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利用碎片化或将激发学习兴趣

厦视直播室 2022-10-09 10:38:14

2022-10-09 10:38:14

  “泛知识”学习流行:高校老师也变身泛知识“up主”

  到底什么是“泛知识”?“泛知识”学习为何火热?一起来看。

  耿畅是南开大学公共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在学好本专业的同时,兴趣爱好广泛的她还是某视频平台知识社区的深度用户。

  南开大学公共管理硕士 耿畅 我本身也是一个求知欲很强的人,就是看到那个比方说绘画,我特别喜欢我就一定要学一学,然后还有一方面是比方说我本身就很热爱文史哲的东西然后我就会特别去寻找一些关于人文、历史或者说电影相关的。

  作为“泛知识”学习者,除了电影课,耿畅还在网上学习画画和法律,她认为这种线上的知识学习,不仅是学习场景、学习时间更加自由,更重要的是能让她有机会接触到“大师级”的课程、学习内容的选择更加丰富。

  近几年,也有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入驻短视频平台。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蔡丹君也在B站上开设了个人主页,虽然只上传了83件课程视频,却获得了24.3万粉丝的关注。

  电话采访: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蔡丹君:(以前)老师站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现在不一样了,现在整个的教室在变大,现在教室它就是已经到了网上,到了“云端”,现在是一个这样的时代,而且只是这个时代还是刚刚开始。

  目前,有着“学习网站”之称的B站已有近千位老师“up主”入驻,其中高校教师、专家学者近300位,泛知识类视频播放占比超过45%。

  “泛知识”学习是指个人基于自身需求、借助互联网平台所提供的各种资源,自行安排学习场景与内容的新型学习类型,也可称为“泛知识”消费。据《2022快手泛知识内容生态报告》显示,2021年快手泛知识内容播放量同比增长58.11%,越来越多不同年龄段、不同城市的人开始利用视频平台进行知识学习。“泛知识”学习内容由学习者自己选择组合,学习内容、学习场景、学习节奏均掌握在学习者自己手中,并利用时间碎片完成学习。

  专家指出,当前互联网将“知识”存在的基本样貌由书籍转为“网络”,知识开始以音频和视频的形式存在不仅仅吸引到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关注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泛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知识垄断,促进了提升学习公平的可能性。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导教授 周凯:过去要看文字,现在通过音频和视频就可以解读,就可以吸取我们的三四线,四五线的城镇,往往是一个文化相对边缘化的区域,但是互联网的这种革新,这些人就可以通过这种音频和视频无差别的第一时间也可以获取到很多的专业知识对全民的文化的素养的提升,知识的普及就有很大的好处。

  【新闻观察1:利用碎片化或将激发学习兴趣】

  确实,现在泛知识品类的内容已成为各平台争相抢占的焦点内容。对此,你有什么样的观察?

  “看短视频也能学习?”在短视频刚出现的头两年,我们可能会觉得这事儿不靠谱。有着“挂羊头卖狗肉”的嫌疑。但如今,随着娱乐话短视频的流量红利见顶,监管政策越来越严等等因素的影响,“泛知识”内容逐渐成为了各个短视频平台的新用户增长点。这个原本寂静的赛道变得逐渐白热化,“泛知识”类短视频内容变得越来越丰富。在丰富短视频内容的同时,也给予了受众更广泛接触知识的途径。同时,泛知识类的短视频,利用了现在人们阅读、学习的碎片化趋势,我认为这或许能够帮助很多人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另外,现在知识迭代的速度非常快,再加上就业压力、职业压力所引起的焦虑,终身学习、即用即学成为大势所趋。“泛知识”学习恰好可以满足人们紧跟知识更新步伐、快速充电的需要。

  我是一位短视频用户,每天都会花一些时间在刷短视频。而“泛知识”内容,也是我特别喜欢关注的。比如说,我特别喜欢,几乎期期都看的一个短视频up主,她的视频内容是围绕我们身边的各种植物。比如路边的野花,山上的野草等等,进行植物学的科普。还有一位短视频up主,他是对中国各个博物馆的文物进行鉴赏。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特点,就是通过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那些或许晦涩、却有着极大魅力的知识点。另外,还有不少大师公开课的精华版、剪辑版,在我看来,这些泛知识类的内容,都有利于我开拓眼界,了解更多有意思的领域。

  对“泛学习”的反思:泛知识化短视频存在诸多问题

  通过泛知识付费内容获取信息、学习、娱乐,已成为一种潮流生活新趋势。“泛知识”内容在给更多人带来学习公平的可能性、让更多人关注知识、学习的同时,也有“泛知识”用户表达了关于这种学习方式的担忧:比如,现在的泛知识化短视频存在侵权等问题,该如何解决?网络传播知识的质量如何保障?碎片化的“浅学习”又能否让知识获取真实有效?等等。

  网络的独特氛围让学习这件事变得更加积极。但也有调查显示现在的泛知识化短视频存在诸多问题。调查显示,63.9%受访者认为泛知识类短视频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内容同质化,50.3%的人认为泛知识类视频存在传播伪科学,43.6%的受访者指出泛知识类短视频侵权问题多发。专家指出,短视频可以作为一个新的传播工具,但要有适用范围。传播是为了让自己的研究和发现有一个表达的通道,不能本末倒置,只顾追求流量。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储朝晖:不管是哪一门学科的知识,现在都是海量的,没有必要把所有的知识我见到以后都要去传播一下,就是要传播那些自己有创建,有新的发现这样的内容,这是选择传播内容一个基本的准则吧。

  除了网络传播知识的质量需要提供保障,还有一些网友表示当前“泛知识”的学习方式,导致了很多学习者往往满足于“知道”,止步于“思考”,是一种“浅学习”。

  金融从业者:可能质量上会有参差,其次这是一种浮躁的方式,终究是沉静不下来,你学的知识终究还是片面和肤浅的,事实上应该是自己想获取知识,并且沉下心真正去认真学习的这么一种状态。

  对此,专家表示,泛知识学习者首先应考虑清楚自己的学习目的,如果学习目的不只是为了轻松娱乐,就要避免“网络式的流动思考”。同时也要避免让过于庞大的关注与收藏列表、无暇顾及的“泛知识”课程表成为知识焦虑。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导教授 周凯:要带上自己的思考,而这种思考,不仅仅是看和听,更多的是把你所学到这些知识理念,能够和实际做个结合,它的深度的一个内在的逻辑关系,以及这种逻辑关系所带来的在应用场景中所发生变化,如何进一步的用变化和实践,这个作为每一个知识获取者应该考虑的问题,而不能浅尝辄止,否则来说,我们就变成了一个知识和信息的一个快餐的一个吸收者,但是能不能消化,能不能转化,那就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新闻观察2:“泛”知识类短视频或将改变学习方式】

  作为一名“泛知识”短视频受众,你怎么看待这种学习方式?是否存在担忧呢?

  泛知识短视频的出现和兴起,才刚刚开始。所以我认为没有必要过度担忧这类短视频粗制滥造,传播“伪科学”等等问题。因为短视频的生态中,除去算法、推广等等因素,优质的内容一直以来都是优胜劣汰的核心。随着公众对泛知识短视频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我想,势必会激发更多优质的内容创作者参与其中。反之,同质化的内容,不靠谱的内容,或者创作者,终将被淹没。

  长远来看,这种泛知识短视频样态的出现,接下来,或将改变人类未来的学习方式甚至是教育方式。比如说,这些泛知识类的短视频,就像是为你开启的一扇门,或许你之前从未见过那片风景,有了这扇门,你得以看见。但想要真正感受风景,要从那扇门走到风景中去感受、体悟、更重要的是思考。通过短视频的观看,浅层地了解,再结合线下的看书、学习,深度钻研,或者是视频内容创作者的线上授课等等多元的方式,我想也能帮助大家获取知识。甚至可能比我们以往的学习方式,更有效地学习。“泛”字,还有另一种解读,那就是范围之广。通过短视频这种方式,知识的传播突破了过去的不少壁垒。比如说,空间、老师、时间。有了“泛知识”短视频的出现,不论是身处一线城市还是三四线城市,不论白天还是晚上,你都可能接收到最新鲜的知识,收到最顶尖的专家,最优秀的老师的教学、或者知识的分享,这对教育资源均衡、教育公平也会有持续的帮助。


打开看厦门APP获得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