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降低人工成本 养猪场改造升级更智能
提升农业自动化、智能化、机械化水平,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厦门正积极探索农业生产“机器换人”,支持生猪养殖场改造升级,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进一步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降低人工成本 养猪场改造升级更智能
说起养猪场,很多人的第一印象通常是臭气熏天、蚊蝇横飞,不过,走进翔安区新圩镇乌山村的建旺养猪场,却颠覆了刻板印象。尽管这里存栏生猪近万头,但却没有刺鼻难闻的气味。养猪场负责人说,从2018年开始,他便开始着手对养猪场进行升级改造,加装监控、喷雾、抽风送风机等自动化、智能化设备,而这些设备只需要通过手机就能操作。像这样轻轻一点,就能打开猪舍里的自动喷雾系统,起到降温、除臭、消毒的作用,有利于预防疾病、提高生猪免疫力。
翔安区建旺养猪场负责人 蔡建交:能360度监控,没有死角,能看到猪的(生长)情况。改造之后通过APP,能自动送料、自动通风、自动排气。改造前(每万头猪)需要30-40名员工,改造后 就十几个员工(照看),降低(人工)成本。
机械化水稻收割 确保颗粒归仓
在翔安区内厝镇后田村,金黄的稻穗压弯了枝头,近20亩的“旱优73(读七三)”旱稻迎来了收割期。稻田里,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卷起层层麦浪。相比于传统的人工收割,收割机的效率高出了不少。
翔安区佳绿园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许佳全:如果5个人来操作(收割)至少要5天,(收割机)3小时就可以解决。收割机在收割满仓之后,通过输送带直接装到货车上,人工(收割)还要装袋,这个环节就省去很多时间了。我们去烘干的时候,就可以利用货车自卸,不用人工抬下来。
除了收割,在稻谷烘干上,不少农业企业也利用烘干机代替传统晾晒方式,不仅烘干时间更短,还能解决南方梅雨天气持续时间长不宜晾晒的问题。
今年底农业机械化率将提至64%
多渠道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保证了粮食生产安全,确保粮食颗粒归仓。根据《厦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十大行动2022年重点任务》,今年,我市将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增加先进适用装备供给。到今年底,我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64%,进一步提升农机装备自主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