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精准防疫触角再延伸 疫情防控更加“常态化”
新冠疫情以来,国内部分地区出现“加码防疫”的现象,比如重复做核酸,核酸检测结果不能互认等,这些现象都被广为诟病。7月29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全国互认的通知》。通知要求,不同渠道展示的核酸检测结果具有同等效力,严禁以本地健康码未能查询、未在本地开展核酸检测等为由拒绝通行,拒绝群众进入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得要求群众重复进行核酸检测,切实便利群众出行。
【核酸检测结果全国互认推进效果如何?】
那么,核酸检测结果互认如何进一步推进?各地都在做哪些努力?
据了解,目前国内多地核酸结果已实现“跨省”。7月30日凌晨,北京健康宝上线新功能,新增了一个可以导入外地核酸检测结果的入口,外省市核酸检测结果可以查询并上传至健康宝,保障游客及市民进返京和日常生活出行。
在上海,“随申码”已经实现了“长三角地区核酸结果互认”,在江苏、浙江、安徽做核酸检测,结果也能随时同步传至上海“随申码”。上海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工作人员表示,虽然“随申码”尚未同步全国数据,但持有外省市72小时内的核酸检测结果或者24小时内的核酸采样记录都可以在上海通行。
此外,广东的“粤康码”可以识别临近湖南省的核酸检测证明,辽宁省的“辽事通”、吉林省“吉祥码”则可以随时切换省内核酸检测数据库和全国数据库。
不过,仍有部分省市的健康码尚未更新,各地核酸结果互认还在推进中。但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动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全国互认的通知》要求,不同渠道展示的核酸检测结果具有同等效力。在健康码尚未更新的省市,通过国务院客户端、国家政务平台、各省份健康码,核酸检测机构或App查询到的核酸检测结果及群众持有的纸质核酸检测结果,凡在有效时间内具有同等效力,各地在查验时都应当予以认可。
记者了解到,在技术上,厦门已实现核酸检测结果全国互认。厦门市民出省的话,市民在厦门医疗机构做完核酸检测后,厦门市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会将市民的核酸检测结果,通过数据共享的形式统一上传到福建省相关平台,再由福建省统一上传到国家相关平台,市民通过国务院客户端可查询7天内的核酸检测结果;如果是省外来厦的游客,游客在当地进行核酸检测后,同样通过数据共享的形式,统一上传到当地卫健委核酸信息采集系统,再由当地卫健委核酸信息采集系统上传到国家相关平台,也能查询7天内核酸检测结果。
【新闻观察:精准防疫触角再延伸 疫情防控更加“常态化”】
今天来到演播室的观察员是熊伟。之前我们也遇到过不同平台健康码不能互认等情况,之后这样的隔阂被打破。如今,核酸检测结果地域间的隔阂也即将被打破,在这其中释放了什么信号?在推行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些什么?
就目前的疫情防控措施来看,核酸检测结果基本是长途出行的必备了,可一些省市核酸检测结果互不相认的情况又给群众增加了负担。疫情防控早已进入常态化阶段,防疫和便民之间并不是不可兼顾,所以这次核酸检测结果全国互认可以说是精准防疫的触角再一次延伸,让群众在配合防疫时,能够高效简单不用做无用功,这对一些商旅人士或者货车司机等经常要全国到处跑的群体来说,可谓是减轻了不小的压力。另外,这一举措的便利性也能展现出疫情防控如今更加“常态化”。
在核酸检测结果全国互认的这条路上,我认为首先需要转变观念,疫情防控固然是头等大事谁都不想有任何闪失,但各地相关部门应该消除懒政思维。不能为了所谓的免责,过度防疫,把当地的核酸检测结果当成挡箭牌。其次就是要有科学的认知,就目前的检测水平来说,全国各地的核酸检测基本都是在国家统一的标准之上的,“本地不相信外地的核酸检测水平”这样的观念是不科学的。最后,要厘清责任划分,加强监管避免出现造假钻空子的情况。
从核酸检测结果全国互认这项措施能够看出,不论是在防疫还是社会治理等领域“全国一盘棋”的重要性,这样的经验其实能够复制到很多领域中,打破一些不必要的壁垒,减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