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为困难群众兜底更有力
近几年,我市不断提高困难群众的生活保障标准,降低困难群众纳入门槛。今年7月1日起我市再次提高低保标准,{从每人每月850元提高到1005元,增加155元,增幅达到18.2%,为历年来最高。另外,特困人员、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1508元、2515元。三项标准均位居全省首位、全国前列。
同时,民政部门今年多次为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等多项补贴,让更多困难群众享受到发展成果。市民政局今天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市启动价格临时补贴联动机制3次,共为全市45175人次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203.111万元。另外,为缓解前期疫情对困难群众生活造成的影响,8月,市民政局和市财政局联合印发《关于为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的通知》,为全市低保、特困供养人员发放补贴,每人200元,共发放289.82万元,惠及14491名困难群众。
总的数据来看,今年1月到10月,全市累计发放各项社会救助资金近2亿元,惠及近2万名困难群众。
提升标准降低门槛 让更多困难群体受益
市民张阿姨今年60岁,没有子女,退休后和丈夫靠着每月3000多元的退休金生活。去年,丈夫患癌动了手术,术后需要定期复查用药。虽然有医保,但每个月还是有200多元的药费需要自费,这给他们的生活增加了不小的压力。
市民 张阿姨:回来的时候又要给他买些营养品,不然他身体不行,以前差点到街上去叫帮助。
去年底,随着我市困难群众纳入门槛降低,张阿姨的丈夫被列为低保对象,张阿姨的压力顿时减轻了不少。今年7月1日,随着我市低保标准提高,张阿姨丈夫的低保金从以前的每月850元,提高到了每月1005元,逢年过节还能领到共计1300元的慰问金。
市民 张阿姨:纳入低保,去开药,去检查都是几块钱,几十块而已,改变了很多,我就轻松了很多,以前都是亲戚朋友姐妹大家帮忙,现在有政府(保障)。
民政部门表示,和张阿姨的丈夫一样,今年7月1日我市低保标准提高后,全市13118名低保对象每月都能多领155元。根据统计,今年1月到10月,我市已经累计发放各项社会救助资金近2亿元,惠及19120名困难群众。为了让更多真正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体享受到政府保障,民政部门还加大了低保边缘户的保障力度。工作人员介绍,低保边缘户是指保障对象达不到低保认定条件,但生活相对困难的群体。
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处处长 徐克:进了低保,什么保障都有,不管是住房的、教育的、医疗的,都有,生活上每个月也有补贴,低保边缘基本上是没有什么东西的,不能把所有政策,都往低保上叠加,只要认定完低保边缘家庭以后,其中的特殊群体,老人、学生、残疾、重病的,我们都可以单独保起来。
精准帮扶 鼓励困难群众“走出去”
记者了解到,近些年,我市在加大困难群众的保障力度的同时,更注重鼓励困难群众“走出去”,通过自身的劳动创造价值。
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处处长 徐克:我们把低保标准做得很高,有些人就觉得,我不去工作,一心一意吃低保,我们的目的还是要劳动致富,我们也是要促进更多困难群体,只要有劳动能力的,要去就业,同样是困难群体,有就业和没就业的,享有的待遇是不一样的,鼓励他们就业。
据了解,接下来民政部门还将建立信息监测平台,通过大数据智能化分析,精准识别困难群众,做到精准保障。
新闻观察:为困难群众兜底更有力
今天来到演播室的是新闻观察员邵琦。厦门对于困难群众的生活保障一直是不遗余力的,今天我们看到了一张亮丽的成绩单,但成绩单的背后有哪些提法你特别关注?
邵琦:我觉得最大的感受就是厦门舍得投入,全方位为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兜底。你比如有个提法就是低保边缘户加大保障力度。吃低保,在很多人看来离自己特别遥远,其实不是这样的。特别是新冠疫情以来的几年,有些市民会觉得生活压力很大,他们可能不知道自己已经属于低保边缘户,可以纳入政府保障范围。我觉得刚才新闻中的张阿姨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她之前生活不错,是因为丈夫大病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但是纳入低保光是开药都便宜了很多,我们说这就是获得感。可能我们中会有一些人明明都想着去网络众筹了,但是却没有想着我们还有一道社会兜底网。如何让这部分人享受到政府的好政策,我们的社区、街道、相关部门也还需要更积极主动地作为。
第二个,刚才新闻里还说到了鼓励就业,你有劳动能力不就业,那你低保也少拿一点,这个就是不养懒汉,背后体现的是保障更加精准。这些年厦门一直在提高低保标准,但是这个低保标准,绝对不是让一些人躺平。
未来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邵琦:接下来厦门会建立一个困难群体信息检测,用大数据来实现精准保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钱要花在刀刃上。比如未来我们可以监测一些困难群体和相对困难群体的消费,比如有些人大病致贫,是不是可以迅速把这些人找到,给他们的生活兜个底,再比如有些低保户遇到拆迁分了房,生活条件大幅改善了,这部分人是否能够及时清出来。包括刚才我们说的低保边缘户,如果他能纳入进来,那边缘户的边缘户怎么办,这条线怎么划,都需要把握好尺度。
最后,我们说,保障困难群体还是一个以心换心的工作,还需要把握好温度。之前有同事采访遇到这样一个案例,父亲是低保对象,但孩子出了车祸去世后获赔了很大一笔钱,确实这家的低保可以取消,但是父亲认为,这笔赔款是家里孩子用命换回来,取消低保没有人情味。当然这是个个案,值得商榷,但是也提醒我们保障困难群众不要太死板,还要体现民生关怀。我们常说共同富裕,在富裕的路上,最重要的是困难群众也不要掉队,要让大家都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