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机器人拥有灵敏“皮肤” 厦大团队破解科研难点
智能机器人如何实现类人的高灵巧操作?触觉传感器在当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就像是智能机器人的“皮肤”,触觉传感器越灵敏,类人操作也就越灵巧。近日,厦门大学研究团队,在柔性触觉传感器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为智能机器人的“皮肤”提出了全新的工作模式,一起去看看。
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周伟教授团队提出的这种柔性触觉传感器新工作模式,可以实现超灵敏高频动态力检测,突破了传统传感器灵敏度的理论极限值,这意味着,有了这样的传感器,机器人操作灵巧度将有望得到大幅提升。这一研究成果登上了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通讯》。
第一作者、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助理教授 张金惠:机器人如果要实现类人的高灵巧度,需要有媒介来感测外界物理信息的变化,而我们这个传感器就很好充当了这个角色,可以把外界物理信息,转换成某一类型的电信号反馈给机器人,进而它通过这种信号的读取、处理、判定,来实现灵巧操作。
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副院长、教授 周伟:比方说机器人倒水(的过程检测),传统的传感器因为它灵敏度不高,所以检测倒水、抓取的过程反应就会比较慢。如果用上我们这个传感器之后,机器人倒水、抓取的过程中,反应(和操作)会更灵敏。
两年的时间,成百上千次的实验,研究团队最终摸索出完美融合的“刚柔并济”结构。这项研究成果为压电式触觉传感器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尤其是对智能机器人建立类人的触觉感知系统,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意义。未来,他们还想将这项研究拓展到更多领域。
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副院长、教授 周伟:目前它在智能机器人上是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除此以外,像可穿戴的电子设备、航空航天,还有其他涉及到力、有力传感要求的一些应用场景,都有它相关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