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外摆经济是城市最真实的生活样本
随着立夏的到来,城市消费也像这天气一样日益火热。无论是街边的咖啡店、夜晚的大排档,还是商圈里热闹的市集活动……商业外摆正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不仅为人们提供多元的消费场景,也代表着城市商圈热气腾腾的生活气息和商业活力。今天的记者一线观察,我们一起去看看厦门的“外摆经济”。
外摆经济:探出一角店面 摆出一隅烟火
工作日的清晨,BRT县后站旁的这处摊规点迎来络绎不绝的顾客,不少附近的上班族和居民来到这里,打包一份早餐,开启一天的生活。
市民 李先生:这个地方比较靠近BRT,又靠近上班的地方,上下班买这些东西会比较方便。
摊主 王先生:这边上班族蛮多的,扁食 煎饺差不多一天卖100多份。
外摆商业是城市户外商业的重要内容,无论是为市民提供便利的早餐摊、街边或天台的餐厅,还是商务楼宇间的露天咖啡、商圈的互动场景和艺术装置,这些“摆”到户外的商业,有的具有便民性和烟火气,有的充满趣味性或艺术感,还有的自带流量和社交属性,成为消费者的热门“打卡地”。走进沙坡尾艺术西区的这家咖啡厅,人们坐在露天区,喝着咖啡,俯瞰整个沙坡尾避风坞。石雕、红砖瓦,充满闽南特色的建筑设计,让这里兼具复古与新潮,人们在户外欣赏美景、享受惬意时光的同时,也成为城市中靓丽的一道风景线。
咖飞狮咖啡店店长 杨为为:在咖啡厅里打造城市的“露营地”,我们也结合现在比较流行的露天电影、营地烤肉、户外团建等,为顾客提供多种类型的体验。
对消费者来说,商业外摆是吸引力强、体验感丰富的一种消费形式,接地气的同时也顺应了人们的消费需求。对经营者来说,商业外摆是营造氛围、吸引客流的一个有效手段,成为带动线下消费的“风口”。在中华城商场,人来人往,十分热闹,商场每个月都会结合时下流行的热点或者节日,打造各类主题的活动。今年四月,商场融合市集、演出和户外远动等元素,举办了一场限时活动,吸引不少消费者前来体验。
市民 颜先生:这么热闹,给大家一种很放松的感觉。
中华城招商运营总监 陈志彬:在有活动的加持下,客流量增长能达到10%到20%,这是周之间的环比。从二月的元宵节,三月的“花花世界”,四月的地球日低碳生活,马上五月也会结合五一小长假。通过打造体验的感觉、体验的场景,来触达跟顾客之间的互动。
商业外摆 多种消费场景受欢迎
外摆经济不仅摆出了更热闹、更有互动感的氛围,也一定程度摆脱了室内场景的局限性和单一性,让体验空间更加开阔、更加多元。记者观察发现,在各类商业外摆形式中,市集以烟火气息浓郁、业态丰富的特点,近年来成为不少商圈、购物中心、景点街区在策划活动时的热门选项。去市集里拍照打卡、见识创意好物,正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潮流。除了商圈举办市集活动,沙坡尾、联发华美空间等地,每周也都会组织市集;在鼓浪屿,人们在参与诗歌节、艺术节等活动的同时,也可以体验到配套的咖啡市集、艺术市集等……商业外摆的火热,同样带动了活动策划行业,位于思明区的这家企业,从经营探店自媒体和餐饮业起家,这几年开始拓展市集策划业务。
厦门傲客美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 倪延圻:我们去年下半年举办了大概有7场活动,每一场活动的筹备周期都在1个月左右。我觉得市集经济它是一种具有无限创意 可能性的一种沉浸式消费场景,它不仅对于商场、品牌方或消费者来说,都是一个非常好的消费场景,可以细到深入社区、街区,大到可以在一些大的广场、大型商圈去做,所以它的包容性跟匹配度是非常高。
商业外摆 “怎么摆”很重要
不过,在采访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商业外摆,“怎么摆”很重要。除了最基础的便民功能和商业功能外,外摆如何摆得规范,如何与城市发展美美与共,还需结合实际不断探索。
市民 尹先生:食品安全是第一个,其次就是外观,环境(整洁)之类的。
市民 尤先生:主要注意卫生问题,还有经营诚信。
商业外摆,有人喜欢它的烟火味和接地气,有人喜欢它的新潮感和多元化。事实上,商业外摆不只是简单地支个摊子,也不是把经营内容直接“摆”到室外那么简单,如何让商业外摆更好满足大家的需求,同时兼顾规范有序发展,持续释放消费新动能呢?继续来看记者的一线观察。
商业外摆 摆出秩序和文明
在集美万科云城广场的摊规点,各色美食琳琅满目,周边环境干净整洁,摊位整齐排列,每家摊贩的摊位信息登记公示卡、“门前三包”二维码等信息一目了然。
入驻万科云城“摊规点”的摊主,需要按照“意向咨询-提交申请-登记审核-抽签选位-签订责任书和承诺书-发放登记卡入驻”等流程,街道审核资质,运营方参与管理,城管、市场监管、食安办等多部门督导检查。
消费者:除了好吃以外,最重要是比较干净。商家的制作过程都是透明的,可以直接看得到,所以我们作为消费者是比较放心。
如何更好地摆出烟火气和新意,也需要城市管理的智慧和创新。去年8月,我市发布《厦门市沿街店面适当跨店经营管理实施导则》,对处在背街小巷、次干道和交通流量适宜地区的餐饮、生鲜食品等店面开放“适当跨店经营”申请,并由属地职能部门上门划定“经营外摆”的时间和区域范围。什么是适当跨店经营?简单来说,就是商家在做好“门前三包”的前提下,在公共区域划定的黄线范围内,规范文明经营,就不算占道。目前,全市有100多个社区、300多条路段上的一万多家店面“适当跨店经营”。早上八点多,在湖里区的这排沿街店面,商家们在划定的黄线范围内做着早餐生意,有的摆上了几张桌椅供客人就餐,有的在店门口卖起了豆浆包子。
商户 蓝素燕:里面本来有四张桌子,后来划这条线,我们多排几张桌子,还是吸引很多客人。
这条有温度的黄线,不仅为商家经营提供不少便利,也带来市容品质的提升。
湖里城管中队执法队员 黄振宇:在不影响通行以及安全的前提下,跟社区街道一起为商家设定了适当跨店经营区域。商家需要签订承诺,里面明确要求商家保持这个区域的干净整洁,以及按照规定时间进行摆放。对于多次违反规定的,我们城管中队会责令改正。
结合城市美学 摆出“高颜值”和“高品质”
市井长巷,聚拢来是烟火,摊开来是人间。现在,在筼筜街道咖啡一条街、溪岸路花鸟市场等地,都有不少“适当跨店经营”区域,跨出来的区域便成了“美学空间”或是“经营空间”的延伸。把商业场景“摆”出来,不仅能够吸引更多消费者,也体现了一座城市的生机活力,和城市管理的精细化、人性化。业内人士表示,城市的文明有序管理与市井业态的烟火气应融合共生,商业外摆的业态和种类多样,需要根据不同的业态的特点,更好地摆出秩序和品质。
今年三月,我市出台《2023年厦门市培育发展新型消费促进消费提质升级工作方案》,提出要构建商业消费活力圈、培育夜间经济生态圈、营造社区便民生活圈等。商业外摆也可以乘着新型消费趋势,与便民生活圈、夜间经济等不断创新融合,营造更多消费场景。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丁长发:在目前经济新常态下,通过适当外摆出来 一定程度上拉动消费,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 销售的物品可以是比如有些接触型消费,让消费者有兴趣去购买。每个街区每个商圈客流量人流量车流量不一样,所以市场监管者、城管,我觉得应该因城施策或因街施策,促进外摆经济健康理性循环。
深圳市出新规:不再全面禁止“路边摊”
针对“外摆”经济,一些地方政府也开始尝试建立制度性的规范,近日《深圳经济特区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就计划在今年9月1日起实施,修订后的《条例》一大亮点是优化了摆卖、设摊经营的管理方式,“摆地摊”不再被全面禁止,《条例》还明确摊贩经营场所具体划定办法,由区人民政府会同市城管和综合执法等部门制定。
新修订的《深圳经济特区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将原本“禁止商店、门店超门、窗外墙摆卖、经营”的规定,修改为“商场、门店超出门、窗外墙摆卖、经营的,应当符合规范”;还增加了“街道办事处可以根据方便群众、布局合理、监管有序的原则划定摊贩经营场所”的例外规定,以兼顾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和城市整体市容美观有序,留住城市“烟火气”。
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摆摊。《条例》内容的一大前提是“应当符合规范”,具体规范由市城管和综合执法部门制定。不符合规范的,《条例》规定由市、区城管和综合执法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同时,如果摆摊范围超过划定场所,也将受到处罚。
新闻观察:外摆经济是城市最真实的生活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