅力。目前,黄厝村共有30多名驻村艺术家,涵盖陶艺、漆画、国画、雕塑、瓷器等领域,他们会轮流在艺术馆内举办艺术展览,免费向观众开放,展出结合当地特色文化的展品,让艺术融入乡村。

翔安区黄厝村驻村艺术家 金优石:盖了这栋美术馆以后,(方便)艺术家的交流、介绍作品,更容易跟市民接触,不单纯是村里的艺术家,其他的艺术家也可以过来办展览,也会邀请学校学生过来参观交流。

扶持在地青年艺术家 打造看展式社交

让艺术展览走出美术馆,走近市民群众身边。去年9月,沙坡尾艺术西区发起了文创扶持计划,以空间扶持等方式,挖掘、培育、孵化厦门在地青年文化项目和优秀文创人才。

厦门沙坡渔港文化创意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宋泱:我们对艺术家的扶持一方面提供场地,另一方面是利用我们艺术西区现有的一些流量,来为他们进行引流和宣传,我们会去寻找一些全国性的比较潮流的资源,引入厦门,让更多更好的展能够落地。

自由插画师胡婉星设计的插画形象,在线上社交平台吸引了不少粉丝。得益于免费场地的扶持,胡婉星第一次在线下展出自己的插画作品和相关文创周边,不仅拓展了宣传渠道,也带动了线下的消费人气。

自由插画师 胡婉星:我是厦门本土的,我希望传递的就是,希望大家能空出一点时间,去想想能让自己觉得开心的一些瞬间。

市民 黄女士:挺符合年轻人的一些想法,喜欢这种简笔画的感觉,简洁又可爱。

如今,年轻人逛展具有明显的社交属性,对他们来说,既可以结交到志同道合的新朋友,也能拍照打卡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看展体验。因此,一些策展人在设计展览时,会采用更多时尚的元素,贴合年轻人的生活。

沙坡尾艺术西区策展人 姚鹭:把看展变成一种非常日常的生活方式,在视觉上我们会首先满足年轻人拍照打卡的需求,内容上会比较多元化,有各种年轻人喜欢的潮流元素,也会比较侧重首展概念, 把青年艺术家首次(展览)落地放在沙坡尾这边。

建立更为完善的艺术宣传解读评价体系

眼下,厦门正积极打造艺术之城,这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专家表示,厦门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人文内涵,漆画等艺术以及特有的海洋文化等等,都是艺术家重要的创作题材,可以多举办艺术展览、研讨会、采风等活动,邀请国内外艺术家来厦门创作、办展,通过好的文艺作品,提升城市的文化影响力。同时也建议建立更为完善的艺术宣传、解读、评价体系,拉近观众与艺术的距离。

新闻观察:将生活浸润在艺术里

厦门正全力以赴打造“文化中心、艺术之城、音乐之岛”。以你的观察,让艺术生活化,我们还有什么可以做的?

首先,在硬件上,相比上海、深圳等艺术生态更为发达的城市,厦门的艺术类展馆不仅量少,高品质的更缺。所以,建议厦门加大对美术馆等艺术类展馆的建设及扶持力度,促进形成大体量、区域性、现代化的艺术类展馆布局。在软件上,以美术馆为例,建成后它需要具备自主策展、联合办展、临时接展三个方面的专业化能力,工作人员的艺术鉴赏力、组织协调力、创作能力等方面专业化水平,也要跃升一个台阶,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对这类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从受众的角度来讲,接受艺术需要一个过程,首先从自己熟悉的东西看起,再去欣赏那些略为生涩的艺术。如何培养受众对艺术的接受力、鉴赏力,可以在策展、对艺术展览的宣传解读上做文章。比如,艺术家的生平,艺术作品的解读,与展览地的关联,构建起艺术与受众之间的信息桥梁,拉近艺术与受众之间的距离,让生活浸润在艺术里。

只有建立起社会的整体认同度,艺术家本身的积极参与,还有市民的积极融入,我们的艺术生态才能够真正地形成。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