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精神霸凌不容忽视

厦视直播室 2023-04-07 20:36:08

2023-04-07 20:36:08

  关注校园软暴力:四川成都一男孩因名字含“坤”被嘲笑

  说到校园暴力,大家想到的可能是身体攻击等暴力行为,而言语暴力尤其是藏在玩笑中的欺凌往往容易被忽视。近日,四川成都一名男孩因被同学们起绰号,产生抑郁厌学的情绪以及自伤自残的行为。其实,同学间起绰号并不少见,有的甚至是因为关系好才以绰号相称,那为什么这名男孩对自己的绰号会如此反感并产生过激行为呢?原来这位男孩被起的外号来自网络热梗“鸡你太美”。

  当事人:全班每天都在欺负我,天天喊我“鸡哥”,在我的书上、本子上还有桌上写“鸡你太美”这些。

  视频中的男孩因为名字中有一个“坤”字,被同学们起绰号“鸡哥”,并且经常遭受到同学们的嘲笑和侮辱,这些举动导致他感到极度的压力和自卑,最终产生了抑郁和自残行为。据了解,把“坤”字和“鸡哥”联系起来,起源于一明星的黑粉。有人把明星的歌词“只因你太美”说成谐音“鸡你太美”,在网上迅速传播开来。

  网络热梗衍生为校园语言暴力,这一情况迅速引发了大家的热议,有人表示,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当下,同学之间“玩梗”和聊天属于正常现象,但是没有分寸的玩梗和取笑,会无意中造成伤害。

  受访者:这个不太好,小孩的心灵可能有所伤害。

  受访者:第一个是不符合咱们常常提到的道德的层面,另外一方面这个肯定是校园霸凌的另一种展现形式。

  但同时,由于这种语言暴力往往裹挟在玩笑与调侃之间,在不少人看来,与拳打脚踢相比,这谈不上伤害。以玩笑为名的恶意“玩梗”,也往往不容易被老师和家长发现。

  家长:这就是自己个人的一个,这个家庭或者是小孩的心理那啥吧,有的在学校这种事情很正常,也避免不了,这就得靠自己去调整。

  家长:有些孩子可能是家人保护得比较好,经历的压力比较小,就经历的事比较少,其实大多数孩子起外号就是大家愿意跟你玩嘛,才给你起外号。

  北京市某学校老师:现在在学校的话,说实话挺常见的现象,但是可能就是性质没有这么恶劣,就他们这个年龄段本身就比较好奇这件(玩梗)事情嘛,然后所以调侃一下,其实倒无伤大雅。

  关注校园软暴力:专家:烂梗“玩笑”属于校园欺凌 应建立预警机制

  那么被“烂梗”伤害,真是所谓的“玻璃心”和“小题大做”吗?

  3月22日,湖南省教育厅印发《湖南省教育系统防范中小学生欺凌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其中明确“五种行为”构成欺凌,除了直接的暴力伤害、恐吓,还明确起侮辱性绰号、恶意排斥、孤立他人、通过网络诽谤他人等“软暴力”也构成欺凌。

  专家表示这种烂梗“玩笑”不仅影响到了受害者的学习和生活,甚至威胁到学生心理健康,其本质属于校园欺凌,应该引起学校和家长的重视。

  中国未成年人检察专业委员会理事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家校社共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宗春山:它是一个不对等,当我们去给对方起绰号的时候,其实起绰号的人是带有一定的强迫的心理的,所以尤其是很多带有侮辱性的绰号,是极大的一种伤害。另外这样的孩子容易受伤的孩子,他的支持系统比较少,所谓支持系统就是缺少朋友,因此他一旦受到伤害之后,他没有办法去缓解自己的痛苦,伤害就更加深刻。

  同时,专家指出,近年来,以网络热梗等互联网欺凌为代表的新兴的校园霸凌形式不断出现,对于这一情况,不能只是发现一起扑灭一起那么简单,尤其面对互联网中的复杂信息,要发挥好家校社的联动作用,做好正确价值观引导,建立起预警机制,完善心理干预与辅导,系统性、长期性解决校园欺凌问题。

  中国未成年人检察专业委员会理事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家校社共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宗春山:学校一定要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一个是网络素养的教育,一个是反欺凌的教育,让每个人都知道,每个人都有尊严,有边界。家长要关注孩子上网的动态,你要看到他的情绪的表现,一定要去跟他好好的沟通,是不是受到什么样的影响和伤害了?学生自己不参与网上的这种攻击行为,不围观,因为围观在欺凌里面是没有旁观者的,只要你在旁边看的时候,你就会助长欺凌人的嚣张气焰,同时会给受欺凌者有更大的一种屈辱感。

  【新闻观察:精神霸凌不容忽视】

  也许有人会有疑问,给同学起个外号后果这么严重?如此重手来惩治起外号行为有必要吗?

  著名科学家钱三强原本的名字叫钱秉穹,“三强”正是来自于周围小伙伴给他起的外号,因为身强体壮,且在家里排行老三,便被同学起外号“三强”,但是我们生活中绝大部分外号并不能成就这样的佳话。像钱三强的同学,就被大家起外号叫“大弱”,因为家里排老大加上身体弱,如果被人这么叫一辈子,阴影可能伴随终生。

  稍微调查一下就会发现,从我们小时候到现在的学校,取外号现象都非常常见。相对于殴打、勒索财物这些典型的校园欺凌行为,语言暴力、排斥孤立给学生心理造成的伤害其实一点也不小。我们以前可能更关注的是校园暴力事件,这就跟家暴一样,人们往往更关注动手施暴,而容易忽略精神暴力。起绰号特别是起侮辱性的绰号,就是最常见的“精神侮辱型”霸凌的一种,受害者往往会有持久、深刻的屈辱感,一旦承受不住压力,有可能发生一些极端事件。

  有些人可能会说,中小学生心智不太成熟,控制不住分寸,问题是同学羞辱他的时候,这些孩子的家长在哪里,学校老师在哪里?作为成年人,他们引导的作用没有发挥到位。缺乏家教,学校教师失察失责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可能缘于对校园霸凌的定性、防治的困难性和复杂性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像湖南省教育厅这次印发的方案,就明确了起侮辱性绰号,恶意排斥等“软暴力”也构成欺凌。那么方案出来了,关键还要看执行,一旦发生问题,老师校方如何及时介入,有关处罚规定如何纳入校规校纪中,学校如果出现失职渎职是不是也应该被问责呢?政府和学校的责任需要更进一步凸显,才能让校园软暴力得到根本治理。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