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癌花甲老人急需手术 术前却查出腹部有“不定时炸弹”
花甲老人突然查出癌症并且还“祸不单行”,当肿瘤手术遇上大出血高风险可能,应该如何抉择?近期,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与胃肠外科联合为一名乙状结肠癌的患者解决了一个巨大的难题。
60多岁的泉州陈阿伯最近半年左下腹反复闷痛,到当地医院就诊,胃肠镜检查提示:乙状结肠癌,直肠多发息肉。家人都吓坏了,但阿伯自己很坚强,抱着积极治疗的态度,来到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胃肠外科就诊,希望医生可以尽快为他手术。
根据阿伯的意愿,接诊的张诗峰副主任医师马上为他办理了住院手续,计划完善相关检查后,尽早将肠肿瘤切除。然而,检验检查结果提示陈大爷的腹主动脉和髂内动脉都出现了“瘤样扩张”。如果直接做乙状结肠手术的话,存在较高的血管破裂风险。
腹主动脉瘤是一种血管退化导致的疾病,简单说就是血管犹如吹气球一样鼓包起来,一旦破裂死亡率可以接近100%。而髂内动脉是负责人体盆腔内的供血血管,直接影响到肠道术后伤口的恢复。陈老伯需要做肠道手术,必须先处理好这两处血管问题,为他解除“不定时炸弹”,避免术中动脉瘤破裂大出血,同时还要保住血管,来帮助后期恢复。
张诗峰副主任医师马上联系了血管外科主任黄小进,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了血管及胃肠联合手术方案:
考虑到患者胃肠肿瘤手术的紧迫性,为降低胃肠手术中血管破裂的风险,黄小进主任为陈大爷制定了微创的血管支架置入术,同时针对陈大爷后续肠道恢复的需要,还给髂内动脉做了支架重建,这样就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血管支架对肠道肿瘤术后的影响,为肠道肿瘤手术保驾护航。血管支架的植入在肿瘤手术的前一天完成。
就这样,在血管外科黄小进医生团队和胃肠外科张诗峰医生团队的接力下,陈大爷在24小时内接受了“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髂内动脉重建术”和“腹腔镜辅助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两项4级手术(外科手术中最高难度等级),有手术麻醉科团队实力保驾护航,一切顺利。
并且由于两个手术都以极微创的方式完成,手术后,坚强乐观的陈大爷恢复良好,第三天就顺利下床活动了。医生查房时,他连连感叹现在的医疗技术发展太快太好了,两场大手术做下来,身上甚至都没有留下多少刀口,让他觉得十分不可思议。
黄小进介绍说, 目前动脉瘤手术大都可采用介入技术给血管植入支架,不需要开刀,患者恢复快,基本术后1天就能正常活动,3天出院,治疗舒适度高。此外,中山医院血管外科率先在厦门市完成了超过百例的分支支架的植入,针对患者情况,还可以保留盆腔内的多支血管,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他提醒说,患者如果发现动脉瘤不要紧张,如果均匀增大的动脉瘤直径小于3.5cm的,在控制好血压,规律的生活习惯下是可以定期复查的。如果大于3.5cm或者动脉瘤偏心增长的就需要手术处理,即使是危险的腹主动脉瘤只要做到早发现,大多数都能通过微创的手术进行支架植入来完成治疗,有动脉硬化,高血压的老年人更要注意定期体检筛查。
张诗峰介绍说,乙状结肠肿瘤是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常由乙状结肠息肉发展演变而来,越早期治疗效果约好。以前建议50岁以上的人群做粪便潜血试验或肠镜检查,现在随着我国结直肠癌负担不断增加以及肿瘤年轻化,建议40岁以上的人群可考虑做粪便潜血试验或肠镜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记者:官宇 通讯员:张舒姗、许靖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