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破解深层次难题 让政务服务更暖心省心

厦视直播室 2022-10-11 21:57:13

2022-10-11 21:57:13

北京政务服务禁用语拟入规范

政务服务综合窗口是专门为企业和群众办事的窗口,能不能办成事?办事效率高不高?往往受到很多关注。但事实上,窗口人员“会不会说话”也绝非小事。一些窗口人员对来办事的群众不耐烦,不仅“爱答不理”,还说出一些比如“自己看清楚了再来”等寒心话语,也备受诟病。近日,北京市地方标准《政务服务综合窗口人员能力规范》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拟规定政务服务综合窗口人员在接递文件资料时不能出现丢、扔、抛等行为;在服务过程中,不能出现“我不是说过了吗”等用语。此举引发网友的热议,政务服务有了那么细致的“规范”,能否提高窗口办事效率?政务服务办事程序如何才能更加规范化和法治化?我们一起来探讨。

在北京的这份征求意见稿中,专门列出了政务服务综合窗口人员的禁忌行为及用语。禁忌用语包括“我不知道,你去问xxx(读某某某);不行;不清楚;急什么,没看我正忙着吗!怎么不说清楚;我不是说过了吗?找领导去,我管不着;快点,我下班了;有牌子,自己看清楚了再来;你看不懂汉字吗!”以及其他有损窗口形象的用语。

禁忌行为则包括“工作时间大声喧哗、嬉闹、脱岗、离岗、串岗、空岗、扎堆聊天等;与服务对象发生争吵,出现纷争时未及时反映等;单手指指人和物,倚靠、抱胸、叉腰、托腮、趴卧以及手势幅度过大,捋头发、玩手指等小动作;接递文件资料时出现丢、扔、抛、甩等行为”等等。

除此之外,征求意见稿还对政务服务综合窗口人员作出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容缺受理、告知承诺、亮明身份等要求。

征求意见稿还提出,应对综合窗口人员的政务服务全过程进行实时监督,监督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公众参与政务服务“好、差评”、现场巡查、服务对象监督、满意度调查、电子监察。此外,还通过“表扬台”“曝光台”等形式反馈监督情况,以及进行综合考核,考核结果用于综合窗口人员绩效工资评定等等。

新闻观察:规范政务服务用语 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今天的新闻观察员是许晓露。把政务服务的禁忌用语列出“负面清单”,并上升到地方标准,会不会显得小题大做?对此你怎么观察?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政务窗口的工作人员会不会说话,绝不是小事,他们的“话风”不仅体现个人修养和工作作风,还与政务服务的质量、群众的满意度直接相关。

虽然窗口人员的工作业务具有重复性,日复一日难免枯燥,大量矛盾堆积容易导致在办事窗口爆发,因此窗口人员也需要减压,需要社会的包容和理解,但这显然不是放松其言行管理要求的理由。

言为心声,窗口办事人员的“话风”,还显露出他的服务意识。北京拟推出政务服务禁用语,既体现了相关政府部门对政务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和法制化的追求,也有利于政务窗口工作人员进一步增强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意识,满足群众对于更好的政务服务的期待,我觉得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秒报秒批、一网通办、不见面审批:多地探索政务服务新模式

北京的这个征求意见稿划定了“负面”清单,使得一些不作为或乱作为的方式退出政务服务的舞台。事实上,不只是北京,国内包括我们厦门在内的不少城市,也在推进政务服务改革,探索出“最多跑一次”“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一门式一网式”、“‘不打烊’网上政府”等措施办法,让政务服务窗口更加精细化、规范化,实现更有温度、文明、人性化的服务。

针对企业和群众反映突出的“办事难、办事慢”“多头跑、来回跑”等问题,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提高政务服务水平的意见》,由企业和群众来评判政务服务绩效。2020年末,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两项国家标准,即《政务服务评价工作指南》《政务服务“一次一评”“一事一评”工作规范》,政务服务“好差评”有了统一的方向指引和工作规范。这个月初,国务院办公厅还印发《关于扩大政务服务“跨省通办”范围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的意见》,加快实现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

针对政务服务办事效率、办事水平等,各地也在探索不同做法。如针对疫情,厦门市行政服务中心推行“不见面审批”方便群众办事。近年来,厦门还不断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我市各审批服务部门通过流程优化、材料简化、数据共享、系统升级,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持续创新审批方式,提升审批系统智能化水平,不断推进审批服务“零人工受理、智能化审核”,公安、医保、人社、住房保障、税务等多部门的审批服务事项实现“秒批秒办”。其中,厦门社保缴费推出的“打包办”“秒批办”“掌上办”,医保部门推出的新生儿医保报销“秒批办”,异地就医实现备案“秒批秒办”等都广受好评。

新闻观察:破解深层次难题 让政务服务更暖心省心

要提升群众对政务服务的满意度,“速度”和“温度”是缺一不可的。对于各地积极探索政务服务新模式,并取得的成效,你有怎样的观察?

近年来,各地都在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通过流程再造、平台互通等举措,大幅减少了企业和群众的办事环节、申请材料、办理时间和跑动次数,让秒报秒批、一网通办、不见面审批等渐渐成为常态,让政务服务的效率大为提升,也更加暖心省心。

在探索政务服务新模式的过程中,还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亟待解决,比如系统对接深度不够,数据共享难,不同地区集成化办理服务的标准、规则不一致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重点在于完善办理路径、加强多端协同。这不仅考验着政府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也考验着简化审批环节、精简审批事项的决心。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我们期待随着改革深入推进,“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成为常态,企业和办事群众的获得感得到更大的满足。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