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中小学是科学教育的最佳时期

厦视直播室 2023-05-31 21:46:03

2023-05-31 21:46:03

如果对小时候的自己发问:长大后想做什么工作?相信有不少人的回答是科学家。昨天,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也让大家再次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对国家来说,科学事业就像一座金字塔,科学教育是塔基,只有塔基足够宽阔、坚实,才能垒起高高的塔尖,所以中小学的科学教育工作也备受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得到全面加强。目前,我国一至九年级都开设了科学课,独立设置信息科技、劳动等课程。2022年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实验仪器达标学校的比例,较十年前都得到了明显增长。

从师资上看,2022年全国小学专职科学教师总量比2012年增长了35.3%,科学教师的岗位认同、前沿意识、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提升。最新一次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显示,我国中小学生科学学业表现整体良好,约八成学生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

不过,面对全球科技革命的加速演进,我们也必须意识到,教育“双减”之后,科学教育是否要做做加法。最近,教育部等十八个部门就“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联合印发了工作意见。青少年的好奇心、想象力、探索欲望如何更好地激发?科技资源如何向教育资源转化?今天的头条我们一起来关注。

《意见》从课程教材、实验教学、师资培养、实践活动、条件保障等方面作出了部署,要求通过3至5年的努力,中小学科学教育体系更加完善,中小学生科学素质得到明显提升。

《意见》要求,各校由校领导或聘任专家学者担任科学副校长,原则上至少设立1名科技辅导员,至少结对1所具有一定科普功能的机构,落实跨学科主题学习原则上应不少于10%的教学要求,逐步推动实现每所小学至少有1名具有理工类硕士学位的科学教师。

在严格竞赛活动管理方面,《意见》指导中小学生理性选择参加“白名单”竞赛,搭建中小学生成长平台,发现有潜质的学生,引导其积极投身科学研究。

《意见》强调,要用好社会大课堂。统筹动员高校、科研院所、科技馆、青少年宫等单位向学生开放阵地、平台、载体和资源。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主动对接中小学,引领科学教育发展。同时,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搭建中小学科学教育研讨交流平台,集成全国各类科学教育资源。通过“菜单式”“自助型”等模式,实现科学教育资源提供方与需求方的对接,进一步推广优质资源,提供优质服务,提高利用效率。

在家庭科学教育方面,《意见》明确,促进家校社协同育人。各地要聚合科普专家力量,推出家庭科普公开课,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科普活动,打造“家门口”科学教育阵地,推动科学教育走进千家万户,提升家长科普意识和学生科学素质。

此外,《意见》还提出,强化宏观调控,将各类项目和有形资源向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及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部署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对口援建,确保薄弱地区、薄弱学校及特殊儿童群体在科学教育中“一个都不能少”。同时,探索利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改进和强化实验教学,并注重利用先进教育技术弥补薄弱地区、薄弱学校及特殊儿童群体拥有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不足的状况。

【新闻观察:中小学是科学教育的最佳时期】

你认为中小学阶段的科学教育有什么意义?强化科学教育的核心内容有些什么?

首先要明确一点的是,我们今天讨论的科学教育是基础性科学教育,这样的教育并不是要让所有的孩子都成为科学家,而是通过这样的科学教育能够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同时也能够激发孩子对于科学的热爱,从而发掘和培养有科学探索潜质的学生,往更专业的领域发展。

有专业人士研究发现,12岁前是未成年人对自然感知的敏感期、关键期和最佳期,12岁后的一段时间内则是他们对社会问题感知的敏感期、关键期和最佳期。所以,在中小学阶段进行科学教育,是引导未成年人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关键阶段。

刚才的新闻中详细解读了《意见》的内容,可以预见的是接下来一段时期,不少中小学科学教育的硬件条件将会有提升。不过对于科学教育来说,实践是非常重要的,有了各种机制和硬件,让学生们真正实践起来才是科学教育的核心之一。

那么,要保障学生们的实践,首先需要保障有充足的实践时间,这项内容就得要和“双减”政策相结合。除此之外,基层教育工作者的价值取向也是核心之一。如果还是以学科类“分数论”的话,那么基层教育者的目标可能就是要学生的高分。但如果是从育人的角度出发,那么,基层自然就会加大科学教育的力度,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