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新零工经济需要更周全的“劳动保护”
如今,不少人、尤其是年轻人,在工作闲暇时会选择干点副业赚些外快,或是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去尝试多种可能,比如: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短视频博主等等……随着线上经济迅速发展,“网络兼职”就业新业态受到欢迎,与数字经济相关的新职业成为很多劳动者“打零工”的新选择,“打零工”成为数字时代正在兴起的新趋势和生活方式。那么,互联网平台零工劳动为啥受到追捧?这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就业质量和相关权益是否能得到保障呢?今天的新闻头条我们一起来关注。
年轻人利用闲暇时间“打零工”
共享经济发展让传统的零工劳动向互联网平台零工劳动转变。{据人社部公布的数据,2021年,中国灵活就业从业人员规模达2亿人左右,其中相当一部分就是“零工经济”从业者。据有关机构预测,到2036年,“零工经济”从业者将达到4亿人。}另据某外卖公司数据显示,56%的“骑手”拥有第二职业,其中26%是小微创业者,21%为技术工人。
互联网平台零工劳动为啥受追捧?
从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催生的区块链工程技术人员、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到受“线上经济”影响而兴起的网约配送员、直播销售员……技能型、知识型、创意型零工劳动逐渐成为新就业形态。现在的年轻人不再满足于“单一职业”的生活方式,更愿意当一名“斜杆青年”,根据自身兴趣爱好选择尝试多种可能。这些零工岗位带来的数字化新挑战、不菲的收入和较好的职业前景,对年轻人颇具吸引力。
互联网平台的出现和算法技术的运用,实现了以平台为中介的劳动力供需双方的大规模精准、高效匹配,零工劳动的范围和规模也突破了以往地域性、偶然性限制,呈现规模化发展的趋势。
精准匹配供需信息
7月25日至31日,人社部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陆续推出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特色专场招聘活动。截至目前,已发布各类岗位需求近1500万人次。其中,广东中山市在招聘会里专设了“妈妈岗”,带动需要照顾孩子的女性多渠道灵活就业;广西出台政策,鼓励和支持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建设线上线下零工市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运营奖补等方式,依托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和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展专业化、市场化运营,为零工人员提供求职招聘、技能培训等综合服务。
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创新
如今,包括零工就业在内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就业质量和权益保障越来越受到关注。近几年,相关部门出台多项政策,在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创新的同时,强化对算法在调度类平台和新就业形态方面的应用监管,如提出通过“算法取中”等方式替代“最严算法”的考核要求等。
业内专家认为,应强化相关制度创新,更好保障多元化的劳动群体;开展职业伤害保障试点,重点关注即时配送,外卖、出行、同城货运等风险较高的零工行业;同时支持技能培训,为新型零工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者。
人社部等五部门:加强零工市场建设 完善求职招聘服务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灵活就业者数量正在不断增加,零工就业所存在的诸多问题也逐渐显现。日前,人社部、民政部财政部等5部门发布《关于加强零工市场建设,完善求职招聘服务的意见》,《意见》从零工市场的招聘信息服务、就业创业培训和投诉举报制度等多个环节,为零工从业者提供了较为完善的就业保障。
《意见》明确强化零工市场信息服务,建立零工求职招聘信息服务制度,将零工信息纳入公共就业信息服务范围,广泛收集零工需求信息,多渠道、多形式发布。强化零工快速对接服务,建立零工“即时快招”服务模式,优化零工快速对接流程手续,设立零工信息快速发布通道,组织流动招工大篷车、定向招聘等活动,促进供需匹配对接。
强化就业创业培训服务,健全培训项目和培训政策推介服务,提供符合市场需求、易学易用的培训信息,引导零工人员参加急需紧缺职业技能培训和新职业技能培训,组织有创业意愿的参加创业培训。
完善零工市场秩序维护,公开零工市场服务制度、服务热线和投诉举报方式,依法监管职业中介机构,严厉打击黑中介、发布虚假招聘信息等违法违规行为。完善服务场地设施支撑,合理利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场地资源,设立零工对接服务专区,有条件的地方可就近设立零工服务场所,引导求职招聘双方有序开展对接洽谈。
新闻观察:新零工经济需要更周全的“劳动保护”
今天的新闻观察,我们邀请了本台新闻观察员郎立斐。
1.以前说到打零工,我们可能更多想到的是进城务工农民、保姆这样的群体,今天在网上接活的打零工,已经有了不一样的含义,面对互联网时代的新零工经济,怎么看?如何管?
1.今天的打零工群体很复杂,有些是灵活就业者,据说全国有两亿人,还有兼职者,据说也有两亿人。还有一个数字,90后00后有50%在打零工。灵活就业是我们一直在提倡的,而且网络时代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也受到年轻人的欢迎。也许以后这种形式会超过传统的朝九晚五,成为主流的就业形式。
劳动者选择什么样的就业方式是他的自由,只要是劳动,都是在做贡献,也应该享受平等的待遇,更好的劳动保护。目前的很多劳动保护法规,都是针对单位人设定的。比如劳动时间,劳动安全,法律咨询、防暑降温,也包括个税。这对打零工的劳动者不公平,如何提供更好的劳动保护,才是政府部门应该进一步研究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