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船模见证厦门船舶工业发展走向世界
船长的驾驶室里,一般都有一个船模。这是船舶交付使用时,造船厂按行规随船赠送的。厦门港的郭朝阳,就制作了很多这样的船模。
郭朝阳与船有缘。他从小喜欢跟着父亲看海、看船,初中接触船模,从此“造船梦”一发不可收拾。成年后走上工作岗位,从事码头机械维修工作,他每天看着大船进出港,业余仍雷打不动制作船模。近三十年间,当年在海边看船的孩子,已陆陆续续做了几百艘船模。
他和几位志同道合的伙伴成立了船模工作室,把爱好做成了专业:这些船模,都有官方合同,船厂造大船,他们造船模。“厦门制造”的汽车滚装船、集装箱船、散货船、多功能作业船……即便只是“伴手礼”,但船模与真船一样精工细作,按照大船设计图纸等比例缩小,工序繁琐,大到船体、小到内部结构,每个零部件都精细逼真。“这是个‘全能技术活’,从选料到设计、再到加工成型,总共100多道工序,几乎全靠手工完成。”郭朝阳说。正因如此,制作一艘船模动辄耗时两三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小小的船模,见证厦门船舶工业发展由弱及强,逐步形成品牌,进而走向世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厦门造船在国际上还不太有话语权,技术上跟顶尖水平也有较大差距。”郭朝阳回忆,一直到1996年,当时的厦门造船厂从厦禾路整体搬迁到海沧,开始生产出口德国的820标箱集装箱船、三万吨多用途重吊集装箱货船,实现从建造千吨轮向万吨轮的大跨越。
资料显示,这种三万吨多用途重吊集装箱货船,曾被《经济学人》杂志评为“2000年世界十大优秀船型”,并荣获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奖”。当时,郭朝阳亲手为这里程碑式的大船做了模型。
2002年,厦门造船厂改制为厦门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一举翻开厦门船舶工业新篇章。从那之后,厦门开始制作一些高技术复杂船型,造船设施、技术能力和订单量更逐年提升,优势船型扩展到汽车滚装船、集装箱船、散货船、居住驳船、平台供应船、风电平台船、自升式平台船……船舶工业发展之快,足以惊艳世界。
相应的,郭朝阳的船模制作订单,也越来越多元化、越来越“高大上”。这些船模大多随着大船交付一起去往了欧洲、美洲、东南亚等地,成为展示厦门造船实力的生动载体。
几张“礼诺·目标”号的船模照片,常年保存在郭朝阳的手机相册。“这艘由厦船重工2015年交付给外方船东的巨轮,最大装车量达8500辆标准小汽车,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汽车滚装船。”他说,该型号的船舶代表着当时大型汽车滚装船设计与建造的最高水平,是厦船重工斩获海外订单的“利器”。
如今,郭朝阳已不常接手船模订单,但他心底的热情热爱,一如往常,他当起船模老师,向青少年传授船文化知识和船模制作技能。内心中,郭朝阳有一个梦想,希望这些孩子们不仅能在船模的世界里遨游,将来还能参与建造真正的“大国重器”,在“大船大港”时代中做出一份贡献。