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诗酒田园 “共享厨房”烹出乡村振兴新风尚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一日三餐是我们最简单也最踏实的幸福。好好吃一顿饭,总能让人暖胃又暖心,近年来,两岸各地都出现了许多舌尖新“食”尚,比如在大陆就出现了“共享厨房”,让聚餐变得不再单调。本周的《打卡两岸》,我们一起来看。
走进厦门海沧的过坂社区,干净温馨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在“共享厨房”里,不仅配有灶台、冰箱、电饭煲,锅碗瓢盆、调味料也是一应俱全。客人们既可以选择自己动手在“共享厨房”中一展厨艺,也可以请当地厨师来帮忙制作美食。
厦门市民 吕先生:我们现在城市生活空间很小,就是利用周末的时间,几个家庭带着小孩,来到乡下这个共享厨房,我们自己采购点食材,结合当地的一些特色,感受乡村的生活。
厦门市民 陈先生:这边菜主要就是比较健康,从菜地到餐桌都是可以看得见的。
与“共享厨房”中的烟火气一起升腾的,还有当地人对乡村振兴图景的美好期待。这个“共享厨房”所用场地是租用当地人闲置的房屋改造而成,除了租金收入可以作为日常补贴之外,“共享厨房”还可以为当地人提供工作机会,甚至是创业的参考。
“共享厨房”主理人 李娟:第一个老百姓他有收入,第二个就是通过我们的经营,同时(当地人)可以学到一些经营的理念,未来我们会联盟东孚这边的一些商家,比如说周边的民宿,那它跟我们的庭院也可以结合,我们可以把业态更加地丰富起来,然后进行一些私人的定制,把旅游的动线给打造出来。
西红柿炒蛋、清炒时蔬、白萝卜肉末汤,再加上一碗香喷喷的大米饭,这样美味的一餐,在哪里可以免费享用呢?答案就是厦门市内厝镇后垵村的“颐年堂”,这是村里年满70周岁老人们专属的社区食堂,他们每天都可以在“颐年堂”免费吃午饭和晚饭。每次开餐前,每桌“桌长”会为大家领取餐具和饭菜;用餐结束后,老人各自清洗碗筷,形成了“互助型”养老模式。
厦门市内厝镇后垵村村民 吴水花:早上吃自己的,一天在食堂吃两顿,好吃 这个厨师会变着花样做,煮的很好吃,很干净。
厦门市内厝镇后垵村村民 褚雪娥:老兄弟老姐妹都在这里,吃了很高兴。
如今,空巢老人“吃饭难”问题越来越凸显。近年来,厦门市大力推动社区食堂建设,2021年9月,厦门第一家由政府购买服务、社区托管、企业运营、面向社会的社区食堂——深田近邻小食堂正式开业,到现在,全市的社区食堂已经有40个左右,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包括老年人在内的社区居民的用餐难题。
厦门市内厝镇后垵村关工委常务副主任 许永康:大部分(老人)都自己住,子女都到外边去做工,感觉很孤单,来这边就很快活,每个人都精神很多。
事实上,不仅老年人有在社区食堂用餐的需求,忙于工作、平常天天叫外卖的年轻人的需求也很大。眼下,越来越多的社区食堂也开始探索新的经营模式,兼顾年轻人口味、并适当延长营业时间,不仅留住老人的“胃”,也抓住年轻人的“心”,让大家都能好好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