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识(二):高孔廉:坚定初心 愿景更近
今年是“九二共识”达成三十周年,也是台湾海基会前副董事长高孔廉从事两岸事务的第34个年头。30年前,高孔廉全程见证了“九二共识”的诞生。2014年,时任台湾地区领导人的马英九为高孔廉颁发勋章,对高孔廉谋划“九二共识”、并长期致力于两岸交流事务等一系列贡献给予肯定。“九二共识”到底是如何达成的?两岸协商在起步阶段都经历了怎样的磨合?今天的系列报道《共识》,我们就请高孔廉为我们回溯历史,讲述“九二共识”的初心。
高孔廉,先后担任台湾方面陆委会副主委、台湾海基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中国国民党主席特别顾问兼大陆事务部主任,他定义自己是处理两岸事务的“老兵”。
台湾海峡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协会会长 台湾海基会前副董事长 高孔廉:1988年到2022年,34年了,我发现这34年,我对两岸的事情有一点了解,也不算很深入了解,但是还蛮有兴趣的。
从一线退下来,这位“老兵”仍心系两岸,担任台湾海峡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协会会长。高孔廉将人生中的大部分时间精力都花在两岸事务上。他说这源于两岸割不断的血脉、乡愁。高孔廉祖籍福建闽侯,8个月大时被父母带到厦门,并在厦门生活了5年。1949年,父亲带高孔廉去了台湾,此后几十年,浅浅的一湾海峡便将他和故乡远隔。
见证了“九二共识”的诞生过程,高孔廉深知两岸“第一步”来之不易。在隔绝的年代,两岸连接触都是一种奢望,直到1986年,一位名叫王锡爵的老兵因为太想家了,驾驶台湾中华航空货机突降广州,引发两岸航空公司谈判,两岸才实现1949年后的首度公开接触商谈。1987年两岸终于重启交流,但随之而来的两岸人员往来也衍生出了财产、继承、婚姻、死亡证明等各方面的问题,需要有一个渠道来办。高孔廉也从东吴大学进入了台湾方面陆委会。
台湾海峡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协会会长 台湾海基会前副董事长 高孔廉:在教书的阶段,我替台当局做了一个研究计划,做得还不错,所以他们就叫我到去服务,这就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了,1987年11月开放老兵探亲之后,开始有行政的事务要处理,包括两岸亲属认证,遗产继承,文书验证的问题,或者两岸婚姻等等有很多这一类事情。
而1990年发生的两起福建渔民私渡台湾惨案,46条人命,直接加速了两岸协商的脚步。两岸红十字组织出于人道主义原则签订《金门协议》,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民间团体授权签订的第一个书面协议,开创了两岸事务制度化处理的先河。高孔廉说,这一系列的事件表明,两岸都意识到,两岸的问题通过协商完全可以自己处理。
台湾海峡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协会会长 台湾海基会前副董事长 高孔廉:两岸的关系急速上升,两岸贸易往来也增加非常快,甚至也有台商投资的问题,于是我就要来规划设计,当时因为不能官方接触,就有民间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在1991年的时候成立。
同年,大陆方面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并随即与台湾海基会建立工作联系,两岸两会商谈之门正式开启。然而在处理两岸交往中衍生的具体问题之前,首先必须明确一个事实前提,即两岸间的事务性问题是一个国家内部的事情,双方围绕如何表述一个中国原则,进行了多轮商谈。当时在台湾方面陆委会工作的高孔廉,参与了谈判的策划。
台湾海峡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协会会长 台湾海基会前副董事长 高孔廉:到了1992年10月两会在香港谈,怎么样表述一个中国原则,大陆提了5个(文字表述)方案,台湾也提了5个方案,10个方案讨论来讨论去没有共识,后来我们又提了3个方案,大陆针对这3个方案很认真地研究了,研究完以后先是打电话来,后来正式的文件来,说他们愿意接受其中一个表述方案(第3个方案)。
在海峡两岸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双方虽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对于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惟鉴于两岸民间交流日益频繁,为保障两岸人民权益,对于文书查证,应加以妥善解决。
1992年11月16日,海协会正式回函台湾海基会,函件的表述要点是:“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随后不久,海基会函覆海协会,对达成共识没有表示异议。两岸由此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的共识,也就是后来所称的“九二共识”。
台湾海峡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协会会长 台湾海基会前副董事长 高孔廉:因为有了这个问题,就解决了两岸对于,一个中国原则的政治性争议,大家说我们互相接受就好了,这个(争议)暂时搁在一边,所以我称这个共识叫做,搁置政治性争议(的共识),我们可以开始来协商了,所以就有了1993年的汪辜会谈,在新加坡谈签了四个协议,两岸间隔从1949年到1993年,没有正式高层的会谈,第一次开始有正式高层的会谈。
就在两岸关系逐渐步入正轨之际,李登辉、陈水扁等“台独”顽固分子背弃“九二共识”,在岛内掀起所谓“两国论”、“去中国化”逆流,致使两岸两会对话停摆,台海再陷动荡。2008年,马英九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重新回归“九二共识”,两岸对话得以重启。而高孔廉也被委以重任,出任台湾海基会副董事长。高孔廉回忆说,当海基会致函海协会,希望能够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恢复协商时,很快就得到了回应。
台湾海峡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协会会长 台湾海基会前副董事长 高孔廉:大陆很快就回函说同意,我们就在北京进行“陈江会谈”,所以六月我们就组团到北京,谈陆客来台观光的事情,第二个就是谈有关于空运直航的问题,那时候就逐步渐进了,就开始有直航的飞机,而且我们那时候就已经有一个共识,将来两会时间每年两次会谈,上半年一次在大陆,下半年一次在台湾轮流举办。
此后8年,两岸关系春暖花开,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在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上,举行11次会谈,签署23项协议,为两岸同胞办成了一件又一件的好事。看到这一切,高孔廉由衷地高兴。
台湾海峡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协会会长 台湾海基会前副董事长 高孔廉:两岸有学生的交流,我在学校教书就教过大陆学生,他回去了以后在厦门航空公司服务,我有次从厦门打飞机回来,他在机场服务接待我。
在“九二共识”的共同基础之上,两岸迎来了大交流、大合作。高孔廉说,自己既是过程的推动者,更是共识的受益者,因为,终于能常回家看看了。
台湾海峡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协会会长 台湾海基会前副董事长 高孔廉:2007年我陪我父亲到厦门去,也到福州老家,在2012年我自己跟海基会的团,到过福建很多地方,他们甚至于带我去看当年,我出生的那个地方,永安卫生所,现在已经没有了,改建成为一个住宅大楼了。
高孔廉说,在海基会任职期间,他一共到过大陆159次,现在最希望看到的,就是两岸能重回过去热络交流的荣景。而这一切的突破口,还只能是“九二共识”。
台湾海峡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协会会长 台湾海基会前副董事长 高孔廉:民进党就不肯接受,那不肯接受也没关系,你能不能提出一个方案来对不对,可是很难,(“九二共识”)这是一个可行的方案,要找替代方案困难。
三十年后回看“九二共识”的达成,高孔廉说,这是两岸中国人搁置争议、求同存异的共同选择。在以对话代替对抗、以沟通化解分歧、以协商促进合作的过程中,两岸同胞收获了实实在在的利益福祉。展望未来,高孔廉说,两岸中国人应以更宽广的心胸,更诚恳的态度、更包容的耐心与更高度的智慧,来面对彼此,共同珍惜维护来之不易的“九二共识”,践行它所代表的“两岸一中、共谋统一”的初心。
台湾海峡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协会会长 台湾海基会前副董事长 高孔廉:今年8月国台办发表的白皮书里面也就是说,大陆的资源丰富,市场广大,有丰富的人力等等,希望台湾能够掌握这样的机会,我觉得两岸如果能够和平稳定掌握这样的机会,对台湾是有利的,两岸都好好地和平相处的话,很多产业都可以合作,我相信以我们两岸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勤劳,我们应该会有很好的一个发展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