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千篇一律 我的咖啡我定义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餐饮业的冲击,不少在厦台商也在积极思考如何变危为机,用坚守和巧思打出了求新求变拼经济的组合拳。
台商老曾,一名手冲咖啡资深爱好者,他经营的咖啡店只售卖手冲咖啡与店主亲自烘焙的精品咖啡豆。相比连锁式的咖啡店,这里的氛围多了几分随性,更像是手冲咖啡爱好者的交流平台。
顾客 肖威英:我是之前有在微店上买过他们的咖啡豆,我自己冲,觉得很不错,所以我才来探店的。
顾客 何杰安:在这边能喝到更好喝的,在其他的店里面,所没有能够去品鉴到的一些豆子的品种。
在厦台商 湛咖啡店主 老曾:我一直以为咖啡它是个性化的东西,我们客人里面其实有很多是玩家,他们有自己的主见,他这一次他想喝什么风味的咖啡,假如有现成的豆子可以表现他要的风味,那就直接按我的想法烘,假如说没有,有哪些豆子可以表现他想要的风味,我们就会帮他去做类似客制化定制的烘焙。
老曾的店只做咖啡,无论客人喜欢什么样的风味,在这里总能找到对味的咖啡豆。因为专注,所以纯粹,因为纯粹,所以能通达极致。
在厦台商 湛咖啡店主 老曾:你不要那么高的成本,你就可以去做你想做的事情,这是一个很简单的经营概念,店租你要省,物料不要报废那么多,你的人也不需要那么多,你就专注只做一个就好。
靠着圈内口口相传的好口碑,以及线上线下结合的灵活通路,如今老曾已经积累了稳定的客户群,即使在疫情期间,店里一个月也能接到上百公斤的咖啡豆订单。老曾说,把产品做精做好就是他的经营之道。摆脱千篇一律的经营模式,给予咖啡个性化定义,他相信花香自有蝶飞来。
在厦台商 湛咖啡店主 老曾:不要贪心,专心把一个产品做好,我觉得消费者都可以接受。
杨金山招呼客人:这一定要冷藏,不冷藏会坏掉,谢谢。
一大早,丹香烘焙坊的客人便络绎不绝。来自台湾的杨金山,是这家主打台湾风味蛋糕店的掌舵者。2012年开店至今,小小的烘焙坊将在下个月迎来它的十岁“生日”。
在厦台商 台湾古早味丹香烘焙坊老板 杨金山:这里就像我们自己的家乡一样,就感觉很亲切了,加上厦门这里游客也很多,生意也确实比较好。
厦门市民:您在这边买蛋糕是买多久了,好多年了,从老店开始,搬到这边,因为他的蛋糕非常好吃,口感很好,而且老人家特别喜欢。
疫情对于烘焙坊来说就是“大考”,杨金山却从没有想过走线上销售,他觉得,产品现做现卖的口碑不能丢。客人少,他就留一两个员工继续工作,不仅蛋糕的包装很简单,就连门店招牌也多年没换过,为的就是把最大的精力聚焦的产品本身。在杨金山看来,疫情中小店需要更踏实、更专注,才能告别脆弱,老顾客的口碑更重要。每次疫情一结束,熟客们就来排长队,这也是小店挺下来的最大动力。
在厦台商 台湾古早味丹香烘焙坊老板 杨金山:我们没办法控制的,因为疫情一来的话,你说用什么方法,我们只能说当做休息好了,我们就是固定这几样台湾的特产,把它做到好。
在小红书等网络平台上,不少博主主动推荐。虽然已经是名副其实的“网红店”,但杨金山说自己很少上网,也不认识这些博主。做生意,从来讲究的都是实实在在。营销上省下钱,原料就可以更扎实。坚守下来的,不仅是专注于自身节奏的平常心,更是一份跨越了时间的古早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