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走明白人?不能任带货主播满嘴跑火车

北京日报 2022-11-12 09:47:26

2022-11-12 09:47:26

“双十一”火热,大小主播轮番上场吆喝。然而记者进到几家卖某款药材的直播间却发现,主播对神奇疗效的发挥相当离谱,而他刚在留言区提出疑问,就被直接踢了出去,再想进入该直播间也吃了闭门羹。

坚决不让明白人发声,这是什么“黑店”做派?近些年,直播带货风生水起,但纠纷不断乱象频仍。主播们为了最大限度吸睛,话术极其夸张,营销时常辣眼,自雇水军互动,演戏扮丑各显神通。数据显示,2021年北京消协通过96315热线受理的有关直播带货的消费者投诉比2020年增长近一倍,产品山寨伪劣、体验“货不对板”等非常普遍。

直播带货丰富了线上购物模式,相比此前只能通过文字、图片浏览商品,主播通过自身的体验、演绎,给了消费者更直观的展示、更全面的介绍、更实时的互动,而讨价还价、热闹嘈杂,也很有生活气息。然而直播带货的弊端也很明显,首先消费者对产品依然是“看得见摸不着”,再加上“美颜”“滤镜”“打光”的运用,客观上给了商家过度“修饰”乃至造假的空间。其次,直播间相对封闭,信息难辨真假。就如上述新闻所曝,主播拥有“踢客”之权,只允许清一色的“好评”,消费者被蒙蔽的概率极大。在这样的人造场景中,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显然会大打折扣。

“套路”防不胜防,如何尽快规范?其实,这些年相关工作一直在推进。如法规不断完善,网络交易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带货直播必须设置回放功能,且主播、直播间运营者不能自行删除,至少保存三年以上。但相较于现实状况,这些还不够,治理还得加快脚步,也需更多思考。比如这次“记者质疑被踢”,尽管最后涉事主播被罚,该直播间带货权限被限,但并不足以遏制类似情况出现。如何提升消费者的知情能力,既有规则还有什么漏洞,这些都需要管理部门和相关平台跟进。

据测算,2023年我国直播电商市场规模将超过4.9万亿元,是片巨大的“蓝海”,而要维护和净化这片广阔的市场,不妨就从清理主播们满嘴跑火车的劣习做起。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