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摆上“课堂” 还应进入家庭
“少年不识愁滋味”,青少年时期应该说是人一生中美好且无忧无虑的一段时间。可是近年来,我国青少年抑郁、焦虑、自伤等心理问题频发。由人民日报、健康时报等联合发布的《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数据显示,50%的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18岁以下的患者占百分之30。许多患有心理疾病的青少年深陷抑郁、焦虑的情绪中,有的出现进食、睡眠障碍,甚至做出自伤行为。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可以说,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是学校必须重视的一个课题。那么,心理健康课应该怎么上?教师数量又该如何定?近日,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行动计划》,作出了相关规定,一起来看。
《行动计划》明确,学校要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德育思政工作全过程,优化教育教学内容和方式,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同时,发挥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调节情绪、疏解压力等作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将心理健康教育“摆”上课堂
同时,《行动计划》要求,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摆”上课堂。中小学校要结合相关课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等职业学校按规定开足思想政治课“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模块学时。高等职业学校按规定将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列为公共基础必修或限定选修课。普通高校要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原则上应设置2个学分,32—36学时,有条件的高校可开设更多样、更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选修课。举办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高校要按规定开设适合成人特点的心理健康课程。托幼机构应遵循儿童生理、心理特点,创设活动场景,培养积极心理品质。
配齐心理健康教师
在心理教师配备方面,高校按师生比例不低于1:4000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且每校至少配备2名。中小学每校至少配备1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鼓励配备具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教研制度,县级教研机构配备心理教研员。
规范心理健康监测
《行动计划》还明确,要组建面向大中小学的国家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监测专业机构。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要积极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监测工作。县级教育部门要组织区域内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测评,每学年面向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等学生至少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测评。高校每年应在新生入校后适时开展心理健康测评,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合理增加测评频次和范围。
完善心理预警干预
此外,县级教育部门要依托有关单位建设区域性中小学生心理辅导中心,定期面向区域内中小学提供业务指导、技能培训。中小学校要加强心理辅导室建设,开展预警和干预工作。鼓励高中、高校班级探索设置心理委员。高校要强化心理咨询服务平台建设,辅导员、班主任要定期走访学生宿舍,院系定期研判学生心理状况。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家庭环境是青少年抑郁症频发的首要原因
那么,回过头来,我们不禁好奇,为什么青少年抑郁越来越普遍?受到哪些因素影响?青少年抑郁症又有什么特点呢?
《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显示,家庭环境是使青少年陷入抑郁的首要因素,学业压力也成为压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身上的一座大山。
受访者:现在社会竞争很激烈,竞争压力越来越向低龄传导了,同龄人竞争的时候,可能有些不如意,就抑郁了。
受访者:现在可能父母的压力也比较大,然后对孩子这个耐心程度可能也不太够。
专家认为,让孩子承受超出其认知能力的过重学习负担,违背了孩子神经系统的发育规律,而家长的“鸡娃”等行为也容易导致某些孩子出现抑郁症。
北京玉渊潭中学心理教师 刘媛媛:有的时候家长的这个期待可能过多地对孩子表达了期待要求,就疏忽了对孩子的这种支持、接纳,尤其孩子犯错误了,迷茫了,有负性情绪了,这种接纳的表达可能就疏忽了,那他有了负性情绪以后,可能他就会贬低自己。
在抑郁症诊断标准里,持续14天的情绪低落为抑郁症的诊断方式之一,而儿童青少年往往不到14天。其抑郁症表现和成人相比有自己的特点。
北京回龙观医院儿童青少年病房主任医师 刘华清:儿童青少年的抑郁症和成人抑郁症(相比)的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典型,表现不规律,不突出,比如说上午情绪非常好,有说有笑,节奏也好,到下午和晚上就烦燥,情绪低落,不想活等等这些不典型的症状。
新闻观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摆上“课堂” 还应进入家庭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和精神疾病、情绪障碍发病率持续上升,中小学生抑郁、焦虑、自伤等心理问题频发。但青少年心理问题并没有得到各相关方面的足够重视。很多孩子认识不到自己存在情绪障碍,有些家长与孩子还讳疾忌医,甚至对心理疾病感到羞耻。如今,从国家层面上出台规定,明确了心理健康教育进入课堂,对此你怎么看?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摆上“课堂” 还应进入家庭
昨天晚上我才刷到一条短视频,发自内心点了个赞,一位记者街采一位小女孩,你学习压力大吗?小朋友非常开心地回答:不大;接着记者又问,那你学习成绩好吗?结果小朋友大大方方笑着说:不好。我看了下,平台点赞就有12万。我就想,之所以大家在这么卷的环境下,还对此那么认同,想必都是被这个小朋友松弛的心态感染了吧,我相信她的家庭应该也是这么松弛快乐的。(标1)所以回到此次教育部等部门发的《行动计划》来看,我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进入课堂相当必要,但是也是远远不够的。为什么这样说呢?我查了一下数据,官方针对我国中小学生焦虑、抑郁抽检,结果比例分别达到31.3%、17.9%。这说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必要引起社会足够的重视及治疗。但是以厦门为例,其实很多中小学校已经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的还配备了专职的心理教师,可是学生的厌学情绪,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依然存在。问题的核心点,其实还应该进一步回到家庭教育当中。就像我们上条新闻说的一样,我们说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位教师,一个不良的家庭关系一定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发育,所以一方面我们要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氛围,在家庭活动中重视孩子心理教育的引导。
家校社三方合力 共同守护心理健康
二方面,我们可以引入“外力”,通过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师给予我们家庭正向的咨询和辅导。当然这里我要强调的是专业,而不是学校里的班主任或者年段长。通过他来进入我们今天,发现问题、疏导问题,同时真正形成一个家庭、学校、社会三方的合力,共同来守护我们孩子们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