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盲盒+”不是刺激消费的万能公式
【盲盒市场“野蛮生长”】
不少受访者都表示踩过各式各样的“盲盒坑”。具体都有哪些“坑”?乱象丛生的盲盒市场又应该如何走好规范发展之路?今天的头条我们一起来关注。
京津冀消协组织发布的调查显示,44.09%的受访者认为盲盒购买易成瘾,35.29%的受访者认为盲盒噱头过大,56.40%的受访者认为盲盒价格过高或存在商品溢价情况,40.47%的受访者认为盲盒销售存在投机炒作或黄牛倒卖现象,21.21%的受访者认为盲盒存在捆绑销售情况。
此外,部分受访者表示遇到过潮玩盲盒及文具盲盒商品未标明隐藏款抽中概率、化妆品盲盒使用期限较短、来源不明或为三无产品、图书百货类盲盒售价高于内容商品价值、盲盒APP涉嫌抽彩式诱导消费、自定义商品回收规则、平台及商家超出经营范围销售盲盒商品等情况。
盲盒销售问题多 未成年人易上瘾
除了这些“盲盒消费坑”,当前,有不少商家还将引导消费的矛头指向了未成年人。最近,江苏泰州的杨女士就发现,微信账户里少了一万多元钱。经过认真排查,她发现这些钱全部被上小学的女儿充值到一个叫做“蛋仔派对”的游戏中,目的就是为了能抽取游戏里的“盲盒”。
杨女士的女儿:(我看你一共抽了700多次盲盒,是吗?)嗯 。(为什么要一次次反复抽盲盒)因为系统里经常不出。
心理学家表示,盲盒迎合了人们的猎奇、赌博和社交心理,通过制造不确定性来刺激消费者非理性消费,这会对孩子心理和三观有很大影响,可能让一些自制力差的孩子成瘾。
江苏泰州市阳光心理服务中心主任 周琳:它外形肯定是比较新颖可爱的,很多消费者会比较喜欢,特别是小孩子,因为不知道里面是什么,所以充分满足了消费者的一个好奇心,如果我们没有拆到我们自己想要的那一款,可能就会有一种期待,期待下一个可能会更好,所以他们就会越买越多。
市场监管总局拟规范盲盒经营活动 让盲盒“不盲”
为了清理盲盒营销的盲区,去年8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就曾公开征求意见,并对盲盒销售的内容、形式、销售对象等方面作出了规定。针对盲盒抽取概率等争议问题,《意见稿》提出,盲盒经营者应将商品种类、抽取规则、商品价值范围等关键信息以显著方式对外公示,保证消费者在购买前知晓。在规范盲盒价格方面,《意见稿》规定,盲盒经营者应依据生产经营成本和市场供求状况,合理确定盲盒价格。
江苏泰州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副秘书长 黄实益:提供的商品服务应当明码标价,不得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一些商品 ,不得实施不按规定明码标价、哄抬物价、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 通过盲盒形式销售的同一系统的商品或者服务的成本差距不应该过大,盲盒商品的价格不应该与同质同类、非盲盒销售商品的价格差距过大。
针对未成年人购买盲盒的问题,《意见稿》规定,盲盒经营者不得向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向8周岁及以上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商品,应通过销售现场询问或者网络身份识别等方式,确认已取得相关监护人的同意。
消协组织发布消费提示 提醒消费者理性消费
京津冀消协组织也根据此次的调查结果,提醒消费者应理性消费,选择信誉资质良好的平台和商家购买盲盒;遇到问题时,应积极与商家或平台协商并且保存证据,如支付凭证、盲盒开箱视频、商品购买页面的截图等;监护人做好家庭宣传教育,加强对未成年人自主消费行为的管控,如有异常及时干预,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新闻观察】
今天的新闻观察员是许晓露。受到盲盒热的带动,消费市场形成了一股“万物皆可盲盒”的风气,对此,你怎么看?
盲盒卖的是什么?在当下物质高度丰富的时代,盲盒贩卖的不仅仅是商品,它同时还在贩卖娱乐。那种不确定性以及刺激感带来的收集的乐趣,恰恰是盲盒爱好者追求的消费体验。我们并不是在否定盲盒,毕竟这几年来,盲盒热度持续升温,从上游的IP设计,到中游的零售,再到下游的二手交易和玩偶改装,其产业链已相当成熟,撑起一个庞大的盲盒经济。我们想要表达的是,盲盒可以玩,但要有边界、有底线。特别是,把盲盒的营销模式套用在餐饮、文具、化妆品等商品销售领域,这种万物皆可“盲盒+”的营销方式,很可以导致浪费,侵害消费者权益,产物是否得当,值得深思。
怎样才能使的盲盒热循着健康发展的轨道继续“火”下去呢?
盲盒行业的良性发展,还有赖于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起良性互动。对经营者而言,要切实遵守市场规则,承担法定的质量担保责任,不可过度利用猎奇心理,误导消费者冲动消费。对消费者来说,要认识到盲盒具有不确定性的本质,结合自身经济能力、消费需求和兴趣爱好等理性消费、适度消费。相关部门要有针对地进行清理和规范,比如刚才新闻中提到的《意见稿》规定,盲盒不能直接卖给8岁以下孩子,8岁以上的未成年人购买前必须得到监护人的同意,这一点就非常好;还有盲盒经营者不得通过后台操纵改变抽取结果、随意调整抽取概率等方式变相诱导消费,这点也非常重要,因为所谓抽取盲盒隐藏款,其实就是一个概率的游戏,消费者必须在信息透明公开的前提下参与游戏,避免落入商家诱导购买的圈套。只有做到监管到位、商家自律和消费者理性,才能为“盲盒”找到最稳妥的打开方式,才能健康且红火地继续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