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进行时:开设特色社团 丰富课后服务
义务教育“双减”政策已经实施一年多了,我市各学校积极推进政策落地。目前新学期开学近一个月,“双减”工作又有哪些新进展呢?昨天下午,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市人大代表视察“双减”工作开展情况,一起去看看。
视察组一行先后来到了厦门市后田学校、金林湾实验学校,详细了解学校在学生作业减负、开展特色课后服务等方面的情况。
开设特色社团 丰富课后服务
位于同安区的厦门市后田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为了满足不同年级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学校除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对学生进行分层次作业辅导、答疑解惑外,还围绕“海洋文化”特色校园建设,开设了涵盖体育运动、音乐、美术、科学技术等不同类型的社团。上学期,学校初中部所有学生都参加了课后服务,小学部参与课后服务的学生达到86%。同时,考虑到学生中/随迁子女占比多、居住地距离较远等因素,学校还在小学及初中部开设午间留餐托管和晚自习托管服务。
厦门市后田学校校长 吕良图:因为我们学校刚好在环东海域边上,我们挖掘地方的龙舟文化和同安本地的农民画,开设了几个有特色的项目,一个是农民画社团,还有一个模型拼接的(社团),目前学校有35个社团,在三到八年级开展比较多。(低年级是)比较简单的体育活动,游戏类的活动。
幼小科学衔接 提升课堂质量
做好幼小衔接是推动“双减”落地的重要部分。作为福建省幼小衔接试点校,金林湾实验学校在课程设计、环境创建等方面入手,帮助一年级新生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课堂上,老师通过场景化、游戏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幼儿逐步适应小学教学模式。对于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的孩子来说,持续专注40分钟的课堂学习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学校还在一年级的课堂中设置了“课中操”,让孩子通过放松提高学习效率。
厦门市金林湾实验学校校长 叶泽军:以主题化的形式给孩子营造很好的学习环境,让他能够发现小学跟幼儿园有蛮多的相似之处。在走廊我们也把有限的空间灵活开辟成各种主题学习的体验区 孩子可以在墙上进行一些棋类互动,像孔明棋、五子棋等等。
家长担心:教学变化多 孩子学会了吗?
事实上,在去年7月国家发布双减意见后,厦门的“双减”进程便一直在积极推进。一年多来,不少孩子觉得作业变少了、考试变少了,课业负担减轻了,但家长们却感觉过去的教育方式正在发生改变,没有补习班作为“拐杖”、没有考试成绩作为参考,孩子到底学会了吗?
家长 吕惠丽:我觉得考试是检验学习成果最直接的方式,最担心的一点是考试次数减少,没办法检验孩子的学习成果。
家长 何佳意:我会比较担心如果没有考试之类的,孩子能不能专注课堂的学习,也不太清楚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学业上有没有跟得上,也会担心其他的孩子有没有报很多的课外补习班,自己的孩子会不会被落下
家长 吴雅妮:在进入小学之前是很担忧的,(上课)时间,上课的方式不一样,怕孩子适应不了,作为家长比较担忧,我们应该怎么配合学校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应该往哪些方向去努力,做好幼小衔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